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语文“授人以渔”高效课堂
2019-10-31张华燕
张华燕
摘 要 教育部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了教育信息化的问题,掀开了一场信息教育的新革命。在教学中使用新的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势在必行。古语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发挥其功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创新地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授人以渔”,教学生会学习,使之成为有学习能力的人,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 高效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1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引导中成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多。因此,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先从学生的预习抓起:
开始预习时,我会通过微课的形式,幫助学生列出预习提纲,并指导他们绘制思维导图,如:先把课文认真读三遍,并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接着,搜集作者或文章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然后再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思考课后练习题,把自己的看法记录下来;最后,尝试总结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等。
对于文本中不太理解的词句则指导学生将其圈出来,标上“?”;对课后问题经过思考还未搞懂的,做上记号;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可尝试查字典或者词典自行解决,可在网络上查找一些资料或者辅导书作为参考,也可留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
总之,通过这样的提纲引导,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疑的能力,从而给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举一反三,帮学生在实践中磨炼(习作教学)
在学生逐步养成了课前预习课文的好习惯后,我又让学生把这种预习的好方法引用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从勾画、质疑到写读书笔记及读后感,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培养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并通过“读书记录卡”将阅读成果记录下来,形成素材,在全班交流。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转向习作课的进阶——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之外,又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写前指导学生先列提纲,明确思路。成文后让学生尝试先自评自改,再小组互评互改,最后教师总改总评,并搭建习作展示台,将每次的优秀习作制成简报,展示在班级网络平台上,供学生阅览,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这种形式,树立了学生“要将所积累的运用到习作中”的学以致用的意识,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质的提升。最后,师生合作,将优秀习作汇编成册,制成电子习作集永久保存。
通过这种举一反三,学生对阅读和习作有了更大的热情,做起来就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信息技术在习作教学中的使用,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3学以致用,助学生在拓展中提升(思维导图,出卷)
在尝到“授人以渔”的甜头后,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为了“喂饱”他们,结合他们的学情,我再次向他们发出新的挑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搭建某类知识框架,总结语文知识点,并将成果展示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
在这次挑战活动中,学生们围绕任务制定方案,明确分工,最后的成果异常丰富:有的小组整理出了各类句型,有的则对古诗进行分类,有的是修改病句,还有的整理出了各类符号的用法……且形式多样:有的用文字记录整理,有的则画出了思维导图,还有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相关微课的搜索下载、加工整理及交流共享……我们的总复习资料也就这样有了。
看到他们的成绩,我在惊叹于他们的学习力和执行力的同时,也深感他们潜力无限。于是,我再次“折腾”他们:自己出试卷。
这一次,没用我过多指导,他们就有条不紊的忙了起来:有的研读考纲,有的翻阅了全班的错题集,有的在网络上借鉴,有的去搜集历年真题……这项复杂的需要动手动脑的工程,他们最后真的完成的像模像样。
经此几役,我发现,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既能增加课堂容量,又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熟练和深化迁移,学生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得到更大的拓展,而我的教学变得越来越轻松,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和学习效率也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和手段,把当代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让他们自发地、主动地进行学习,只有这样,在漫漫的求索路上,老师和学生才能走得更远,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