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教学B方案的启用
2019-10-30王平光
王平光
滴玲玲 滴玲玲……,预备上课铃刚响一会儿,我就走进了一七级电子高考三班。
我从教以来,就是提前进入教师室,今天更是稍早一些,原本上就业班的《哲学与人生》,这学期学校给安排在高中部,也就是职业学校的升学班,我明知道,去上的课程,学生是不用参加高考。
我自进教室没有学生问一声“老师好”。教室里学生的课桌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和语数外等教辅资料。顺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讲台左侧的墙上一句较大的标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也算班级文化吗,我心里想。教室后面墙上的一幅字体稍小的横幅,“为理想,早起三更,迎读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脚踏实地,凌云舍我其谁”。讲台右侧墙上,”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看到这里,我已经对高中班学生学习有了再认识。
我到教室已经有几分钟了,不见一位学生,拿出本堂课的《哲学与人生》,绝大多数同学不是在完成作业,就是在看其它的书籍。上课铃响了。我沉下声音喊了一句“上课”学生出于礼节和要求,也由班长呼了“起立,老师好”。作为为老师的我:“同学们好,请坐下”。
接下来的课就如何开始进行,学生一举一动,让我不得不放弃原先准备好的方案。课程流程和方法,通通都不管用了,必须启动第二套方案,其实也是临时的一套方案。因为,学生坐下以后,仍然不见学生有学习《哲学与人生》课的意思。
我清了清嗓子,以中八度的声音发问”同学们,打扰一下大家,我看了一下班上的班级文化,(本来是想说咱们的。但见同学没有接受哲学也就没有接受我。所以我省去了,“咱们”)明白了大家都在为升学,为高考,为提高成绩而战。大家作业是不是很多呀”?我的话刚停下,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呀,老师”,有的同学还举起作业说”老师,你看嘛”我没有正面回答看与不看。当然,学生也并不是要我看他写的作业,是不是真的多。我说:“同学们,好”。那我再问一句,你们是不是想提高成绩,同学们再次齐声的说。
“就是呀”!“那就好”我用肯定的语气说。我再看看教室里的学生。此时基本没有在做作业的了,于是我再问一句。”同学们知道怎么样的方法能够更好更快的提高学习成绩吗”?同学们来劲了,有些同学说”不知道啊,老师”。有些同学回答,”多看一下,多练一下就可以啦”,有的同学反问我:”老师,有什么办法能提高成绩”?
我一看这情景,心想是时候了,于是我伸出手向同学,在空中一收一握拳地说了一句,”各位同学不要急,请跟我来,咱们一起分析一下,提高成绩的因素有哪些,老师认为提高成绩,有学生本人,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是老师。这就是老师课上的好不好,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第三個因素,第四个因素呢“?同学们开始活跃了,回答的有。”班上的纪律”,”休息的好不好”,有的学生甚至还说了”家里爸爸妈妈的因素”,看到同学们仍然在提出他们认为的因素。我于是用手在空中做了一个”好“的动作,同学们停下了。
我小结道,”刚才,同学们在分析提高学习成绩因素时候,大家找到了很多的因素,有个人的,有老师的,有班集体的,有学校的,有家庭的等诸多因素。这是各位同学都能够联系实际,展开思维,运用了联系的方法,可是大家知道这么多因素中什么因素最重要,什么因素才是根本的呢。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嘞?同学们,几乎是同一个时候,同一个声音的回答,”当然是我们自己啦”,我见同学们回答的积极,于是点评,”同学们,看来大家都明白,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靠自己这个主要因素,当然,除自己这个因素非常重要因素外。其他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同学们觉得,是不是呀?”同学们回答,”是呀”,到这里,我再一次做了点评,”同学们:刚才大家讨论提出的学习成绩提高中自己这个因素和其它别的因素,这个在哲学上就是”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同学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能够从各种不同的因素中。找到重点因素,同时也明白非重点的因素的作用,这非常好。这里我再一次问同学们:
各位,知道我们刚才分析过程,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和学习了,哲学上什么原理吗?”问题抛出以后,见同学们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我说,同学们。我来替同学们回答吧。”咱们就在刚才。一不小心咱们就学习了《哲学与人生》的”普遍联系”与”内因和外因”这两个哲学中十分重要的原理,虽然粗一点,但它很重要。
在我们学习的《哲学与人生》其中的第二部分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其第一观点就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其次是事物发展中的内外因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只有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事物才会发展,就我们的学习来讲当然也要遵循这样的哲学原理。接下来再留一个问题,我以协商的语气,”同学们,一个人成绩提高,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呢,问题提出来就留给各位同学。我们下一次一同走进《哲学与人生》好不好,同学们都说好,于是我宣布。今天的《哲学与人生》就讲到这里。”感谢各位同学十分认真的学习。愿我们下一次的合作学习更加愉快,下课“。
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也漆刷刷的起立,”老师辛苦了,老师再见!”,下课时,我看到了课卓上都多出了《哲学与人生》,同学们脸上也满是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