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宁短柱油茶资源现状调查及利用

2019-11-01耿继斌许杰王进邱建生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资源调查贵州

耿继斌 许杰 王进 邱建生

摘要通过对贵州省威宁县短柱油茶资源的调查,摸清了油茶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对经营管理和目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油茶种质资源保护及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威宁短柱油茶;资源调查;贵州

中图分类号S 79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18-012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8.03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ource Survey on Camellia weiningensis.Y.K.Li.sP.nov in Weini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and Utilization Status

GENG Ji-bin1,XU Jie2,WANG Jin2 et al

(1.Forestry Bureau of Weining County,Weining,Guizhou 553100;2. Guizhou Academy of Forestry,Guiyang,Guizhou 550005)

AbstractThe resource of Camellia weiningensis.Y.K.Li.sP.nov and its utilization status in Weining County,Guizhou Province were studied through overall survey. Some proposal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amellia weiningensis.Y.K.Li.sP.nov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Camellia weiningensis.Y.K.Li.sP.nov;Resource survey;Guizhou

1977年冬,威宁县林业局在海拔2 500 m的黑土河乡青山梁子和白磨的马驼子两地发现威宁短柱油茶,确定其是山茶属中一个有优良性状的新种[1]。原贵州农学院李永康副教授将其定名为威宁短柱油茶(Camellia weiningensis Y.K.Li.sP.nov),又经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确认,并将其归入他的新组——短柱茶组(Setc brevistyla chang setc.n)[2]。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常绿灌木至小乔木,是威宁高海拔地区特有种。树姿优美,花大色艳,着花数多,開花期长,是一种独特的园林观赏植物,也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这个种垂直分布高,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土壤、早熟、果皮与种壳薄以及出仁率(48%~51%)与出油率高(24%~28%)等特性,并具有油质好等优良经济性状,是贵州高寒山区发展林业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3]。以种子作为原料精制而成的茶籽油是一种优质耐储藏的食用油,其色清味香,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几乎不含胆固醇、芥酸和山俞酸,而富含维生素E和山茶苷。茶籽油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滋补等作用,对高血压、心脏病、血管硬化有明显疗效,对神经衰弱、肠胃虚弱、胆囊炎有辅助治疗作用,属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准确了解威宁县油茶资源状况,加快威宁县油茶产业发展,对于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解决国家耕地资源刚性短缺[4],促进农民增收就业,优化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膳食健康水平,加快国土绿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全县油茶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摸清全县油茶资源状况,以期为发展威宁县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调查区自然概况

威宁县位于贵州省西部乌蒙山区边陲,隶属毕节市,属滇东高原东延部分的高寒山区,地理位置介于26°30′57″~27°26′56″N、103°36′07″~104°45′38″E,全县总面积 6 296.3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6%,平均海拔2 200 m,是贵州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边远贫困县。由于中部大范围海拔高,四周切割剧烈,山川相间发育,高低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凉湿润,冬春长旱相连,常年平均降雨量762 mm,2010年特大干旱仅为500 mm,5—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5%,年均气温 10.5 ℃,极端最高气温30.6 ℃,极端最低气温-15.3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无霜期短,大部分地区长冬无夏,雨热同季,干湿二季分明,光能资源丰富,为全省之冠。无霜期多年平均为 205 d,年均日照时数1 800 h。分布有草甸土(海拔 2 700 m以上)、棕壤(海拔2 400~2 700 m)、黄棕壤(海拔 1 900~ 2 400 m)、黄壤(海拔1 900 m以下)、石灰土、紫色土、沼泽土、潮土、水稻土9个土类,18个亚类,44个土属,141个 土种。

2调查方法

制定《威宁县油茶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油茶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油茶种质资源调查遍及全县各个角落,要把这些资源准确查清,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细致工作。威宁县林业局组织各乡镇林业站召开培训会,充分了解威宁短柱油茶的特征,深入发动群众,调查当地油茶种质资源,了解当地油茶种质资源概况,根据提供的信息有目的地选择调查路线。2012年8月—2013年4月开展了威宁短柱油茶资源调查:

①采用1∶10 000地形图、卫星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按小班区划条件区划,调查其面积、密度、株数、平均年龄、平均高、伴生树种等。

