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州千层底布鞋工艺调查分析

2019-10-31许大海

名家名作 2019年6期
关键词:滨州布鞋鞋底

许大海

[摘要]以滨州地区的千层底布鞋为研究对象。从其制作工艺流程、发展现状、传承与保护等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其制作工艺流程中的民俗文化和生活习俗。通过实地调研滨州市农村地区千层底布鞋的发展现状,考察了它复杂而精湛的制作工艺流程,并针对它自身功能优势分析其消费人群,从而进行市场定位,并探究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

[关  键  词]千层底布鞋;制作工艺流程;现状

一、滨州千层底布鞋的现状

千层底布鞋是滨州传统民间工艺,至今仍保留纯手工制作的特点。千层底布鞋在生产制作上仍然是家庭作坊形式,主要是农村妇女为了满足自身生活的需求,采用自产自足的生产模式。制作民间艺人主要是农村家庭主妇,年龄偏大。当今人们往往更关注审美和功能相统一,更在乎鞋所传达的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而千层底布鞋由于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所以在功能性上更突出一些,与当今人们所追求的时尚消费观念有所冲突。通过考察发现,千层底布鞋的消费群存在年龄段的差异。滨州千层底布鞋的消费者以老年人和学前儿童居多,一般年轻人很少穿。而目前滨州纯手工千层底布鞋工艺正面临着没人继承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千层底布鞋在款式方面,比较保守和传统。很难与当今年轻人所追求的时尚和潮流挂钩,在滨州一带的农村年轻人却鲜有人穿。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制作它的民间艺人是中老年妇女,所以千层底布鞋的传承也面临着困境,现在滨州一带的农村会这种工艺的人越来越少。如何能为它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寻找新的生存生机,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二、滨州制作工艺流程

千层底布鞋的制作难度大,要求艺人具有高深的女工功底,做工精细规整,费时间,一双千层底布鞋需要四五天的工夫,制作工序也严谨复杂。从制作工序来说就要历经八道工序:制袼褙、照鞋样裁剪鞋底、包边黏合、麻绳纳鞋底、鞋帮制作、绱鞋、修整、打杂等。

1.制袼褙——绿色材料

对于千层底布鞋的制作离不开袼褙,它的制作是整个制作工艺流程的根基。在山东省沾化区农村中,妇女一般把袼褙叫作“接禙”或者“接禙儿”。通过考察发现制作一个厚厚的鞋底需要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的布是纯棉布,粘贴的浆料是一种叫“鸡爪爪”的绿色植物。此种植物是滨州农村地区土地里野生的,民间老百姓因它的叶子酷似鸡爪的造型,而为其命名。此种植物种子油性大、黏度高、颗粒小的特点适合做浆料。不过这类植物种子需要经过翻晒退去水分,然后用水搅拌成浆,以此来制作袼褙的粘贴材料。制作袼褙时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在院子里架起案板,然后把一些碎布或者不能穿的衣服,一层层用这种浆黏合。这些碎布和不能穿的衣服用的是棉布,因为棉布透气性好、吸汗,适合做鞋底。制作袼褙时需要将这些棉布一层层地粘贴在案板上,注意层层之间不能留有气泡,必须平整和利落。大约需要粘贴三五层的样子,然后晾干,用来做鞋底备用。

2.照鞋样裁剪鞋底

袼褙制作完成,就需要照鞋样子裁剪鞋底,一般制作鞋底需要照着鞋样裁剪三到四层,也不要太厚,因为纳鞋底的时候鞋底太厚不好纳制。裁剪鞋底的时候一个鞋样的正反面分别代表左右脚鞋底。来回裁剪三四次,然后就能得到所需的左右脚鞋底。另外在我们农村还要裁剪后脚跟,由于在农村一般就是干农活,比较磨鞋,所以会多裁剪两到三块后脚跟,这样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更舒适。剪鞋底的鞋样一般是农村妇女互相借鉴来的,熟练妇女通过手指丈量就能估摸出鞋的尺寸,當然这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

