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李白可能是个假李白
2019-11-01
肖然:中国传媒大学文学硕士,北京市朝阳区“社区青少年大讲堂”讲师,一线语文教师。注重语文的体系化、趣味性,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注重将传统文化和生活中的语文相结合。倡导:爱读书、多读书、不唯书。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几句诗取自余光中先生的《寻李白》,我很喜欢。虽然字数不多,却精准到位:写出了李白的两个“非人”好朋友——酒和月;写出了李白除了写诗之外的另外一项技能——剑术了得;写出了李白诗歌的成就之高——稳占盛唐半壁诗坛。
铁杵成针?这事主角李白不认。
公元701年,四川江油县,李白出生了(另一史学常见说法,李白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本文不作深度探讨)。据说李白出生前一晚,太白金星潜入李妈妈梦中,于是李白有了“白”这个名,也有个“太白”这个字。
李白出生时,大唐还在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的末期。李白的童年甚至少年时代,唐代领导层的矛盾频发,一把手更替频繁。从武则天变成了唐中宗李显,又从李显变成了唐玄宗李隆基,但是并没有阻挡大唐的如日中天之势。
公元712年,李隆基靠实力坐上一把手的位子,也绝对是有几把刷子的。大唐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秩序井然,岁月有些静好。可惜,这么好的大环境和李白的父亲李客为儿子创造的殷实又重教的家庭环境,都没能让那时的诗仙勤奋读书。读书郎李白尽管特别聪明,却是个妥妥的 “熊孩子”,经常因贪玩而逃学。成语“铁杵成针”讲的就是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李白同学逃学时经常到处闲逛。这一天,他再次逃離课堂来到了一条小溪边,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在全神贯注地磨一根很粗的铁棍。李白同学耐不住好奇上前询问:“奶奶,您为什么磨这根铁棍啊?”老奶奶淡定地吐出两个字:“磨针。”要将这样一根不比胳膊细的铁棍磨成针?一刹那间,李白同学被感动了:老奶奶还有这样的毅力和决心,我为什么没有?如果我再坚持一下也可以变成“学霸”!从此,李白认真踏实,勤奋努力,才有了后来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全民偶像的诗仙。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虽然它出现在明代郑之珍的书中,但没在其他史书中出现。更重要的是,抛开历史记载,只要认真推敲,我们也能发现这个故事漏洞百出。
这世上,有一种叫“爸爸妈妈”的生物,总是把一些口头禅放在嘴边:“要好好写作业,只有好好学习,如果不好好学习……”可惜,另一种相生相克的生物——“熊孩子”,却往往左耳进右耳出。可是,故事里的李白,仅仅看到老奶奶磨针就改邪归正了。(你有没有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一点点纯属雷同的感觉?从前有只猴,师父在他头上敲了3下他就顿悟了,反正我有)这个故事更大的不合情理之处是,真的有人会耗费大把时间,只为一根两毛钱的绣花针?
显然,“铁杵成针”,这个故事经不起推敲。不过,故事虽然不真,却在理,不管是什么时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仍然需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精神——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挥一挥衣袖,离开故乡的诗仙洒脱吗?
不管怎样,渐渐长大的李白,虽然还没有名声大噪,但在作诗上,已经是个“学霸”。
根据李白的散文《上安州裴长史书》记载,20岁左右时,他还曾一度隐居在四川成都附近的青城山。李白在山中读书、练剑,非常刻苦,避世修道,精心驯养了一大群鸟。“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由此可见,李白养的鸟不仅数量多,而且很听话。据说当地刺史知道这件事都被震惊了,还举荐过李白这位养鸟达人,可惜,诗仙可没想靠养鸟出道。
这么一想,尽管那时李白在四川周边游览过,但还没走出过四川呢。世界那么大,李白想去看一看了。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大多是因为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待久了,于是换个地方,短暂逃离,期待满血复活而归。对千年以前的大唐诗人来说,出去看看却有着更多重的意义。那时没有微信朋友圈,也没有抖音、B站。出去看看,诗人们游山玩水,寻找创作的灵感;出去看看,还要结交同道中人以及可能有助于自己走上仕途的达官贵人;出去看看,也是扩大自己知名度、迅速“吸粉”的方式。
离开康桥时,徐志摩说:“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其中透着“风过了无痕”的洒脱。离开家乡,李白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公元724年一个秋夜,24岁的李白站在峨眉山前,月亮像一瓣橘子高悬天空。平羌江水流淌,倒映的月影也是晃动着的。李白扬起手,挥一挥衣袖,就要离开蜀地穿过三峡到楚地了。
诗人乘着小船,伴随着高高的山渐行渐远渐隐,一望无际的平野渐行渐近渐阔,山和平野无缝切换。这一片江水啊也仿佛流进了荒漠辽远的莽原。此时,江水平静,向下俯视,水波中,月影像是天上飞来的明镜;向上仰望,夜空中的彩云变幻,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这晚的夜色太美丽!
可是,尽管美景尽览,诗人心中却涌起了浓浓依恋、淡淡忧愁。诗人说故乡的江水滔滔,奔流不息陪伴着他到了远方,让他爱恋。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首联先交代了地点和起因。颔联中,“随”字将山由静态写成了动态,“入”字则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颈联从近到远,从低到高,以镜喻月,又通过云的绮丽,描绘出景色的奇妙。尾联点出景色虽美,但故乡难忘,由景抒情。
故乡水是否真的对李白这样有情有义?我们不知道,可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第一次离家远行的诗仙啊,他扬起手,挥一挥衣袖,却没有放下对故乡的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