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心铸就身后名

2019-10-30王俊钟

杂文月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唐德宗德宗民心

王俊钟

从历史上看,凡是具有能够顺应民心、为百姓做实事、好事的官吏,就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反之,就会遭到唾弃,遗臭万年。

读史,西汉武帝时期的左内史倪宽和唐德宗时期的京兆尹李实,就是正反两个典型案例。

西汉初期,汉武帝为了巩固刚刚取得的皇权,大肆重用“酷吏”。这些人为非作歹、妄杀无辜、鱼肉乡民,虽然后来多被汉武帝罢官或杀掉,但对官场的执政理念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据《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四年》记载,“是时吏治皆以惨刻相尚”——当时的吏治和官场,是以对待老百姓态度蛮横、野蛮残酷、用法严苛为时尚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独有“左内史倪宽,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务在得人心”。

倪宽选择任用“仁厚之士”,并与下级“推情”,推心置腹,实事求是,“吏民大信爱之”,他受到下级官吏和广大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作为左內史,倪宽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征收税赋。在征收中,他灵活调节,对一些困难户缓一缓再收,对特别困难的,还借给他们钱物救急。因此,倪宽负责的这项工作往往不能按时足额完成,成绩差,按规定“当免”。老百姓听说后,唯恐失去这样一位好官,富裕的家庭用牛车,穷家小户挑着担子,络绎不绝地主动把租税粮食送到官府,倪宽征税的成绩由最差一跃成为最好。汉武帝因此对他另眼泪看。

李实,在唐德宗时期曾担任司农卿兼京兆尹。他“为政暴戾”,连士大夫们都“畏之侧目”。

据《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六卷《唐德宗贞元十九年》记载,京兆地区“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李实却“为征求以给进奉”,向唐德宗报告说:“今岁虽旱,而禾苗甚关。”五谷不分、安享富贵的昏庸皇帝德宗对李实的话深信不疑.竟然据此决定:“租税皆不免。”可怜的农民卖儿卖女,拆房卖檩卖瓦,甚至把秋后播種长出来的麦苗也卖光了,以此来缴纳租税。

有位名叫成辅端的官员,创作了一首歌谣讥讽李实,李实向德宗奏称成辅端诽谤朝廷大政,德宗判其杖刑,将成辅端活活打死。监察御史韩愈站出来写奏疏说:京城周边地区因发生严重旱灾,百姓非常穷困,对于所有未征收上来的税钱以及草秧、谷物等,建议等到明年蚕老麦熟时节再去征收,结果因此获罪,被贬为阳山县令。

公元805年,德宗死了,顺宗即位,不久就颁发诏书,历数李实犯下的残忍暴虐、聚敛民财之罪,贬为通州长史。老百姓奔走相告,许多人在袖中藏着石块、瓦砾,拦截在李实将要经过的道路上。李实听说后,吓得抄小路仓皇而逃。

这件事情使顺宗看到了民心若水,“既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巨大力量,于是大赦天下,减免税赋,停止进贡,废除了那些损害百姓利益的施政措施。

豆薇/图

猜你喜欢

唐德宗德宗民心
党心民心
唐代考生很“坦率”
唐代考生很“坦率”
“驻”入民心“帮”出实效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民心
唐朝回纥“化俗”政策研究——以德宗时期为重点
中唐宰相:文官不爱钱的典范
一句良言导致的滥杀
术士拯救大唐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