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强化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2019-11-01轶,张

中国药业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丁苯步行缺血性

丁 轶,张 荣

(湖北航天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孝感 432000)

脑卒中是常见急性脑血管病,致残率高达80%[1],其中脑卒中偏瘫为常见致残原因,患者肢体负重及平衡能力较差,表现出独立行走困难或划圈等异常步态[2]。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规范、有效的步行基本功训练,有益于运动功能的恢复[3],同时在急性期给予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十分重要。丁苯酞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化学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4]。本研究中在实施强化步行训练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以探讨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5];单侧肢体瘫痪;为脑卒中初次发病;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且控制不佳;下肢关节疾病、共济失调等其他原因引发的下肢功能障碍;下肢截肢史;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禁忌或不耐受;有认知障碍;依从性差,随访失联。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为每片100 mg)抗凝治疗,每次50 mg,每日1次,睡前服用,2周为1个疗程。同时实施强化步行训练,包括:1)髋关节控制训练,仰卧位下做桥式运动,保持臀部抬高并进行左右摆髋、双足踏步;2)拍膝训练,保持髋关节内旋内收,螺旋-对角线模式下健手拍打患侧膝盖,抑制下肢膝盖屈膝共同运动模式;3)健侧迈腿、跨步,患侧膝轻屈,伸髋,健侧向前、后幅度伸腿,以联系患侧下肢屈膝、重心转移、负重功能,重心偏向患侧站立,健侧向外反复跨步收回;4)屈伸髋练习,靠墙站立,康复师辅助其屈膝-下蹲-站起,以及患侧单腿支撑下蹲-站起;5)患侧迈腿,健侧支撑站立,康复师辅助患侧前后迈步。

试验组患者在强化步行训练的基础上,入院即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为每支100 mL∶丁苯酞25 mg∶氯化钠0.9 g)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 min,用药持续2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与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 蛋白(S100β)、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前、治疗6周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评分变化。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日常生活能力[7]: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表明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越佳。

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分别抽取患者清晨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β和HCY的含量。

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评定:采用FMA量表[8]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评分越高表明运动功能恢复越好;采用 FAC[9]评定患者步行能力,分为 0 ~5 级,0 级为完全不能步行或需2人以上协助方可行走;5级为任何地方均可独立行走。

疗效判定[10]:于治疗2周后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 ~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低于17%。以前三者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2和表3。

3 讨论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无特效治疗药物,急性期时间窗(4.5 h)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是降低致残率的首要方法[11]。

脑卒中导致神经元与运动传导通路阻断,肌张力及肌肉功能减弱,机体自主控制能力低下,造成患者下肢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未有效恢复,是导致其生存质量差、生活不能自理的主要原因。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步行基本功训练,对于其下肢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对受试者实施强化步行训练,以改善其下肢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结果两组受试者经训练后下肢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康复训练可通过提高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区的兴奋性,以促进功能恢复,但脑卒中患者由于局部颅脑组织长时间缺血、缺氧,造成神经元断裂,神经内分泌系统级联反应过度激活,因此仅通过康复训练尚不能使大脑皮层功能区恢复至最佳状态。神经功能损伤主要与不稳定性粥样斑块、侧支循环障碍、缺血区域低灌注等因素有关[12],治疗应以恢复缺血区血液灌注,挽救部分可逆性损伤的脑部组织及半暗带濒死神经元,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为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评分更优,提示早期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控制脑卒中病情,改善神经缺损,进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丁苯酞是芹菜籽中提取物左旋芹菜甲素的消旋体,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导致脑损伤的病理环节具有抑制和阻断作用[13]。作用机制: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缺血脑组织能量代谢水平;增加缺血区域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减少血脑屏障的进一步受损,进而缩小脑组织缺血梗死面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自由基的活跃程度,进而减轻缺血缺氧再灌注后局部组织的损伤;可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n=36)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n=36)

组别 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试验组 治疗前治疗2周后t值P值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2周后t值P值t组间值P 组间值NIHSS评分(分)15.87 ±4.08 5.58 ±1.65 21.550 0.000 15.65 ±4.12 7.56 ±3.84 12.196 0.000 2.842 0.006 Barthel指数24.22±10.26 50.56±22.12 9.762 0.000 23.17±11.03 36.12±15.37 5.886 0.000 3.217 0.002 S100β 蛋白(μg/L)5.94 ±1.21 2.58 ±0.73 20.784 0.000 5.68 ±1.27 3.90 ±0.92 9.753 0.000 6.737 0.000 HCY 指数(μmol/L)41.96 ±5.53 18.28 ±4.56 28.163 0.000 39.92 ±7.82 24.64 ±3.51 16.184 0.000 6.631 0.000 FMA评分(分)10.72±2.85 26.72±3.14 32.053 0.000 11.12±2.93 21.12±2.32 22.857 0.000 8.606 0.000 FAC评级2.17 ±1.33 4.27 ±0.68 12.537 0.000 2.09 ±1.24 3.93 ±0.72 11.265 0.000 2.060 0.04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n=36]

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相应蛋白突破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加速神经细胞坏死,加重神经损伤。其中,S100β在健康机体中含量较少,但神经细胞受到损伤时,胞浆中的S100β蛋白被释放到脑脊液中,参与血液循环,其在血清中含量增加,S100β可调控复杂神经元与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但其高水平表达时易诱导神经细胞死亡,因此可将其作为反映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敏感性标志物;HCY是一种与半胱氨酸同源的氨基酸,高含量时对细胞有毒性作用,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缺血性病变的进展[1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降低更明显,提示丁苯酞可更有效地控制病情,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这也是其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

综上所述,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丁苯酞联合强化步行训练,可更有效地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利于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丁苯步行缺血性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从步行到奔跑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