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现场应急管理工作探讨

2019-10-30卢旭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应急管理事故探讨

卢旭

摘要: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五大”高危行业之一,国内平均每年发生建筑行业安全事故700起,死亡800人以上,一些触目惊心的事故,如:武汉升降机19人丧身事故,江西丰城电厂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时刻提醒建筑行业始终要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安全管理重在预防事故,更应重视应急管理,一起成功的现场应急救援能够有效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人员伤亡、缩小事故损失,同样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建筑施工现场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个人一些看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探讨

引言

建筑行业是个事故多发行业,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标准规定,事故共分为20类,其中与建筑业有关的就有12类。2019年4月1日起施行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从国家层面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条例,体现国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之前应急管理工作上存在不统一、不规范、不严肃之处,《条例》明确了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步骤,为今后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下面就从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预案、应急演练三个方面分析探讨。

1应急体系建设

应急体系建设分为组织体系、运作机制、法律基础、保障系统四个部分,是应急管理工作最基础和重要的部分。

1.1组织体系:组织体系包括机构、部门、指挥和救援队伍。建筑行业项目多、地点分散、建设产品没有重复性特点,决定了建筑企业应急组织体系的复杂、多样和特殊性。建筑企业应当建立企业的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了应急救援组织,设立了负责应急日常管理部门、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同时必须依靠施工项目部建立现场应急救援组织,成立基层单位建立义务应急救援队伍,生产班组成立应急工作小组。两级救援组织不但有效结合,还要建立区域联防、企地联防应急联动机制,为實现快速高效救援提供保障。

初期应急救援必须充分利用现场救援组织和队伍,迅速启动预案,现场指挥负责在事故初期指挥和协调,能够迅速组织救援,使事故及时得到控制。较大以上、持续时间较长的事故发生,应当启动企业级应急,建筑企业应的应急指挥中心应负责事故的资源调配和总体协调,进行事故信息收集。

应急救援体系中的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困难,救援能力薄弱也是众多建筑施工企业面临问题。建筑施工项目部是一个临时构建的施工组织机构,现场作业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必要专业救援知识也是应急队伍组建困难原因。应由项目部经理组织各分包商学习成立应急救援必要性,互援互助为有效控制减小事故损失的做好措施,共同签订“互援互助协议”,每个单位抽人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共同出资购买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工作,打造事故救援第一防线。在专业救援上还需要与当地消防等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提前请救援队到现场熟悉救援路线及现场情况。

1.2运作机制: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这四个基本机制组成,是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

应急指挥分为集中指挥与现场指挥或场外指挥与场内指挥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指挥系统,都必须实行统一指挥。统一指挥主要目的是防止现场多头指挥,现场信息不能及时获取、不能正确分析和评估势态,指令不能及时传达到救援队伍,严重影响现场救援。初期应急时作为熟悉建筑施工现场情况的项目部负责人是担任现场指挥和场内指挥的组合适人选。应急指挥应与地方政府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并有效衔接。

按照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现场应急能力划分响应级别,确定每一个级别的响应条件,能够防止扩大响应造成资源浪费。赋予现场负责人当机立断指挥权,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第一时间做出响应,避免等靠汇报等待指令耽误宝贵救援时间。事故扩大或不可控,应提高应急级别,视情况调整现场负责人的指挥权,但现场负责人应作为现场指挥小组成员,继续参与现场应急处置。

应急工作是个系统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一些情况下仅仅依靠现场应急抢险队伍是不够的,对于初期较小或有毒有害可能有爆炸危险的抢险工作,为防止事故波及无辜人员,可以组织应急抢险队伍小范围处置,一旦遇到较大、持续较长事故,需要现场和社会力量支持,必须动员公众和社会力量充实人力、设备等资源。

1.3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是应急体系的法制基础和保障,此处不再赘述。

1.4保障系统

保障系统包括应急信息通信系统、物资装备保障系统、人力资源保障系统、财务保障系统等。

应急管理工作不但要重视现场救援,更应重视事故预警、预防和沟通信息畅通。有效预警能够避免和扩大事故,比如在基坑开挖中通过对周围土体定期监测,可以有效发现周边建、构筑物变形开裂来判断是否存在事故苗头,在事故发生前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事故报警及时为预案及时启动能够争取时间,在现实中,事故往往是突发性的,不能明确具体报警人。就需要加强这方面宣传,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潜在的报警员,事故一旦发生现场人员必须有义务将事故信息迅速报告现场负责人。信息及时传递反馈也为立即启动预案方案和制定应急救援方案赢得时间。重视事故上报工作,按事故大小在规定时间上报到相应层级,能够在内部救援同时获得社会资源救助。