②对生长在上层乔木树种逐渐郁闭的成林下并且多年未抚育的油茶林,采用样线法,深入林内调查其面积、密度、株数、平均年龄、平均高、伴生树种等。

③对生长在农地和村庄周围,达不到区划条件的四旁红花油茶及散生在林地中的红花油茶,调查其株数,按1 667株/hm2折算面积。

3资源现状

3.1生物学特性

灌木至小乔木,高2~5 m,嫩枝通常有毛。叶革质,长圆形,长3.5~6.0 cm,宽1.0~2.2 cm,先端略尖或钝,上面干后绿色,发亮,基部阔楔形或圆,下面至少在中脉基部有毛,侧脉6~7对,叶脉正面能见,背面突起,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4~5 mm,有褐色柔毛。花顶生,红色或白色,无柄;苞片及萼片8片,组成长1.5~2.0 cm的苞被,外面通常无毛,革质;花瓣长2.5~3.5 cm,6~7片,基部与雄蕊连生1.0~1.2 cm,最外侧1~2片外面有毛,其余无毛,先端凹入或圆形。雄蕊长1.5~2.0 cm,外轮花丝连生,有短管,游离花丝无毛;子房有毛,花柱长1.0~1.5 cm,上部无毛,3裂。蒴果圆球形,3~5室,直径2.5 cm,如为哑铃形,则宽3.0 cm,2室,种子每室1~2粒,半圆形,长1.0 cm,褐色。本种的叶较短小,嫩枝有毛,叶背亦有毛,花红色或白色,苞片及萼片无毛,或仅有稀疏短毛[5]。

3.2分布范围、面积

由表1可知,威宁短柱油茶分布于威宁县兔街、云贵、观风海、海拉、黑石头、黑土河、金斗、金钟、龙场、龙街、草海、岔河、大街、东风、二塘、炉山、麻乍、么站、牛棚、石门、小海、新发、雪山、羊街、迤那、板底、哲觉27个乡镇108个村和1个林场,共计分布面积有12 523.2 hm2,约 2 472万株[6],最高达4.2 m,最低0.1 m。最东分布于新发乡新龙村,104°42′13.7″E;最西分布于牛棚镇新山村, 103°45′47.0″E;最南分布于哲觉镇营坪村,26°32′59.0″N;最北分布于石门乡团结村,27°26′44.5″N。

3.3分类统计

按生长环境分:同层混交面积 6 427.8 hm2,生长于乔木林下的有6 095.4 hm2;按分布特点分:成片的有 6 260.0 hm2,零星生长的有6 260.0 hm2;按权属分:国有 4.9 hm2,集体8 966.7 hm2,个人3 553.3 hm2;按地类分:有林地 6 713.3 hm2,灌木林地6 346.7 hm2;按密度级分:极密(株数>4 515株/hm2)133.3 hm2,占1.10%;密(3 000~ 4 500株/hm2)2 500.0 hm2,占19.97%;中(2 265~ 2 985株/hm2)1 113.3 hm2,占8.89%;稀(1 215~ 2 235株/hm2)5 140.0 hm2,41.05%;极稀(≤1 200株/hm2) 3 626.7 hm2,占28.99%。

4综合分析

4.1存在问题

经调查,威宁县现有的油茶茶籽产量低,病虫害严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1.1林地荒芜。

油茶林地荒芜是油茶低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杂草灌木丛生,光照不足,生长发育受到抵制,树形差,影响开花结实,且果实偏小,这样对油茶的通风透光条件、肥水供应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产生不利影响,使油茶产量下降。

4.1.2疏密不均,林分结构不合理。

现有油茶林有的过分稀疏,或密中有疏,或疏中有密,疏密不均。有的散生于路坎、地埂上,有的零星分布于灌木林中和林下乔木层中,有的密度比较大,为3 000~4 500株/hm2,成片与杜鹃、杨梅、三棵针、柃木等灌木混生在一起。

4.1.3株产果相差大。

现有的油茶林林分层次多,单株之间产量相差极大。在一些时间内,一部分植株在生长,一部分植株进入盛产期,经济植株始终只占一部分,总产量很低。

4.1.4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粗放。

管理较为粗放,因与多种植物混生,采摘成本间接提高,导致绝大多数果实腐烂于林下,实际利用产量比预测产量要低得多,经济效益无法如实体现。没有实施垦复、施肥、中耕除草、修剪等增产措施[7]。

4.1.5加工技术水平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目前,威宁的油茶加工水平低,油茶资源综合利用不够。一是由于加工技术落后,既降低出油率,又影响茶油质量[5];二是油茶生产仅限于利用单一的茶油,大量的茶壳和茶粕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致使宝贵的油茶副产品资源白白浪费,整体优势没有得到发挥,综合效益得不到提高[8]。

4.2利用潛力

威宁生长的短柱油茶是贵州省油茶中分布海拔最高的一个种,它与威宁主要农作物生长环境不同,不与其争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与林业产业发展用地矛盾。因此,发展油茶产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林业产业新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

威宁短柱油茶是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一种木本资源,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且较其他油种有绝对优势和保健特点的绿色食品,食用和工业经济价值巨大。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打造其系列精品,对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威宁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地区,常年日照时数长,适宜油茶生长的微酸性土壤居多,是发展油茶产业的理想地方。综合分析威宁县县情和国内市场行情,认真研究油茶的生长特性,认为在威宁县发展油茶产业具备很好的条件。