3.包边黏合

裁剪完成后的鞋底晾晒干以后,还要进行包边黏合。在农村,一般用面粉做一些浆子,然后剪一些黑色或者白色的长三到五厘米宽的布条,用来做包边和黏合。选用黑色或者白色的线条也有讲究的,一般鞋帮是黑色,选用白色的布条进行包装,不仅仅是为了美观,黑白相间也达到了阴阳二色标准组合。阴阳相交传达了古老的生存观念,代表一种生命的繁衍和传承。农妇一般把这种布条叫作“沿条”,因为这种布条一般沿着鞋底或者鞋帮的周围进行包边。聪明的巧妇一般把布条一端用针固定在鞋上或者床上,把调好的面浆用一根木棍均匀涂抹在布条上,然后把鞋底按同一方向进行旋转,最后用手指,慢慢把布条黏合在鞋底上,包边这个工艺才算完成。其他的鞋底和鞋帮都是这个原理进行美化和包边。然后再用上面所说的“鸡爪爪”的种子磨制的浆,用来一层层黏合鞋底和鞋后跟。制作好后的鞋底要用石头压制一段时间,这样压制后鞋底黏合会更加牢固。

4.麻绳纳鞋底

在农村一些小巷子里,总会聚集一些家庭主妇,端着自己的针线簸箩,拿着自己的小板凳,坐在小巷口,开始纳鞋底。首先她们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搓麻绳,三四股细细的麻绳,在农妇手中被捋平拉直,在手心吐一口水,然后放在腿上用手娴熟地捻搓,三股麻线就能牢固地缠在一起,结实有劲的麻绳就制作完成了。最有技术活的就是穿针引线,三四股麻绳的一端,在妇女的手里进行撕拉和扯断,就只留下一条细细的线头,用针S型的穿过麻绳线头,然后往下一捋,就可以使用了。锥子和“顶针”是制作鞋底时所需工具。首先要沿着鞋底的周围纳制一周,用来固定好。然后就开始从鞋底的中上部分开始纳制。先用锥子在鞋底扎一个孔,然后用顶针依靠手的力量把针给顶过去,然后用手狠狠地一拽,这一拽就是“刺啦”一声,线脚被实实在在地钉在鞋底上。

5.鞋帮制作

在滨州一带的农村,按照鞋帮样式可以把千层底布鞋分为以下几类:松紧圆口鞋、方口绣花鞋、棉靴、虎头鞋(儿童鞋)。松紧圆口鞋在我们当地农村比较常见,一般为男士用鞋。方口绣花鞋一般是年轻的农村妇女或者年龄大一点的老妇人。笔者发现男穿圆口鞋、女穿方口鞋,也在一定方面体现出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鞋帮依照鞋帮样剪出鞋帮衬和鞋帮面。鞋帮一般分为四层,鞋帮衬最里面一层是新的纯棉布,中间两层为一些旧衣服和碎步,最外面是鞋帮面。四层鞋帮面的底部用白色的“沿条”进行包边黏合。一般这道工序是在缝纫机上进行操作。

6.绱鞋

绱鞋是力气与技术活的结合体。绱鞋的针间距要有序规整,让鞋底与鞋帮完美结合在一起。村里的妇女一般会先把鞋帮的前后部位固定住,然后从一层开始绱鞋。妇女们为了区分出左右脚,经常会在鞋帮面的里层剪一下块布,进行区分,以免左右脚混淆,绱鞋的时候出现错误。绱鞋和纳鞋底的方法一样,一条麻绳在妇女手里宛如游走的巨龙,几天的工夫就被乖乖降服在鞋底与鞋帮上。针脚的间隙、齐整都能反映妇女手工活的精致与否。

