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依靠的现代人
2019-10-31杜增辉成汹涌
杜增辉 成汹涌
[摘要]《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从爱密利亚、马西和李蒙的畸形三角恋出发来阐释爱和孤独的主题,而隐藏在孤独背后深层原因是他们缺少爱或者是爱的能力。正是爱的需求和被爱的需求这种力量推动了三位主人公之间的爱恨情仇故事的发展。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来探索小说当中主人公对于爱情的选择,以及这样的选择对其命运的影响,尝试发现对当代人爱情和命运选择的启示。
[关 键 词]精神分析;《伤心咖啡馆之歌》;爱情;命运
一、引言
美国南方文学是美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类型,南北战争和工业革命给南方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促成了丰富的文学成果,使南方文学成为文学圈子中一颗璀璨的明星。20世纪的南方作家开始更多地关注工业社会中底层人的命运,边缘人物成为他们创作的主题。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南方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底层人生存状况的生动描写使其在美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麦卡勒斯的一生就是对边缘人物和非正常人生活的描写。在她所有的作品中,无一例外地展现了时代变迁给人带来的孤独、精神孤立、和世界的渐渐疏远。由于她对孤独主题的深刻演绎,麦卡勒斯被冠以“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是麦卡勒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故事延續了她一贯的风格,描写了荒诞的故事和人们之间疏远的关系,在她的描述中,主人公总是缺少爱或是缺少爱的能力。对于这部小说,她称为是“自己的神秘小说”。这是一首属于她和她的南方的伤心之歌。苏童称这部小说是他最喜欢的20部外国小说之一。这里没有谋杀,但是有比谋杀更为残忍的羞辱和背叛、没有血腥,但是有比死亡更伤心的结局。
二、精神分析理论以及体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20世纪的世界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伤心咖啡馆之歌》虽然描述的是美国南方小镇的故事,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看到一些精神分析学的影子。尽管作者本身可能并不受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但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特别是作者对小说中主人公荒诞的三角恋的构建以及这样的选择对其命运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精神分析理论的体现。笔者尝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当中三个方面对小说展开分析。
(一)潜意识
潜意识的概念来源于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弗洛伊德早年的研究中,他就将意识和潜意识作为人类心理生活的两个方面对立起来,其区别就在于意识是个体可以感知的心理活动,而后者虽然无法感知,但是确实存在,且反映了个体心理上的某种压抑。
在弗洛伊德看来,这种压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性本能。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感情、思想、欲望等作用, 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对于潜意识的心理过程的承认,乃是对人类和科学别开生面的新观点的一个决定性的步骤。根据潜意识的影响,我们来尝试分析爱密利亚为什么会喜欢上驼背的李蒙而抛弃高大的马西。“他们记得爱密利亚小姐生下来就黑不溜秋,脸有点怪;她从小没娘,是她父亲,一个孤僻的人把她拉扯大的;她年纪小小就蹿到六英尺两英寸高,这对一个姑娘家本身就是不自然的。”爱密利亚是一个从小失去了母亲的女孩,因此父亲对她带来的影响极大,而她身上也带着一些男性的特征。爱密利亚眷恋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后,她的性格就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自己需要肩负起责任和养活自己,她的性格变得十分强硬,不管是长相还是行为举止都像一个男人。小说中用极为简短的话语描述了爱密利亚对父亲的情感,父亲总是叫她小妞,而后来对她有这样称呼的只有李蒙表哥,爱密利亚对这种称呼显得十分喜欢。“当然,爱密利亚小姐是个健壮、莽撞的人,有六英尺多高。而李蒙表哥却是个病弱的小罗锅,只齐及她的腰。”在潜意识中,爱密利亚充当了男人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父亲的角色,而罗锅李蒙的角色就是当时的自己,文中爱密利亚对李蒙的百般体贴就可以反映出潜意识当中她对这段关系的认定。
(二)力比多
力比多的意思是“自我指向性奋斗目标的能量积累”。弗洛伊德受著名生理学家布吕克的影响,认为凡是重要的心理活动必然有其相对应的生理基础。弗洛伊德认为它是人类所有精神和身体行为的动力来源。弗洛伊德认为, 人的性本能即“力比多”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人的潜意识是一个特殊的精神领域, 它具有自己的愿望冲动、自己的表现方法和特有的精神机制。”“力比多”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
