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教·乐学

2019-11-01莫小花

北方音乐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有效性课堂教学

莫小花

【摘要】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音乐老师追寻的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吸引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使音乐教学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法国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这句话充分肯定了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地位。的确,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中受到艺术陶冶,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对美的鉴赏能力。

可惜的是,在很多小学,音乐教育几乎完全让步于文化科教学,成为了可有可无的点缀,无论是教学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效果的评定,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在这个背景下,探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实现音乐文化的积累与沉淀,最终爱音乐,提升对音乐的欣赏水平?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备课时要强化目标意识

(一)课程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以《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为依据,熟悉课程总目标,对阶段目标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牢记课标的课程理念,融入自己的思考,使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有章可循。

(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目标,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预设。这种预设必须是适合学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的,在预设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有生成目标的形成,而这些预设目标能否落实和最终形成备课是关键所在。

(三)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容特点

教师必须熟知所用教材的编排特点、知识重点和难点,并参考其他版本教材,对教材进行全面整合与分析,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教学为例。《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是一首富有童话色彩的儿童歌曲,节奏明快,舞蹈性很强,适合于边表演边歌唱。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节奏感。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这堂歌曲新授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学会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2)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为歌曲进行简单的歌词创作和舞蹈创作;(3)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感受音乐美以及和他人合作的快乐,充分体现出音乐教育“感受、参与、表现、创造”四个层级。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他的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德鲁克认为:先有目标才能确定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只有确定了科学合理的目标,一切的教育任务和教育使命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上课时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课堂结构的优化与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笔者认为,判断一堂课的教学结构是否优化,关键要看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和最终接受的程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协调发展,这才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主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深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设计《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节课时,我不单单停留在这一首歌的教学上,而是针对二年级孩子乐于探究、活泼好动等年龄特点,创设了“舞会”的情境,以“舞会”为主线,增加了舞蹈表演等内容,让孩子们请“洋娃娃”和“小熊”来跳舞。这种活泼开放的课堂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了音乐的学习,加深了对歌曲的认识,并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除了设计舞会情景外,我还采用了律动、生生接龙读词、师生共同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寓教于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当孩子们被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所吸引,愿意投身其中、积极参与,并乐于表演与创造时,音乐便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内心,触及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所以,音乐课堂不应该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的课堂,而应该成为让音乐散发出无穷魅力的课堂。学生乐在其中,沉浸其中,音乐便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它的美育功能,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三、教师应努力打造其个人魅力

学生们喜欢一堂课,往往是从喜欢教这堂课的老师开始的。的确如此,一个有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的老师就像一块强大的磁铁,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孩子的注意。不少人会将音乐老师简单理解成教唱歌的。其实,在课堂上,音乐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两首歌曲,还有丰富的音乐知识、美妙的韵律感、高尚优雅的生活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音乐老师,拥有优雅的仪态、悦耳的声音、丰富的情感、和蔼可亲的笑容以及渊博的音乐知识十分重要。这样的音乐老师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收获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教孩子们唱《云》这首歌的时候,我始终将自己定位为“我是孩子们的朋友”“我在与孩子们对话”。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大量使用了诸如“今天云宝宝带了小礼物给说得好的同学”“听了你们的声音,我好想置身于美丽的景色之中。还有一个朋友也忍不住想和你们打声招呼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是谁呢?”“聪明的孩子,动动小脑筋,这首歌用什么样的表情和声音演唱,才更加动听了?”这类和蔼可亲的语言,拉近我与孩子们的距离,在他们的心目中塑造一个亲切平等的老师形象。在教师魅力的吸引下,孩子们与我产生了默契,有了感情基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逐渐克服内心的害怕,大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与其他工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人对人的教育,而人都是有情感的。早在战国后期著成的《学记》中就有了“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懂得去爱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让他们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愿意跟随老师的步伐,最终成为人类优秀文化的追随者和继承者。

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音乐老师追寻的目标。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吸引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并从中感受音乐的美,沉淀音乐文化,提升艺术素养,使音乐教学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绵绵,余笑,叶长彬.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有效性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