“大审计”平台建构下大学高素质人才培育研究
2019-11-02安江安林
安 江 安 林
大审计是企业经营规划的重要模式,也是企业审计资源统筹规划的常见形式。大审计模式将宏观与微观相联系,形成了有机统一的全局审计状态。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后,审计事业应根据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客观需求,实现对现有审计资源的统筹管理,方能实现传统审计与参与审计的有机结合。
一、“大审计”平台的建构特征
(一)形成统筹全局的审计理念
大审计平台的建构特征之一在于形成统筹全局的审计理念。企业方面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确保大审计平台建构与企业内部统筹相互适应。企业方面除了要加强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的协同思考外,还应该根据企业内部现有的审计资源,做好有效的整理和整合,以此促成审计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审计作用的发挥。考虑到大审计平台区别于一般的审计平台,是需要统筹全局而做综合分析的,形成统筹全局的审计理念将贯穿于大审计平台建构始终,任何一个未能兼顾全局的大审计平台,都将出现审计理念偏失的情况。
(二)兼容传统审计与参与审计
大审计平台的建构特征之二在于兼容传统审计与参与审计。大审计平台的特殊性在于,强调所有审计资源的共享整合,在大审计理念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审计事业应为更好地服务于国有企业,而促成审计方式的调整及审计水平的提升。国有企业应适当拓展参与审计的内容,通过传统审计与参与审计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两种审计模式都能有效作用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倘若在使用两种不同的审计模式时,传统审计模式或参与审计模式无法完全作用于大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方面也可通过审计模式适度转换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合规性及效益性的最优化。
(三)提升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
大审计平台的建构特征之三在于提升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现阶段发展时,国有企业审计事业尚未实现协同管理,条块分割局面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在大审计平台建构下,条块分割的局面应得到有效遏制,这意味着大审计平台高度注重对审计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大审计平台会综合多种审计资源,将其归纳于一处进行集中整合。而另一方面,大审计平台区别于传统的审计平台,是注重全局的系统管理,在提升审计资源利用效率过程中,可以从全局着手进行宏观评估,这与传统审计平台建构特征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二、“大审计”平台建构下大学高素质人才培育要求
(一)以全局审计为品牌
大审计平台建构下,大学要想培养起高素质人才,就应该以大审计平台建构特征为切入点,努力以全局审计为品牌,致力于培育出符合当下审计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全局审计的品牌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高素质人才培育应基于大审计平台视角,从大审计出发,坚持以全局审计的理念,要求大学审计人才能够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另一方面,大学高素质审计人才的培育也应该基于大审计平台,以全局审计为切入点,探究宏观审计与微观审计之间的融合点,并以此判断如何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做好细节处理。
(二)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经济发展是影响社会平衡稳定的根本因素,要想实现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就应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经济发展与审计事业发展相融合的方式,为大审计平台建构下大学高素质人才培育提供动力。大学方面应根据人才培育的客观需求,以大审计平台为中间界体,加强对经济发展态势的有效分析,除了要将经济发展的相关资讯告诉给大学高素质人才外,还应通过大学高素质人才对经济发展本身的理解和分析,促成经济发展基础下的大审计人才培养。
(三)以多科融合为方法
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单一科目,审计人才除了需要掌握传统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掌握法律知识和经济金融知识等,因此,大学高素质审计人才培育的难度也相对较大。为确保大学高素质审计人才培育能够与大审计平台建构相适应,大学方面应当根据审计人才培育的客观需要,以多科融合为方法,强调对多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审计人才的培育有别于一般科目,其重点在于对审计知识的系统讲学,只有在学生牢牢掌握审计知识后,方能传授他们法律知识及经济金融知识等其他附属知识。
(四)以资源管理为主体
现阶段发展时,凭借着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及社会各界的资源辅助,我国现有的审计资源相对丰富。大学在培育高素质审计人才时,也能借助大审计平台,实现对审计资源的合理整合及使用。审计平台建构下大学高素质审计人才培育的要求,还体现为以资源管理为主体,这意味着大学对审计人才的培育,不能仅注重对审计人才知识点的灌输及传授,还应该教会大学高素质审计人才如何在从事审计工作时,将审计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到最高值。以资源管理为主体的人才培育要求,也是强调对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大审计”平台建构下大学高素质人才培育面临的困境