威宁短柱油茶含水率比普通油茶低,出籽率、鲜果含油率、干籽含油率和干仁含油率分别达43.5%、13.8%、32.3%、54.0%(表2),主要脂肪酸组成与普通油茶差不多(表3)[5]。

5建议与措施

5.1保护总体设想

威宁短柱油茶是威宁山茶的原始种,威宁是短柱油茶种质资源的天然宝库,由于产量低、杂草灌木混生、经济效益不高、宣传不到位,因此需建自然保护区,实施资源就地保护。

5.2利用计划设想

5.2.1油料植物与观赏花卉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威宁短柱油茶分布面积达12 523.2 hm2,为了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提高其结实率,改进果实品质,应采取抚育改造,具体措施是在保持原有生态结构平衡的情况下,①进行林地清理、密度调整(密林疏伐),即将油茶林中的藤灌木、杂草、寄生植物和其他混生的林木树种等清除,并清除老、残、病、劣油茶树,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对不影响油茶生长的其他灌木需保留,大乔木可修枝,保留主干(胸径4 cm以上的乔木及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须保留)。②垦复、施肥:选择冬季或早春进行。树冠外深度要在20 cm以上,树冠内稍浅。施肥:结合垦复,沿树冠外缘投影地开半圆形环状沟或条状沟,沟深15~20 cm施入肥料后覆土。坡度15°以上的林分宜在植株上坡施肥。③对林间空地(原有空地,清理林地和伐除老、残、病、劣后出现的空地)进行补植。选用实生、2年生以上的良种大苗,挖大穴(70 cm×70 cm×60 cm)整地栽植。加强整形、修枝、定干和病虫害防治等[7],在短期内改善油茶的生长发育条件,促进植株开花结实,提高果实产量。结合草海湿地、石门坎等观光旅游资源,积极宣传并开展短柱油茶盛花期的季节性赏花生态旅游,增加旅游收入,间接降低油茶的经营管理成本,不仅可推进威宁短柱油茶的产业化发展,而且还可改善威宁的自然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山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5.2.2把握机遇,把油茶当作农民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来抓。

油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威宁又有着丰富的短柱油茶资源。应发展油茶产业,并把它逐步培育成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充分认识油茶产业对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油茶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紧紧抓住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抓住国家实施农业现代化的机遇,站在国际市场的高度,重新审视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做好种质资源保护、油茶低产改造、新造油茶基地扩大资源总量[9],尽快把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5.2.3认真研究和解决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断提高油茶生产的科技含量。

做好油茶产业文章,必须紧紧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运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油茶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油茶经济效益。要大力支持以优质新品种选育、无公害高效生产技术为主的油茶科技攻关[10]。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加快油茶实用技术的科研攻关,不断开发油茶新品种和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在油茶良种选育、低改和深加工上进行突破,多渠道、大幅度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调动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切实解决茶籽产量不稳定、油茶原料紧缺的问题。要加快对科研技术成果的推广运用。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油茶经营户的培训力度,主动搞好技术服务和科学引导,适时采取实地传授、专题讲座等方式,大力推广科研成果,尽量缩短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要尽快改变各村各户分散经营的粗放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减少和取消农村茶油木榨小作坊,提高茶籽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努力形成规模效益。

5.2.4多措并举,发展林下经济和养蜂业。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这种立体利用的模式可让林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遵循“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对林下经济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新建林药套种(黄连、党参、天麻等)基地、探索林药套种、林菌套种等多种模式。油茶为优良蜜源植物,茶花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后,可增加蜂农收入;利用茶花资源开展脱粉,蜜蜂采花粉又可提高油茶坐果率,不失为“双赢”的又一途径。

参考文献

[1]阮友剑.毕节市威宁短柱油茶发展的思考[C]//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3.

[2]王道植,梁纬祥,黄鹤先,等.贵州高寒山区发现野生的威宁短柱油茶 [J].贵州林业通讯,1979(9):16-17.

[3]李永康,王道植,梁纬祥,等.威宁短柱油茶的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1980(3):198-202.

[4]邵群.鄂西南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及栽培技术要点[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3):82-85.

[5]许杰,王进,耿继斌,等.贵州威宁短柱茶资源現状及特点[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2):8-10.

[6]李晓荣.威宁短柱油茶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初探[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1):42-45.

[7]李世成.云南省腾冲县红花油茶资源调查及利用分析[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3):11-13,19.

[8]李正飞.广南县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技术措施[J].中国果菜,2007(1):12-13.

[9]龚发武,杨慧玲,李长燕.对泸溪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8(19):183-185.

[10]宋智富.发展油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C]//统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集.长沙:湖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2004.

猜你喜欢

资源调查贵州
贵州,有多美
寻味贵州——遵义
寻味贵州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临沂市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