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结合PDCA健康教育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2019-10-31彭颖颖徐志君占园园
彭颖颖,徐志君,王 莉,占园园
(衢州市人民医院,浙江 衢州 324000)
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制定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指出,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之后添加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1]。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母乳喂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随着信息化及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人们追求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希望通过更方便、快捷、轻松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健康指导[2-3]。PDCA 循环模式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按照计划 (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顺序进行循环质量管理的一种科学程序,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标准化、科学化质量管理循环体系[4]。本研究运用微信平台结合PDCA健康教育,于孕妇第一次入院建立产前检查档案,到产后6个月,观察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显示微信平台结合PACD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132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足月(孕周>=37)单胎妊娠初产妇;(2)愿意进行母乳喂养;(3)无精神疾患;(4)分娩后住院时间短于5天;(5)会使用手机微信。排除标准:(1)有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其他疾病者;(2)母婴分离。根据首次入院建立产前检查档案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6.18±3.03)岁;大专及以下31人,本科及以上35人;顺产58人,剖腹产8人;观察组(27.18±2.09)岁;大专及以下26人,本科及以上40 人;顺产61人,剖腹产5人。2组在年龄、学历、分娩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1)成立研究小组。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负责微信群信息发布内容的审核及线上相关问题解答;主管护师负责实施PDCA健康教育,建立“宝妈在线”微信群,产前及产后1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的填写,护师负责产后电话随访及统计1月、3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发生问题。(2)实施微信平台结合PDCA健康教育。①计划:收集资料,根据产妇的文化程度和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根据产妇的不同分娩方式及围产期不同时段,实施不同内容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母乳喂养技巧。②实施:帮助孕妇首次入院建立产前检查档案时进入“宝妈在线”微信群,根据大部分孕妇需求及时发布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母乳喂养好处,母乳喂养姿势等;产后协助剖宫产产妇做好早吸吮、皮肤接触的健康指导;产妇送回母婴同室病房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及姿势;针对产后可能出现乳头皲裂、乳房胀痛等问题在微信群中进行解答,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形式发布相关预防措施,提高母乳喂养自信心;出院后,每晚7点到9点发布相关教育内容,并一一解答。③检查:每日评估产妇执行情况。副主任护师每天抽查对产妇的宣教情况。重点包括:是否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是否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有无奶胀和出现奶胀的处理方法。对于当天评价差的内容,再次给予一对一的单独讲解示范,并在微信中单独发送相关知识,直至产妇完全掌握为止。对群活跃度较低的产妇进行定期回访,确认其是否阅读群内信息及接受程度和真实需求等。④处理:根据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检查评价结果,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防范措施,重新制订下一个循环方案。在不断的循环中解决未达到的护理问题,直到全部解决。
1.2.2 对照组 产前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及做好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填写,重点向孕妇宣讲母乳喂养的好处,做好常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包括正确的喂奶姿势、时间、频率,讲解母乳喂养排空乳房的挤奶手法等。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及出院产妇母乳喂养的交接工作。产后电话随访,确保百分百联系到每位产妇,并且将对话录音,保证信息真实性,记录母乳喂养情况及发生问题。
1.3 观察指标
1.3.1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采用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5],包含32个条目,为Likert 5级自评量表,即1代表“一点也没信心”,2代表“不是很有信心”,3代表“有时有信心”,4代表“有信心”,5代表“非常有信心”,总分32~160 分,得分越高,表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高。
1.3.2 纯母乳喂养率 纯母乳喂养采用WHO推荐的标准[6],指以母乳为新生儿提供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来源的喂养方式,不添加除药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以及口服补液盐以外的任何其他食物和液体(包括白开水)。
1.3.3 母乳喂养问题发生率 记录产妇喂养过程中乳房胀痛、乳头皲裂、乳腺炎发生情况,总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干预前和产后1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2组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周,2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均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和产后1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比较分)
2.2 2组产后1月、3月、6月的纯母乳喂养率
观察组产后1月、3月、6月纯母乳喂养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后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n(%)]
2.3 2组母乳喂养问题发生率
观察组乳房胀痛2例,乳头皲裂1例,乳腺炎0例,总发生率4.55%;对照组乳房胀痛8例,乳头皲裂6例,乳腺炎5例,总发生率28.79%,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4,P<0.001)。
3 讨论
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观察组实施微信平台结合PDCA健康教育,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相关教育内容,同时一对一指导,再通过PDCA循环,反复评估和教育,产妇母乳喂养的主观能性充分调动,从而使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显著提升。研究中发现,导致多数产妇采取母乳喂养的顾虑是工作是否可以平衡,身材是否走样等。主管护师通过微信在群里发布积极案例,同时进行心理辅导,打消产妇疑虑。通过私聊掌握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状态,并根据产妇情况对母乳喂养的方式、频率等进行指导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母乳喂养效果。研究显示,观察组产后1月、3月、6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7-9]。通过微信发布乳房胀痛、乳头皲裂、乳腺炎等预防及改善方法等信息,产妇能够在问题发生前进行预防,在问题发生后进行妥善处理,从而降低相关问题发生率(P<0.05)。
常规的院外指导多由专科护士在产妇出院前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和母乳喂养的指导,出院后,产妇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处理[7]。本研究采取微信平台结合PDCA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微信优势,同时以PDCA规范健康教育,提升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母乳喂养知识、技巧与方法贯穿于整个围生期,通过分阶段、有计划、重落实、反复性教育,有效地避免常规健康教育仅对产妇产前或产后一次性教育,大部分产妇记不住,或引产后身体、精神方面因素而不配合等问题。总之,研究表明基于微信平台结合PDCA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其实施过程中微信平台信息回复的真实性和电话随访的成功率,仍需在今后扩大样本时加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