体现在这部小说的力比多的爆发来自小说末尾的一场决斗。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力比多不只是指性,它更多的代表着一种情感的积累,也就是压抑在自我之下的本我。这种力量在身体内积压过久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来宣泄和散发。马西内心充满着自己对爱密利亚小姐的爱与恨,而爱密利亚则是恨透了给自己生活带来不幸的马西,罗锅李蒙为自己爱的人帮忙而伤害了爱自己的人。这场积压已久的决斗似乎早就注定了一定会发生。因为他们三个的情绪也都积压到了一定的程度。而力比多的释放也正是这种情绪的解决方式。这场斗争在所难免,三人不可能通过和解的方式来解决。而最终爆发了这场决斗。马西和李蒙做了一切能做的坏勾当,砸掉爱密利亚的酒厂,砸碎了钢琴,拿走了她的财产。而爱密利亚被孤独地撇在了镇上。这场畸形的三角恋在小说的结尾画上了句号,小镇又回归了沉闷。
(三)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本能是“语言前的身体冲动”和最深层的原始冲动,为我们的行动提供力量。不同于荣格和阿德勒的一元论,弗洛伊德在青少年时期持有一种二元论的本能。在1920年出版的《超越快乐原则》中,弗洛伊德将所有本能分为两大类: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生命本能包括性本能、自我保护本能,旨在维持个体的生存以及物种的延续。生存本能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避免疼痛。生存本能产生的能量被称为力比多。当一个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受到巨大的刺激或伤害时,他的生存本能必须迫使他将对象力比多转移到自我力比多,以减轻无法忍受的痛苦。生存的本能是建设性的,而死亡的本能向外表现为征服、破坏; 向内表现为退回自我、自杀倾向、自我谴责、惩罚、对敌手的嫉妒和对权威的反抗。
“她是个黑黑的高大女人,骨骼和肌肉长得都像个男人。”这是对爱密利亚的外形描述,她是一个对人际交往,甚至是对异性都不感兴趣的人。但是她对于赚钱有自己獨到的认识,在她看来,人唯一的用途就是从他们身上榨取价值。爱密利亚对赚钱情有独钟,而对于和人打交道一窍不通,在她看来,至少她有值得努力的事情,那就是赚钱,在做各种生意赚钱的时候,她能体验到生命的快乐,这体现了爱密利亚的生存本能。生存本能的升华出现于李蒙表哥的出现。原来只穿工裤的她,在星期天竟然穿上了连衣裙,尽管样子很古怪。她仍然喜欢打官司,但是她却不再那样急于让别人中圈套。由于李蒙表哥十分喜欢交际,她有时候也会出去走动走动。她的医术和以前一样成功,酿的酒比以前更醇美。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她爱上了李蒙表哥。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会使人变得友好乐观。尽管这样的爱略显奇怪,但它就是发生了。爱密利亚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爱情让她对生活态度有了质的改变。
三、结语
精神分析学认为,家庭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到的作用极其重大。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家庭不完整或者是受到过伤害的人,所以才造成了其后来爱情的选择和命运的抉择。而这样的创伤我们都在寻求着弥补,而所谓的弥补是指我们都在寻找着依靠。这场有始无终的三角恋看似很荒诞,但貌似注定会发生。阅读麦卡勒斯的小说并不是简单地讨论与变态人物和同性恋人物有关的作品,也不是从同性恋文学的角度评价她的作品或者把她认为是被主流文化排斥的“边缘人”代言人,而应该把自己融入作者的生活体验和体验焦点,体验作者内心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不难看出,麦卡勒斯是在极端矛盾的心理条件下完成这部小说的创作的:虽然爱情的结局是孤独和折磨,但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这种结局。爱与被爱、悲伤与幸福,几千年来,许多作家徘徊在这个古老的话题上,最终未能给出确切的原因,麦卡勒斯在她的作品中向人们解释了另外一种观点。孤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而我们都在尝试着走出孤独,寻求心灵的依靠。本文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解读《伤心咖啡馆之歌》,对当中主人公的爱情选择和命运变化做出了分析,让我们对于这部小说有了多一方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M].李文俊, 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7.
[2]赵云龙,赵建新.论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J]. 社会心理科学,2013(1).
[3]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朱婉婧.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怪诞色彩解读[D]. 兰州:兰州大学,2012.
[5]杜瑞华.弗洛伊德与文学批评[D].苏州:苏州大学,2008.
[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7]彭敏,方江南. 略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7).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