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时代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9-10-30张明晓方峰杨艳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互联网+心理

张明晓 方峰 杨艳

[摘           要]  中等职业学生的年龄正值青春初期,也是心理变化波动最大的时期,是区别于高中学生和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网络环境的冲击下,家庭环境教育逐渐缺失、社会认知发生偏见及学校一些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及方式的实施,加上学生初中阶段不良的学习生活经历及处于青春期阶段的特殊性,使中职生在情感心理、学习心理、自我心理、性心理和升学就业心理等方面较普遍存在着困扰及障碍。通过对中职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下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剖析出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便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264-02

隨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作为新媒介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青少年是接受新内容、新知识最快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具有自身独特的认知和见解。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产生心理冲突和心理困惑最多的时期。互联网具有信息公开性、信息内容广泛性、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征,这就要求中职生在接受大量信息的同时必须具备辨别优劣信息的能力,如果没有辨别优良信息的能力就抵制不了互联网上不良的信息,中职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近年来,针对“互联网+”时代下青少年因心理扭曲而发生的犯罪行为屡见不鲜[1]。

一、“互联网+”环境下中职生的心理现状

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革,互联网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智能手机的应用、便携式笔记本的应用和网络多媒体教学等。互联网的大环境使丰富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这个环境中有正能量信息也有负能量的信息,中职生在享受着互联网所带来的乐趣和便捷性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接触到不良信息。互联网时代滋生着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的环境下对中职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心理影响。在一个需要高学历和高能力的经济社会中,中职生的社会竞争压力逐渐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由于自身学历和能力的有限性,毕业时后就业状况和入学时的心理预期差距过大,面对自己的预期理想与社会的现实、自身专业和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矛盾,使中职生无所适从,形成巨大心理压力。总体来讲,目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是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重视

中国家长“望子成龙”,但却只从学习上对孩子严格要求,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变化。心理学家佛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来自家庭。”家庭是塑造孩子人格的第一环境,家庭不仅为孩子提供物质保障,而且还为孩子提供情感和心理的支持。研究发现,中职生的家庭大多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状况,如单亲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睦,甚至有些家庭中父母一方有触犯法律的行为,这些都对中职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只要将孩子送到学校就不用过多操心,再者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在生活中的不良言行没有及时指出并教育纠正,孩子没有成形健康心理的道德标准[2]。

(二)教师方面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中职类院校教育体制不能适应国家规定的教育形式的发展,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学生做个遵守纪律、安分守己的好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底子薄弱、个人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采取不当措施,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3]。长期的自卑使学生自暴自弃最终把心灵安慰放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他们通过网络世界中的某些游戏来刷新自己的存在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建立自信心。另外,中职类院校还存在个别现象就是教师对那些中职类后进生通过采取粗鲁的体罚教育从而来挫败学生的“锐气”。中职生年龄大多在十五六岁到十七八岁之间,还保留有孩子贪玩的气息,在学校,教师认为不淘气的学生就是安分守己的好学生,学校每项规章制度学生必须遵守,如稍有违背就是差学生。除此之外,还发现,一些任课教师上课态度并不端正,他们认为这些中职生本身就是不好好学习的一类群体,所以在课堂上即使有学生上课纪律不好,教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过多地去维持和强调课堂纪律。更甚我们发现个别教师对中职生授课内容过于敷衍,根源在于认为中职生是不爱学习的学生。以上的教师行为无形中使中职生产生厌倦学习、破罐破摔的心理。所以,学校应加强教师的中职教育培训,使教师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态面对中职生。

(三)“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不良风气对中职生的影响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理,自控力和意志力不够坚定,是非判断能力也不精准。然而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影响,出现了一些道德缺失的现象,中职生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混乱,容易将自身对网络的认知与自身对网络的行为割裂开来,即使从思想上能认识到某种行为的错误,但在行动上却无法及时纠正自己[4]。有些中职生通过网络与社会上人群接触,看到同龄人进入社会赚钱,心理上也会产生负担,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网络游戏是中职生中消磨时光的最佳选择,有些游戏充斥着色情和暴力,而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极强,很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内容诱导,从而产生扭曲心理。

(四)中职生过度沉溺网络

中职生由于升学压力较小再加上自身学习能力差,手机上网成为大部分中职生主要消遣方式。尽管网络在中职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但主要使用的却是网络的休闲娱乐功能。有些学生在上课期间打游戏已经成为常态。另外还有些学生利用网络软件交友,其中网络上所能结交到的大部分是不良人群。同时,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在使用网络媒介时自控能力比较弱,容易形成网络依赖甚至网络成瘾症,在信息化社会,没有网络就失去了生活的色彩。

(五)中职生对互联网媒介使用层次较低

中职生很少主动利用网络去获取与学习、政治生活相关的信息,没有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自己的学习做准备。现在,手机上很多学习工具如知了英语、3D医维度医学知识学习等,但是学生很少在手机上下载这些学习软件进行课后学习。

二、如何加强“互聯网+”环境下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这是在现阶段必须面对并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加强德育工作的宣传,开展有利于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活动

中职院应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的问题,加强相关课程建设,如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礼仪与规范,但这类课程大多是让学生自学或者教师简单一概而过,而关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心理健康相关内容几乎没有[5]。网络中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信息使学生很容易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进而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教育可通过课堂教学、主题团课、专家讲座等方法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师也要从自身做出改变,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要一视同仁,有耐心,有责任心。

(二)有效引导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利用

建立校园信息资源库,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同网络连接起来,针对学生喜欢手机上网的特点,让学生自行在手机上进行与课堂教学相关内容的搜索和资料搜集,也可以将课程作业布置为网络形式,使学生对网络从单一的休闲娱乐转变为“互联网是学习工具之一”这一认知[6]。引导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陶冶情操,增强能够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另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拥有主动权,更容易接受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归根结底使中职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差距,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良好心态面对互联网世界。

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要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及心理环境,努力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增进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自身努力,多了解心理相关知识、学会在“互联网+”大时代下调节好心态面对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闫晓波.我国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体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2]雷玉静.浅谈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19):246-247.

[3]蔡韦龄.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确定依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1).

[4]任其平.文化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黄丽娜,赵德军.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综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6]马雪梅.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剖析及教育实践[J].职业教育,2013(5):38-39.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互联网+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