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文之旅:朝鲜篆文
2019-10-31金美铃
金美铃
[关 键 词]篆文;汉字史;朝鲜
一、关于篆文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关于篆文什么时候传播到朝鲜半岛,目前尚难断定,只能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进行推断。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一批篆字保存在乐浪①遗址所出土的封泥上。三国时代②的印章,统一新罗③时代金仁问写的《太宗武烈王陵碑》,崔致远《双鸡寺真鉴禅师大空塔》的碑额也流传至今,我们得以欣赏到高丽朝以前篆文的局部面貌。高丽④至朝鲜⑤前期多见体现秦汉古意的篆文,与《说文解字》篆文一致。到了朝鲜时期,篆文面临一大转折,自称小中华的朝鲜王室及儒学们积极吸收明朝学文与官制,书写篆文的需求也越来越盛。随之朝鲜王室开始出现专门的书写队伍,即校书馆的篆文书写官或图画书的篆字官,他们一般具备相当高的篆书书写修养。世宗二十年有条记事:
议政府据礼曹呈启:“校书馆篆字肄习之法, 载在《六典》。 然无黜陟之法, 不肯用心肄习, 图书及碑碣篆额能书者少, 实为可虑。 乞自今每月試取, 及至殿最, 虽在中下等, 字学居上等, 则从字学等第, 不许贬黜。 其每居上等十分精熟者, 不次叙用, 以劝后来。”从之。
由此得见朝鲜对篆文的重视。至于朝鲜中期,随着与明朝之间的交流日趋活跃,篆文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始于16世纪末,这一时期的印章上多出现古篆体和各种美术体。从17世纪开始,篆文的功用日渐多样化,不仅出现在从前的印章、碑额、匾额、柱联上,而且马牌、信符等处均以篆文书写。特别是契会图示题必须以篆文书写,逐渐成为一种传统。明朝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篆书大家朱之蕃以使节身份出访朝鲜,与朝鲜才士互相辩难,赋诗赠答。朝鲜学者金振兴(1621—?)通读从朱之蕃所得到的《篆诀歌》,融贯篆书38体,撰著《篆大学》《松溪各体篆帖》《篆海心镜》等书,使朝鲜的篆体艺术迎来鼎盛期。同时期有景惟谦的《篆韵便览》、朴泳的《篆中庸》也传世至今。通过观察十六七世纪朝鲜人自己所编的篆文文献可以发现中韩篆文文献的异同。
二、朝鲜篆文文献
下面分别介绍朝鲜中期出现的两类篆文书籍:一为篆书字帖,二为篆字字典。
1.篆书字帖
目前在韩国能见到的字帖类的书有《篆千字文》《篆中庸》《篆大学》三本。我们认为这类书的编者立足于晋代王羲之的《草书千字文》,这种字帖是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模板。可以推测学习篆书书法或编一本学习篆书的教材,通常会想到这种形式。我们还观察到《篆中庸》《篆大学》的文本内容是来自朱熹的四书五经中的某些篇章。《大学》《中庸》原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此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统称为“四书”。朝鲜尊奉儒教为国教,自称小中华。因此对儒家思想和儒家圣贤的崇尚比较强烈。儒家经典均受到朝鲜士林空前的尊崇。只要是读书识字的人,皆能诵读四书,所以用篆书写这两本教材。
2.篆字字典
目前能见到的字典类的书有《篆韵便览》《篆海心镜》两本。篆文字典类书,除本身具有的字典查询功能外,也提供着标准书体,《说文》及历代字书皆有传播正字、正体的作用。
朝鲜中期的篆文书籍与中国所传入字书的大致面貌一致,体例上《篆千字文》《篆中庸》《篆大学》模仿明刻三十二篆体《金刚经》,金振兴晚年编写的《篆海心镜》与明使节朱之蕃所传的《篆书偏旁》《海篇心镜》有直接的传承关系,《篆韵便览》则直接继承其字形。但同时也反映了朝鲜文人特殊的需求。《篆韵便览》创造以韩音韵尾分十类的新字序法,又以字素的概念拆开了篆书,为字素论传播提供重要条件。尚需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