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的编剧工作浅析

2019-10-31车洁玮

名家名作 2019年6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创作

车洁玮

[关  键  词]新媒体;编剧;机遇与挑战;新媒体反馈

对于一部影视剧或者舞台剧作品来说,导演把控全局、协调整体,演员塑造角色,演出了角色的故事和情感,编剧则是这一切的灵魂。编剧设计故事情节,设计故事走向,设计人物对白,甚至设计人物的动作、表情。可见编剧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在新媒体时代,编剧工作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本文将就此展开探索。

一、新媒体时代编剧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每一个时代所涌现出的新鲜事物都会对人们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21世纪,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变革相对于历史中其他时代,更具颠覆性。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很多领域的工作,其中包括编剧工作。新媒体为编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新媒体时代编剧工作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編剧有了更多的信息获取途径,因此思路能够打开,创作会有更多新鲜的元素,而且新媒体的传播有助于作品的快速、广泛传播,有利于大浪淘沙,呈现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2.新媒体时代编剧工作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自我表达欲越来越强烈,这也给编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比如,观众接触的影视剧作品越来越多元,加之新媒体带来了全新的环境,因此审美也较十几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对于作品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对作品的看法也众说纷纭,传统的作品很难符合当下观众的胃口。尤其是舞台剧,如话剧、戏剧等,更是因为观众不断增长且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而受到冲击。此外,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编剧行业准入门槛也有所降低,越来越多的新编剧步入这一行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质量。

二、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编剧工作

新媒体时代,创作环境和创作元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做好编剧工作,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创新编剧的思路;明察秋毫,关注新媒体反馈;特立独行,保持独特的优势。

1.与时俱进,创新编剧思路

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特定时代的,尤其是编剧,更不能脱离时代。新媒体时代,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众群体的审美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编剧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当下的时代背景,创作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比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应该创作一些歌颂改革、表现人们幸福生活的作品。当然,对于创作者来说,作品不仅要接受人民的检验,也要接受时代的检验,故而不能简单地谈跟上时代,更重要的是能不能经得起不同时代的检验。因此,创新必须成为编剧的第一守则。

2.明察秋毫,关注新媒体反馈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可以通过现有的新媒体平台来发声。因此,作品不仅要接受现场观众的品评,还可能会反馈到新媒体上。比如,现在在各大视频平台上播出的影视剧,都有“弹幕”这个功能,人们都可以就某一个细节、某一句台词、某一个人物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外,还有观众会通过微博、微信平台,来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的一些想法、看法。这些新媒体反馈是非常宝贵的,编剧在工作中,应该注意收集观众的反馈,通过观众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3.特立独行,保持独特的优势

我们前面讲过,编剧在工作中应该时时关注新媒体反馈,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按照观众的想法亦步亦趋,迎合观众的口味和品味。观众的反馈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宝贵的参考性意见,而编剧应该有自己的坚守,要有特立独行的观念,保持自身独特的优势。如今,由于新媒体的传播,一些作品由于迎合了观众的关注点或者痛点而很快成为爆款,在爆款的影响下,又会出现一批批同质化的作品,不仅会使观众审美疲劳,还会降低作品的质量。又比如,一些小众化的作品,观众会反馈很多不同的意见,如果都吸取、都改正,那么势必会偏离初心,偏离我们想要的方向。因此,对于一些创作理念,无论外界的环境如何改变,我们都应该有所坚守,保持自己独特的优势。如果将这种坚守概括出来,那么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在新媒体时代,这种细细打磨的“工匠精神”尤为可贵。编剧应把自己最主要的时间精力心思放在剧本创作上,反复打磨自己的作品,保持自己独特的优势,甚至打造自己独有的品牌。

三、结语

笔者从新媒体时代编剧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着手,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编剧工作。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信息的传播方式、反馈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作为编剧,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应对挑战,如何与时俱进,又如何有所坚守,都是一个长期而厚重的、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江少英.新形势下电影的编剧工作[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1(3):46-49.

[2]任剑伟.对我国电视剧编剧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神州旬刊,2016(3):64-65.

[3]张婧.传统综艺“编导”与新兴综艺“编剧”工作异同分析[J].新闻传播,2018, 334(13):86-87.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文工团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创作
Jazz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叽咕乐挑战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