有效及时的物资装备供应是现场救援的关键保障,应急救援物储备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提供救援。坍塌事故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作为建筑施工现场的防范重点,对于有基坑施工作业项目必须做好坍塌事故物资储备,比如储备一些日常的应急物资外,必须储备必要的水泵、挖机、草袋、木撑,还需要与商混站签订应急水泥砂浆供应协议等,确保足够救援物资快速、及时供应到位。

专业救援队伍,具有专业的救援知识,能够在保证自身和被救人员安全情况下快速实施现场救援。必要的救援技术更新和培训需要人力资源保障系统给与支撑。

财务保障系统建立专项应急科目,提供资金保障用于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反应中的各项开支。

2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判断可能存在风险,预见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明确应急救援组织、成员、职责,规定了事故发生前、救援过程中、救援结束后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在应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是指导应急救援工作开展的纲领性文件。

2.1预案分类

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了解各类预案内容,知道哪类预案用在哪里,就明确了方案编制方向。

综合应急预案是对所有突发事件的总体性预案,主要包含应急工作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队伍、分析存在风险、预警及报告方法、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应急物资保障、制定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一般作为企业总部一级的应急管理工作。

专项应急预案是应对特定类型事故而定制的应急预案。在建筑施工现场通常有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几类,没有明确的固定场所,可能会在场区内任何地方发生,是整个项目区域内的应急管理方案。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措施。项目部在应急方案编制方面重点应放在专项和现场处置方案上。

2.2应急预案编制流程

应急预案编写按照: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评审五个步骤进行。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必须由生产运行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工程相关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对于危险性较大或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收集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周边建构筑物、地质、水文、道路等资料进行事故情景构建,组织相关专家、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应从建筑行业涉及到的12类事故,结合具体项目进行危险因素、危险源分析,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评估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客观分析企业的应急队伍、物资储备、装备等应急资源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能力不足时要对周边社会应急能力进行调查,采取与物资供应商签订“应急物资供应”,与周边大型企业救援队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方式补充救援力量。

依据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保证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应与上下级单位、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有效衔接。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企业应组织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企业邀请外部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到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备案。今后每年对预案组织评估一次。

2.3应急预案编制主要内容

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内容应包括以下:

(1)总则: ①编制目的②编制依据③适用范围④应急预案体系⑤应急工作原则。

(2)事故风险描述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预警及信息报告:①预警 ②信息报告

(5)应急响应:①响应分级②响应程序③处置措施④应急结束

(6)后期处置

(7)保障措施

(8)应急预案管理

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内容应包括以下:

(1)事故风险分析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3)处置程序

(4)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方案,必须细化明确到人,编制内容应包括以下:

(1)事故风险分析:要从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的名称,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圍,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等方面详细分析。

(2)应急工作职责: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

(3)应急处置:①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明确事故报警、应急启动、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应急响应的衔接程序。②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等,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③明确报警人员、报警电话及上级部门、相关救援单位电话和联系人,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4)注意事项:应明确佩戴个人防护器具、使用抢险救援器材、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现场自救和互救、人员安全防护、应急救援结束后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注意事项。

3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可以检验应急工作是否准备充分,应急组织机构是否能够有效运行,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是否具备能力。通过演练评估发现应急过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及时修改应急预案,为应对事故救援做好充分准备。

应急演练按组织形式可分为桌面演练和现场演练,桌面演练是利用图纸、沙盘、计算机、视频等辅助手段,通过对预案的讨论或模拟发现演练中可能存在衔接和不足;现场演练则根据预案中可能发生事故,组织人员利用施工中的设备设施、场地,设定事故情景,模拟开展的演练活动。

按应急演练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两类。由于预案演练本身具有一定风险性,在建筑施工现场宜开展演练单项现场演练,综合演练适合开展桌面演练。

应急演练应成立演练组织机构,制定演练计划,保障资金。演练前应对事故情景布置、拟定参演人员,让参演人员提前掌握演练内容。演练应安排人员观摩,并设置合理安全观摩区,演练前应向观摩区观众通报演练的时间、地点、安全注意事项及遇到意外情况逃生路线等。演练过程应对演练情景进行讲解。演练应定期开展,宜在项目开工前、高危作业开展前进行。

应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手段记录演练过程。

演练评估人员记录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或不足,并收集演练评估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料。演练结束后,形成书面评估报告。

演练结束由总指挥对演练效果、存在问题和不足进行口头讲评。演练人员根据演练情况和演练评估报告对演练进行书面总结形成报告。所有演练资料应及时归档备案。撤离时,按照先观摩人员后参演人员有序疏散。

4结束语

事故事件应急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充分重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等各个阶段。平时要把事故预防作为重要任务,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做好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救援培训工作。事故发生后必须快速反应,坚持把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作为主要任务。努力通过应急救援把事故造成损失和人员伤亡降到最小,让应急救援工作真正成为建筑行业保护神。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事故探讨
学中文
废弃泄漏事故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夏季旅行中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