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传承“五四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1-01刘颖王军

西部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五四精神当代大学生

刘颖 王军

摘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是一百年前“五四运动”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青年人必须具备的精神素养。但是,当前青年大学生在传承“五四精神”方面存在相关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低、认知途径有限、传承意识淡薄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功利化、学校教育应试化和新媒体的冲击。因此,我们要发挥家庭教育和思政课的教育作用,还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展新的传播途经。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五四精神;认知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2-0079-03

一、当代大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准确具体地把握当代大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现状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次抽样问卷调查共设计了8个问题,主要涉及答题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大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基本了解、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了解方式和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传承等四个方面内容。调查对象主要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读大学生,共有137人完成问卷。其中有54位男生和83位女生。通过对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归纳,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知和传承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低

在本次抽样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三个关于五四运动历史知识的问题,分别是五四运动是哪一年发生的,五四运动的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的精髓是什么。

从调查结果看,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虽然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较高,只有少量错误,但这些少量错误的存在,也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对五四运动的了解还很表面化,缺乏透彻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对于“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一年”这个问题,有82%的同学回答正确。这说明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五四运动都有一定的印象。“对于五四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这一问题,只有66%的同学选择“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个正确答案,这个结果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对于“五四运动的精髓是什么”这一问题,有61%的大学生选择了“民主与自由”这个正确答案,有29%的大学生选择了“爱国与富强”这个选项。显然,同学们对于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不是十分了解。

(二)部分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知途径有限

在抽样调查问卷中,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多选题:你了解“五四精神”的具体途径有哪些?

从调查结果看,选择学校和网络的比例最高,分别是88%和72%,电视剧和课外读物的比例也比较高,分别是39%、41%。这说明大学生对于“五四精神”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学校的课程学习、网络上的新闻传播、“五四”主题的电视剧以及刊登“五四”文章的课外读物。这些数据为我们今后加强宣传“五四精神”提供了重要方向,但是也直接反映出大学生在了解和认知“五四精神”的途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他们当中,选择对“五四精神”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父母长辈的仅占35%,这说明父母、家庭在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知和理解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处于家庭教育缺位的状态。

(三)部分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传承意识淡薄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传承意识的调查,我们设置了两个相关问题,分别是:“您觉得当代大学生对纪念五四运动的相关活动的参与度如何”和“您觉得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传承‘五四精神”。

从调查结果看,关于当代大学生对纪念五四运动的相关活动的参与度的调查,有56%的同学选择了“积极参与团组织志愿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有44%的同学选择了越来越少的参与度和关注度。积极主动和不感兴趣的大学生的比例基本持平,这个结果显然不是令大家满意的。所以,要采取多种方法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纪念五四运动的相关活动,把“五四精神”传承下去。关于如何传承“五四精神”的調查,大学生们的答案有很多,他们认为应当不忘初心,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科学知识,对学生从小开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等。

结合以上的调查结果看,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对于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仍然有很多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并不深入,这对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是一个重大挑战。所以,我们应当从根源上分析原因,在了解原因的基础上探寻适合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教育,把“五四精神”世代传承下去。

二、当代大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结合抽样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认知和传承“五四精神”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学校教育的应试化和新媒体的广泛发展。

(一)家庭教育功利化致使“五四精神”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一名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最基础的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对“五四精神”认知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广大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脱颖而出,总是竭尽全力地去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久而久之,家庭教育就变得功利化了。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假期总是奔走于各种补课班,而忽视了向孩子们灌输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孩子们自然也就认为爱国主义离自己很遥远。另一方面,从小学到大学都会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功利化,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原因在于家长们配合不够,一部分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思政教育,一部分家长可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已,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所以,家庭教育的功利化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五四精神”认知和传承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教育应试化导致“五四精神”教育不足

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这些一直伴随学生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它使得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有一定的正確认识。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于“五四精神”认知不正确或者不深刻,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面对升学压力,学校和学生都想把成绩提到最高,考出最好成绩。为此应试教育应运而生,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学生也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成绩,甚至提出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的口号。这种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现象,就引发了学校和学生仅仅重视那些所谓的“主科”,而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成最后突击背诵的科目。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部分学生价值观念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实是可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的。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没有充足的实践活动去加深学生对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理解和认识。这就使得课堂上被激起的爱国热情被渐渐冷却掉,导致学生认为“五四精神”是虚无缥缈的、遥远的、不实际的东西。

