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开发研究

2019-10-30白蕾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真善美个体供给

白蕾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开发是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逻辑必然,更是适应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创造思想政治教育新价值的的必然要求。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应当从引导大学生精神需要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两个方面着手。

[关    键   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282-03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1-2]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而青年大学生正是美好生活最积极的追求者和最主要的创造者。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关键渠道,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新诉求,面对致力于实现美好生活的新责任,其功能也应当加以改造升级,其中应特别重视其个体享用功能的开发。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内涵简析及存在之逻辑必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内涵解析

解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首先应当从其所属的一般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满足教育对象的某种精神需要,使教育对象体验到满足、快乐和幸福,进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旨在满足特定的精神需要不是基于满足感官欲求而产生的,也不是为了改善、提高物质生活而产生的(如为获得就业机会,个体产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需要),而是指个体为了获得精神解放、提升精神境界、寻求人生幸福而产生的精神追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不同于娱乐功能、发展功能,而是通过挖掘、开发一定阶级、政党和社会团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本体价值,使其满足个体超越生命至上、物质之上的高级精神需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高级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获得更深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因此教育对象得以获得精神享受。

作为特殊群体,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拔节孕穗”期,与此同时当前大学生成长于国家日益“强起来”的时代,同时又是互联网原住民,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特殊的成长阶段必然造就大学生特殊的性格,他们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凸显,自带自信的基因,这种独特的气质也使他们有着自己特殊的精神需要。因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把握,应在明确一般内涵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特殊精神需要进一步阐明该功能的具体内容:一是满足大学生对自我价值肯定的需要,以获得满足感;二是满足大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自我完善的需要,以获得成就感;三是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以获得幸福感;四是满足大学生自我超越的需要,以获得自由感。

(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存在之逻辑必然

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个体享用功能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如何开发的前提性问题。功能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露,因此要解答这一问题就必须深溯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中。

1.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性看,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具有教育的一般性质,即是培养人的活动。而“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2],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人有对精神和思想的需要,而这种需要的满足具有多重价值,不仅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保证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发展,可以使个人获得自我肯定、自我提升的满足感、成就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后一价值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和积极的精神动力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之本,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蕴含着享用功能。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讲到:“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同理,如果缺少成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健康的心理,也就很难体认、感受世间的真善美。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人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3],即培养教育对象对真善美的“感觉器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帮助人们实现思想认识上的飞跃,而且要帮助人们运用思想和理论指导实践,完成从认识到行动的飞跃”[3]在促进“认识到行动的飞跃”过程中,人们得以将内在的真善美外化,创建一个美好的社会,在帮助他人、造福社会中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幸福体验。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通过培养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可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丰富社会关系,满足各方面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则可以使自身摆脱对人的依赖及对物的依赖,“从不断的自我超越中感受人生的本质力量以及意志自由,在他们的身上达到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外在的规范、责任跟内在的意志、欲望的融合,从而做到道德意志与宇宙秩序的和谐”[4]。这种自由之感与和谐之美无疑是最高层次的享受,是最高级的幸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开发意义

功能是实现一事物价值的基础,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开发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更好地满足大学生需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并推动构建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空间,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向

考察一定时代背景下教育对象的特殊需要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如前所述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相对优越,思想更加开放包容,因而他们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是期盼在自我价值的确证和实现中享受生活和学习。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开发正是适应了新时代大学生特点,通过满足大学生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精神需要,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容。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使学生在幸福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悦纳教育内容,强化思想动机,促进行为转化,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二)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境界,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开发能够使大学生在获得精神解放、思想自由、超越自我的愉悦情感中,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的提升。同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高层次需要(例如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个体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并使他们在更高的人生意境上审视自我,对待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愿自觉提升其他各项素质,优化个人的社会关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相统一,推动构建美好社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虽然指向大学生个体精神需要,但其效用的发挥却不单纯只使个体受益,正如前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可以使个体达到“合目的和合规律的统一”,促进社会要求与个体心灵的契合,使学生在精神享受中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接受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观范。同时在积极愉悦的情感激发下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动机,激励个体把内心的真善美转化为社会的真善美,进而构建美好社会,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开发之路经

功能作为事物满足对象需要的属性,因而功能的开发必然涉及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其中供给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同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开发也应当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着手。

(一)需求侧:加强内外联动,引导需求层次提升

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其前提是大学生有特定的精神需要,并有希望需要被满足的意愿。而需要特别是高级精神需要并不是自然产生的,满足需要的意愿也并非天然是强烈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意从需求侧着手,引导大学生产生高级精神需要,激发学生寻求需要满足的意愿,形成心理预期,从而促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发挥。