(一)大审计特色教材未能统筹全局
尽管大学方面已经意识到大审计平台建构的重要性,但在日常发展时,大学高素质人才培育仍然未能满足客观需求,大审计特色教材未能统筹全局就是人才培育面临的一大困境。对于大学高素质人才培育而言,高素质审计人才的培育区别于一般人才培育,需要与审计事业相挂钩,未知提供的课程教材也应是审计相关教材。由于大审计平台里面是新提出的创新理念,目前现有的审计特色教材未能实现,对审计事业全局的统筹兼顾,大审计特色教材的全局性相对缺失,这或多或少地限制了高素质人才培育的效果。
(二)大审计课程体系脱离经济态势
经济发展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大审计平台建构下加强对经济发展态势的准确分析,提高对大学高素质人才的系统培育,这已成为审计事业人才培育的重点和难点。而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大学校园未能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系统培育,审计课程体系仍然只能呈现出传统审计的内容,参与审计内容尚未补充完全。尽管大学校园已尽可能根据新经济态势下的大审计平台建构需求,努力结合经济发展状态而调整原有的课程,但课程体系的调整时间过长,课程体系调试的滞后性对人才培育成果形成了负面影响。
(三)大审计教学内容尚未实现多科融合
正如前文所说,大学高素质审计人才培育需要兼顾多门学科,多科融合的方法能够有效适应大审计平台建构下审计人才的培育需求,但从当前的发展来看,部分大学尚未实现大审计教学内容的多科整合教学内容相对零散,这并不适用于高素质审计人才的有效培育。大学高素质审计人才需要学习审计知识、法律知识和经济金融知识等,除审计知识是审计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外,法律知识和经济金融知识均属于辅助知识。大审计平台下的教学内容需要兼顾多种科目,但目前的教学内容只是零散地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对于审计案件中的法律常识及经济金融常识等未做关联分析。
(四)大审计资源利用及管理难度大
尽管我国现有的审计资源相对丰富,但为适应大审计平台建构需求,大学高素质人才培育也应注重对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系统管理。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大审计平台建构下,但审计资源利用及管理难度相对较大,部分大学未能在高素质人才培育过程中,实现对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审计资源的利用存在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资源使用浪费现象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大学高素质审计人才培育应注重对资源管理本身的重视,但由于大审计资源的系统管理需统筹全局,管理难度随之加大。
四、“大审计”平台建构下大学高素质人才培育方案
(一)主打大审计平台下的品牌特色教材
大审计平台建构下,大学高素质人才培育方案应注重对品牌特色教材的推送。初期阶段,品牌特色教材的推送会相对困难,大学可结合审计专业人才培育的客观需求判断,如何在人才培育的现有教材上补充大审计相关内容。在发展进入到相对稳定阶段后,大审计平台建构已基本完善,大学方面可根据高素质审计人才培育现状,适时调整原有的特色教材,补充与大审计相关的统筹全局的品牌特色教材,实现教材的更新和优化。需要注意的是,大审计平台建构下,大学高素质人才培育方案需主打品牌特色教材,但其他经典特色教材也应予以保留。
(二)构建经济全局下的大审计课程体系
大审计平台建构注重统筹全局及经济发展,需要以全局视角关注经济发展动态,大学高素质审计人才培育方案也应致力于构建经济全局下的大审计课程体系。一方面,大学教师应根据审计专业人才培育的需要,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补充与大审计相关的课程内容,保证课程体系能更加详实系统。另一方面,大学教师也应以经济发展动态为基础,在经济发展前提下注重审计事业的平稳发展,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应当与时俱进。对于不符合现阶段教学需求的课程内容,应予以有效剔除。
(三)改革为传统与参与一体的审计教学内容
大审计平台建构注重传统审计与参与审计的兼顾,为确保大学高素质人才培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大学方面应改革为传统与参与一体的审计教学内容,确保审计教学内容更为丰富系统。除了要对传统审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做系统的筛选和整理,保证最终保留的教学内容能有效适应大学高素质审计人才培育要求外,还要适当拓展参与审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保证大审计平台下的教学内容有所更新。考虑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可能有强有弱,大学教师在教学审计内容时,也应根据学生对审计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做必要调整。
(四)优化配置大学人才的大审计教学资源
为更好地提升大审计平台下审计资源利用效率,大学方面应优化配置人才培育资源,确保大审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能与预期相适应。在刚开始着手配置教学资源时,大学对大审计教学资源本身的认知有限,大学可根据审计人才培育的实际需求,对现有资源进行整理汇总,并将其梳理成明晰的教学资源库。而在教学资源整理告一段落后,大学可根据大审计平台建构的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的教学资源配置模式,适当补充新的教学资源,以实现高素质人才的系统培育。
结语
大审计平台建构下大学高素质人才培育需要以全局审计为品牌,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同时以资源管理为主体,考虑到大审计特色教材未能统筹全局,课程体系设计又脱离经济态势,大审计资源利用及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后续发展应主打大审计平台下的品牌特色教材,在构建大审计课程体系的同时,改革原始教学内容,优化配置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