7.修整

绱完鞋的千层底布鞋还需要进一步的休整和调和。农妇一般用手中的钳子沿着鞋底刮一刮。村里的妇女说这样刮一刮不仅能使布鞋更立体和规整,还能刮走霉运,带来福气。这只是一种民间说法和寓意。除了这种方法,老妇人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们的新鞋里放入沙子,撑一撑,更齐整。”但是现在滨州的农村里用的是木制的鞋楦,不仅可以更好地保存,还可以更立体地进行支撑和修整。

8.打扎

在滨州一带的农村,为了使布鞋更耐穿,会在集市上一些修鞋艺人那里,在布鞋的底部进行打扎。打扎的材料一般是橡胶皮或者皮带一类的东西。在鞋底的脚掌和后跟用皮子类的东西进行打扎。一方面耐穿,适合下地干农活,另一方面也防水、防潮,弥补了布鞋怕水的缺点。

三 、对滨州千层底布鞋当下继承发展状况的思考

通过调研了解到千层底布鞋得到部分老年人和学前儿消费人群的喜爱。一方面,千层底布鞋采用纯棉布材料,保持了纯棉布吸汗、透气的自身优势,采用纯天然的绿色材料有益健康,特别适合老年人穿着。而且纯手工制作的鞋底更加柔软舒适,可以随意弯折,适合运动。另一方面,千层底布鞋符合中老年人的消费理念,舒适度优先考虑,符合养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我們可以从这一优势入手,发挥它的保健功效的优势,更好契合当今市场环境下的机遇。滨州的千层底布鞋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对这部分消费人群进行挖掘。针对老年人所穿的千层底布鞋,在款式和样式方面要选用最简单的颜色,黑色的鞋帮和白色的鞋底。老年人对于鞋的舒适度要求很高,在款式方面并不是很讲究。我们宣传时可以以“养生保健”为主题,而对于学前儿童穿的鞋,款式和样式方面要多进行一下改进。不能是简单的黑白色调,笔者发现在我们村里,小孩穿的千层底布鞋一般是虎头鞋、猪头鞋、绣花鞋、布艺拼接鞋以及机器图案的布料鞋。小孩所穿的鞋底并不是很厚,对于鞋帮的花样也更讲究。可以这样理解,老年人穿的千层底布鞋是最经典、传统的款式,而学龄儿童所穿的鞋,则是经典与时尚的结合体,运用到了刺绣、剪纸、拼接艺术等传统手工技艺,也借鉴了当今流行的时尚元素。

政府支持力度欠缺。滨州当地政府对于传统手工艺保护和支持的力度还是远远不够,基层领导对于这种专门性私人传统手工艺保护有所欠缺。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对于传统手工艺的这方面给予资金上支持和政策上扶持,奖励一些传统民俗文化爱好者,唤醒民众抢救民俗、保护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意识。让像滨州纯手艺千层底布鞋这样专门性的博物馆步入正轨,更好传承和保护民间手工艺。

社会支持力度不够。通过调研发现,滨州一些企业和民众传承传统文化和抢救民俗文化这方面的意识不是很强,甚至都不了解,认为其是过时、老旧的物件。而且即使是有一些民俗文化爱好者也仅仅是单纯为了个人收藏,很少会给予资金支持。应该鼓励一些企业加入公益性的援助计划。企业可以把千层底布鞋这样的纯手艺进行开发和研究,在保留传统民俗特色的同时,又能打造出滨州特色的品牌布鞋,实现互利双赢。同时可以把滨州乡土艺术博物馆作为参观基地,更好把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融合。最后可以在滨州当地一些大学征求志愿者,鼓励知识青年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宣传和保护,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民众意识到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吴兆洪.手工业和工业的发展[M].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

[2]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手工业资料汇编(1950—1953)[M].北京:中国科学院,1954.

作者简介:许大海(1969—),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设计历史民间工艺研究。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滨州布鞋鞋底
布鞋
怀念一双布鞋
画与理
A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mmon Problems of Chinese Domestic Style Au Pair
旅行拖鞋
一双“百家鞋”
一双“百家鞋”
滨州—青岛地磁剖面地下磁性结构分析
二哥
鞋底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