需要及满足需要的意愿是在外界刺激与主体认知、情感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其中外界刺激是诱因,主体认知、情感的作用是关键。因此在需求侧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内外两方面发力。

1.强化外界刺激,促进心理失衡

在相对开放的大学环境中,大学生活动场域复杂多元,既包括由教育者创设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情境,也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圈(如朋友圈、自组织社团、网络虚拟环境)。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自发性刺激,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也不必急于干预,而是在理解尊重学生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个人空间,让其经历、感受、应对,促使其“内自省也”,使学生自然地产生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者无所作为,而是要求教育者要细致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监测学生的心理波动,找准学生的心理失衡点,为后续认知引导,做到对症下药奠定基础,达到顺理成章的效果。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造事、造时、造势,主动出击。正如马克思所说“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6]在主动构建外部刺激时,教育者应当注意结合大学生的移情体验,即从大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他们的亲密关系出发,螺旋上升,引起学生的对比行为,促进心理失衡,进而推动精神需要层次提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重视运用大学生习惯的话语方式和接受方式,如可将高尚精神具象化为他们了解的典型事迹、喜爱的榜样人物等感性形象,同时还可以将高尚精神渗透于班风、学风、(宿)舍风、校风及网络舆论环境等日常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在有形的榜样激励和无形的环境压力下产生自我提升的需要。

2.加强认知引导,培养移情能力

“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并不是天然合理的,也不是永远合理的,更不是绝对合理的,因而,必须始终加以批判性考察”。[7]特别是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更要注重从理论和现实角度指引大学生把握“幸福的真谛”,提高明辨力,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满足、生理的愉悦毕竟是短暂的,唯有“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才能使心灵获得宁静和幸福,从而引导学生摒弃庸俗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

由于个体行为也受到情感的引导和调节,因而要使大学生产生高级精神需要,并强化其满足需要的意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要注重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减少“佛系”心态,在情感上提高对“真善美”的敏锐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情感升华,进而推动学生产生对高级精神产品的向往和追求。

(二)供给侧:挖掘教育内容真善美,促进教育方式人性化

供给侧是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主要方面,从供给侧着手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个体享用功能,应当从供给的各环节即包括供给理念、供给内容、供给主体、供给载体等方面加以提升。

1.树立“以人为本”供给理念,向服务学生转向

“享用功能的发挥是朝向审美的、情感的、自律的”。[8]因此要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即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单純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伦理行为必须”的角度来引导个人发展。[9]而应当回归教育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从更好地促进个体美好生活角度的出发,以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不再是外在的规制,而是成为个人获得幸福之必需。

2.丰富供给内容,体现“真善美”及其实现

“真”揭示的是合规律性,唯有掌握规律才能澄清思想迷雾,促进思想解放,实现行动自由;“善”体现的是合目的性,只有认清个人和社会的需要才能把握自我价值,明确行动方向,做出合理选择;“美”是“真”和“善”的统一,又是对两者的超越,美的体验可以使个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获得心灵的怡然自得。

开发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满足大学生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要,需挖掘教育内容当中的“真善美”。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中,要注重讲清“所以然”,即讲清一定思想观念、政治制度、道德规范是如何体现了“真善美”,并注意引入相关案例,如古代历史人物的“舍生而取义者也”、革命仁人志士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以及当代先锋模范人物特别是优秀青年代表事迹,使大学生在他人“真善美”的实现中感受到“精神震撼、意志充盈、情感饱满”。另一方面要注重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如社会调研、公益服务、创新比赛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发现真理,进行致善活动,发挥创造潜能,不断突破自我,实现内心“真善美”的对象化,构筑美好世界,从中获得更深刻的幸福体验。

3.提高教育者供给能力,提高供给精准度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启动者,因此从供给侧而言,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关键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供给能力。“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自己首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坚持做到“六要”要求,成为“真善美的果实”。同时教育者要提高感知的敏锐度,及时精准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精神诉求,善于发现社会当中特别是大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真善美”。在感知的基础上更要善于针对大学生具体的精神需要,合理选择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式,把“真善美的种子”恰如其分地播种在大学生心田。

4.创新供给方式,实现供求有效对接

供给方式是连接供给者与需求者的纽带,是输送供给内容的渠道,对功能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还应当重视供给方式的优化。如前所述“享用功能的发挥是朝向审美的、情感的、自律的”,因此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体验、促进自我反省、实现自我提升;要注重情感引导,建立师生亲密关系,发挥移情效应,实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要注重美化表达形式,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育载体,达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03/c_1122774230.htm,2018-05-0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沈湘平,刘志洪.正确理解和引导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8).

[8]李瑞奇,张湗军.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享用功能[J].理论月刊,2018(3).

[9]唐代兴.道德与美德辨析[J].伦理学研究,2010,1(45).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真善美个体供给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