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2019-10-31苏启春
苏启春
[关 键 词]女权主义;简·爱;女性意识
在西方文学史上,有很多经典的女性形象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她们是男性理想中的女性形象,是男权社会的产物。而1874年《简·爱》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它站在女性視角告诉读者,女性可以追求自身的社会价值,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
一、在角色塑造上体现的女权主义
当时的英国仍是男性社会,女性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男性的所有物,囿于家庭,被主流生活圈所排斥,无法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而小说中塑造了一位敢于打破常规的女性主人公,她追求平等、自我独立,敢于表达不满,敢爱敢恨,与当时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与男权社会抗争。基于此,作者结合实际与写作主题,塑造了一系列反派角色,让简·爱在与反面角色的斗争中,逐渐意识到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并为之斗争,从而成长为一名独立女性,这也体现在她后来的选择中,她不想成为为了生存而出嫁的传统女性,所以努力奋斗,保证自己经济上的独立,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小说从女性立场出发,阐述了一名女性意识觉醒的女主人公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尊严与爱,这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二、在内容中体现的女权主义
1.自强精神
在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下,女性若是反抗,不仅很难得到其他女性的帮助,还会遭到周围人的排斥,尤其是男性,所以主人公必须自强,必须依靠自己。这在作品中有多处体现,比如文中有一段简·爱看到表哥的心理描写,一见到表哥,她就会想起被表哥毒打的恐惧,浑身发抖,但周围没有一个人会帮她,他们都怕得罪小主人。从小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让她意识到必须依靠自己来改善自己的处境。而这仅仅是她悲惨童年中的一个片段,父母早逝,她不得已到舅妈家寄居,受尽各种虐待,长期被强势群体压迫,毫无尊严,忍无可忍的她逐渐萌发了反抗意识,所以,面对表哥的暴行,她敢当面指责他为杀人犯、罗马皇帝;在学校,面对校长的压迫,她敢于鼓励海伦反抗压迫,折断校长手中的鞭子。这些都表现了简·爱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培养起来熠熠发光的自强精神,童年的原生创伤对她今后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影响深远,不幸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自卑的心理,但她并未因此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成为社会所期待的那种传统女性。而是奋起反抗,勇敢地追求女性平等与尊严,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人格力量,直到今日仍被人们所赞颂。
2.自立精神
自立即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点首先体现在经济上,文中所处年代,结婚被认为是女性的最终归宿,社会不认可女性的独立人格,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生存。但简·爱不想成为那样的女性,她心中认为,只有经济的独立才能支撑人格的独立,才能有尊严地活着。为此,简·爱通过自身努力当上了家庭教师。不仅努力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简·爱在对待感情问题时,也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她拒绝男主人公的贵重赠予,坚持不放弃自身工作,甚至为此离开了自己深爱的男主人公。简·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女性的自尊自爱自立精神。
3.平等、自重精神
离开庄园后,简·爱居无定所,后来被一位牧师收留,不久后牧师向她求婚,却不是出于真心爱慕,而说是上帝的安排,简·爱并不认同这种婚姻观念,她认为双方应该在互相喜爱的基础上平等地建立婚姻关系。所以她拒绝了牧师的求婚,尽管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拒绝男性的求婚会成为自身的一大过失。在与男主人公的感情中,尽管差距悬殊,她还是选择直面自己的感情,向男主人公表白,在她看来,自己与对方是平等的,并不会被世俗的标准所阻挠。但当男主人公提出要与她去陌生的地方生活时,她拒绝了,男主人公是有妻子的,她不愿成为第三者,所以她毅然离开庄园。面临爱情与尊严的抉择,她理智地选择了尊严,这充分体现了她的自尊自爱精神。
总而言之,《简·爱》打破了英国文学中传统的女性角色形象,也在世界范围内颠覆了对女性的偏见,使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标志着女性的自主意识得到了解放。简·爱自立自强、追求平等的意识,已有了现代女权主义的影子,升华了作品主题,为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指引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晓然.论《简·爱》中女权主义思想的表现形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5):89-91.
[2]高尚.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J].英语广场,2017(8):15-17.
[3]蔡延蓉.小说《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解读[J].名作欣赏,2015(14):77-78.
[4]张秀文.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J].名作欣赏,2013(23):102-103.
作者单位:甘肃省东乡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