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口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9-10-30易利红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开发区服务业发展

易利红

服务业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最具潜力的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部委和省、市、区人民政府也配套出台了许多具体实施意见。纵观以往一些开发园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凡是脱离了城市配套、孤立搞工业园区建设的,大多只能建成一座‘睡城、‘卧城,这样的园区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后劲不足。” 浦口经济开发区自92年建区以来,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用比较的眼光看,差距和矛盾十分突出,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1.浦口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基础

1.1服务业规模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逐年提高,即服务业对开发区经济成长的贡献份额逐年加大,因此服务业有望在中长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科学研究、现代物流等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构成,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二是与同级开发区相比,浦口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投资力度不够,2017年开发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613374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2.35%,比第二产业低了35.3个百分点,分别比南京市、浦口区同期投资比重平均水平低39.03和39.42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消费吸引力不足,无法满足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消费需求,与在江苏省所有的省级开发区排名中的经济发展格局地位不适应,与开发区二次创业的目标要求不适应。

专栏:发达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业发展案例

苏州工业园:“十二五”时期,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二次创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5%左右,着力推进CBD、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综合保税区、中新生态科技城、阳澄湖半岛、月亮湾等“十大主战场”建设。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区镇一体化发展,按照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要求,全力推进东部综合商务新城建设,中新合作区全面实现“九通”,园区整个基础设施实现区域全面对接、全域覆盖,由“速度园区”加快向“效益园区”迈进。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致力于推动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提档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53.42%。随着服务业招商方向的转变,与早年以房地产、商贸综合体、专业市场等传统生活服务业为主的业态相比,近年来,以总部经济、现代物流、文化传媒、金融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引领了全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服务业投资的比重达30.26%。在推进服务业发展中,大力开展“退二进三”,将培育发展平台作为一大工作抓手,精心打造了国际商务区、智慧产业创新园、国际金融广场等重点服务业平台。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围绕打造极具创新活力的科技新城,全力推进产业提升计划,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左右,建有海关直通式监管点和物流中心、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吴江出口加工区晋升综合保税区。投资建设企业投资服务中心大楼、海关大楼、商检大楼、人才大厦、公安大厦等功能大楼,助推园区特色服务业发展。产城融合和区镇合一加速推进,加快中高档商住小区、星级大酒店、汽贸城、商贸城、总部大楼等楼宇和专业市场建设,城市服务业繁荣发展。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坚持“大市场、大物流、大商贸”发展思路,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软件科技产业园、商贸物流产业园、高端家具产业園等特色园区,其中,软件科技产业园是省级现代服务业(软件)集聚区;商贸物流产业园建有省级商贸物流特色产业园,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现代综合内陆港、区域物流枢纽、货物中转集散基地、信息金融服务中心;高端家具产业园是集原料采购、家具研发、制造、销售、物流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基地。

1.2服务业结构

从开发区服务业企业构成中来看,科技服务业达103家,占比40.23%,主要提供科技研发、科技中介服务等,将近占据了“半壁江山”;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共33家,占比12.89%;批发和零售业共44家,占比17.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共40家,占比15.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共12家,占比4.69%;房地产开发类企业共10家,占比3.91%;非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共6家,占比2.34%;其它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共4家,占比1.56%;餐饮类企业以及金融企业各2家,各占比0.78%。

2.浦口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虽然浦口经济开发区的服务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目前仍不够发达,发展慢,总体水平低,竞争力不强,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落后于周边同类功能区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

2.1服务业总量规模不大

目前开发区拥有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3家。与同级经济开发区相比,服务业规模偏小、总量不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也偏低,现状区内服务业企业仍以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为主,缺乏大品牌、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带动,对开发区经济发展贡献不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同时,已建成投产的重点服务业项目不多,许多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尚在建设阶段(如丝兰湖商业中心4层的商业体共有商铺59间,目前已有21家商户意向签约进驻,还处在未投产阶段),短时期无法形成现实生产力,生产生活、科技支撑等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人气集聚的拉动作用还不太明显。

2.2产城融合发展度不够

开发区作为省级开发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区位优势和本地特色,围绕江北新区“4+2”产业定位,重点打造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和新材料(膜材料和半导体材料)一大特色产业集群,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初现雏形。从制造业来看,制造业服务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要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需要依靠生产性的服务业来支撑,需要依靠生活性服务业的拓展来消费。开发区现已集聚的大规模制造业本身对服务业产生了现实需求,而相对滞后的服务业又难以满足这类需求,从而影响开发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开发区的规模扩大、企业增多,园区内工作人员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增加,发展服务业就成为拓展开发区功能的必然选择。目前开发区与桥林街道生活片区在空间和产业配套环境上仍相对独立,内部产业组织需要统一协调。开发区城市功能建设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城市产业发展滞后,产城融合步伐亟待加快。

3.浦口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浦口经济开发区上游距南京长江三桥5公里左右,下游距南京长江大桥8公里左右,南京长江隧道穿区而过,区位优势非常突出。目前,拥有10条跨江通道,2030年前规划再建设9条过江通道。依托“三网”,即“环+射”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强化新区区域辐射力,实现10分钟通达快速干线公路网,20分钟通达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南京南站,30分钟通达禄口国际机场,1小时通达南京都市圈各城市及长三角中心城市。开发区东面有长达8.3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规划有49个5000吨及以上泊位的七坝港区正在建设,将为新区提供便捷的水路运输。目前基础设施已完成“九通一平”,按照“一座城”战略部署,抢抓高铁时代新机遇,高起点完善以先进制造业和港口物流为特色的现代化滨江新城规划,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联动与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区。

浦口经济开发区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总抓手,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产城融合三大战略,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和制造业服务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一方面,紧扣企业生产发展需要,完善生产性服务配套,为大批企业竣工投产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紧贴企业和人才生活需要,健全生活性服务配套。加快桥林新城功能区建设,打造紫峰人才公寓以及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引进书人实验学校等一批重点学校和医院,建设丝兰湖社区服务中心,提升产业园区生活的便捷度、宜居度。

3.1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立足开发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着力提高效率和水平。加大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的引进,抓好丝兰湖商务酒店项目建设,加快丝兰湖商业中心等休闲服务的发展,努力打造周边和长三角大城市的消费地位。

3.2产城融合,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协同推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促进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城市服务配套,统筹规划建设教育、医疗、文体、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到位,以此聚集人气和商气,从而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美丽现代化滨江新城。目前开发区已经引入了申通、海尔、辉瑞等大型企业的电商平台,为实现桥林新城“产港城”融合打下了基础。

3.3项目带动,集聚发展。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形成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通过招引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多业融合、特色鮮明、集聚集约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实现园区服务业的发展升级。

3.4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立足制造业发展基础,深入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和服务型制造发展,重点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和商务服务四大产业取得突破,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扩张和质态提升,提高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

3.5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高品质发展。立足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日益高层次和多元化的需求,重点发展提升商贸零售、公共服务、城市开发三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满足消费结构的提档升级,满足各类入园企业的生产生活和休闲需要。

3.6探索楼宇经济发展新模式。依托专业市场和产业园发展基础,探索“楼宇+产业园区”、“楼宇+特色街区”、“楼宇+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模式。加快商务、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开发、租售、合作等形式,吸引生产商、经销商、运营商到开发区设立销售/采购/运营中心、商业连锁区域中心、分公司等。

猜你喜欢

开发区服务业发展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