因此,学校教育的应试化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五四精神”认知不清。

(三)社会新媒体对“五四精神”的传播造成的冲击

在21世纪出生的人成为大学生主体的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距离“五四”时期更加遥远了,他们对于“五四精神”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学校教育和新媒体的传播。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多样性使得大学生可以及时地、迅速地了解到最新的消息,这就为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也为“五四精神”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然而,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们从最开始就在接受学校教育和接收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双重熏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正确教育的引领下逐渐形成了正确价值观,对于“五四精神”也有比较正确的理解。但是,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双重熏陶下,迷失了方向,他们不能正确区分什么是主流的价值观念,“五四精神”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种符号和形式而已。

因此,新媒体在为“五四精神”提供新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我们应当正确利用新媒体的作用,为“五四精神”的传播扩展新阵地。

三、强化当代大学生对“五四精神”认知和传承的对策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精神素养。如今,在举国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持续不断地推动大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为当代大学生认知和传承“五四精神”提供必要条件

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对“五四精神”认知参差不齐的现状,要从家庭教育这个根源上入手,呼吁广大家长积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把“五四精神”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去。

一方面,家长要从小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引导孩子观看一些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题材的纪录片,鼓励孩子参加爱国主题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理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另一方面,家长的自身素质需要提高。部分大学生家长对于“五四精神”不了解,对于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意识比较淡薄,因此他们必然不会对其子女进行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更不会鼓励子女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所以,需要进行全民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家长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在一个家庭中,有高尚追求的家长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并积极鼓励、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知,坚定爱国主义精神。

(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为当代大学生认知和传承“五四精神”营造思想氛围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传播“五四精神”最重要的渠道,积极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营造校园“五四精神”氛围,是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方法。

首先,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在不停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形式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不免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习总书记曾讲道:“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2]所以为了上好思政理论课,也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应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加以创新。可以在思政理论课中运用智慧课堂等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课程的趣味性。还可以把思政理论课与校园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举办爱国主题的文化节、鼓励学生上演爱国主题的话剧、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等,以丰富思政理论课的内容,从而营造具有“五四精神”氛围的校园环境。

其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就像习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3]思政课教师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与青年做朋友的同时,可以向大学生群体宣传“五四精神”,促进大学校园中“五四精神”的传播。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五四精神”的主要渠道,提升思政理论课的魅力,营造“五四精神”校园氛围,是帮助大学生加深“五四精神”认知的重要方法。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为当代大学生认知和传承“五四精神”拓展新的阵地

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广泛性和海量性特征,拓展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新阵地,成为提升大学生“五四精神”认知的重要举措。

首先,“在新媒体环境下,即时互动、平等交流可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发、积极地参与到各类事件的讨论与思考中,大大增强了用户体验和接受度。”[4]新时代大学生热衷于利用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最新信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开发符合大学生口味的网络教育平台App或者相关游戏,以此让新时代大学生自主地去了解“五四精神”,让新时代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其次,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一些事情会被迅速转载成为热点事件,这是新时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一些微博上的“大V”不负责任的评论,有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形成偏激的认识。所以我们在利用新媒体时要注意对新媒体进行监管,当热点事件发生时,需要专家在网络中发布权威解释,不可让非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主要地位。最后,思政理论课是传播“五四精神”最重要的渠道,所以可以把新媒体与思政理论课相结合,运用新媒体技术改革思政理论课,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吸引大学生上好该课,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知。

总之,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拓展“五四精神”传播阵地,为新时代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加深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知,引导他们形成爱国主义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积极进取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DB/OL].2019-03-18.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346549353233555038.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DB/OL].2019-01-21.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346549353233555038.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4]赵茜.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谫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

作者简介:刘颖,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基本国情与中国发展道路问题。

王军,男,汉族,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政党政治。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五四精神当代大学生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一见钟情》现实意义简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五四精神及其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五四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
谈“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