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
2019-10-30晁祥玲
晁祥玲
[摘 要] 结合多年中职数学教学的工作经验,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几点建议:老师转变传授者的角色,做学生热爱学习数学的促进者;营造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氛围;技巧训练和习题的有效结合;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希望能为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180-02
创新精神指的是灵活运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创造发明的能力,同时具有改革的智慧和信心。中职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定量刻画以及定性掌握,通过抽象概括的方式形成理论,这就是数学学科的精髓。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增加数学授课趣味性,让学生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数学知识看似抽象,实际上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日常生活中要想收集并且整理信息,都离不开数学知识。中职数学教学中除了选择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让教学的过程逐渐变成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老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并基于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建立数学模型,学会解释和使用,让学生既能理解数学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情感态度。
一、老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
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数学学习水平较低,如果不加以纠正,那么在恶性循环中学生会对数学学科越来越丧失兴趣。老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从自身做起,树立创新教学意识,不能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摆脱“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以及学习兴趣的促进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摆正自身角色,时刻谨记“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发现隐藏在问题中的数学信息,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尝试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以及各种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在数控和模型等专业学习中,应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公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课堂氛围的营造:从严肃的课堂氛围到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
站在心理学的层面,创新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发地释放自我的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表现还应基于学生心理健康、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之上。老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尽量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与想法,让学生在自由的心理环境下尽情表现。对学生的奇思妙想,甚至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心理安全和舒适,而不是过于苛刻和严格,以免学生畏手畏脚,因为担心被批评而束缚了思维和创新精神。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消除学生的内心顾虑,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想法和个人见解。中职数学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习惯于采用讲解“标准答案”和“唯一的解题思路”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新思维、新见解、新想法持有怀疑甚至是排斥的态度,久而久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立足于中职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营造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当作独立、自由的教学主体,建立彼此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理念的转变:技巧训练结合适度的习题
应试教育下,中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与高中生不同,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老师也没有太大的教学压力,往往采用讲解和演示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这种数学教学方式尽管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速度,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见效。但这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却消磨了学生这个年龄本应具有的创新能力和激情,而且还会让老师觉得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在没有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必然失去学习兴趣,数学创新精神更是无从谈起。
若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技巧训练必不可少。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解题的正确与否并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运用数学思维和计算方法,从解题中有所收获,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新空间、自由表达、相互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解题技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思维,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解题。
习题训练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也不能忽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让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数学教学的协同发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甚至创造数学。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老师要致力于揭示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同时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思维,要教给学生数学思维,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其运用数学思维开拓解题的方式和途径,既解决了问題,又升华了数学思想。在数学的应用教学中,老师应该意识到,相比问题的结论,启发学生的数学思想更加重要。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习质量,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十分重要。
四、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
学习数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另一种是主动地发现知识、主动学习。前者主要指的是老师为学生呈现需要学习的内容、概念、结论,然后学生再接受。后者指的是老师用问题这种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学生在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然后接受知识。传统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方面比较薄弱,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今,数学教学的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随之调整和改變,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变成主动发现知识,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鼓励学生大胆批判,敢于质疑,甚至在数学思想方面能够超越老师,对学生个性化、独特的见解,老师应该表示鼓励和赞扬,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更加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五、教学模式升级:课堂由教变学
在中职数学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架构对新的知识形成认知,老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强化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类比思想,并应用于学习,对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做出大胆假想,准确找到新旧知识点的关联,促使学生形成思维创新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课本知识,更应该培养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序善诱远比谆谆教导更能增强学生课堂的接受能力,教学模式的转变足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发现学习中的快乐。数学课理论知识比较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免会有各种困难,老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通过对课本知识的了解找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老师也可以针对课堂需要学习的内容抛出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这时学生就会发挥自主能动性,将了解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堂讨论的活动中,选择最佳问题解决方案。在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转变的方法实现课堂活力提升,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模式是最关键的方法,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提高中职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运用知识,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和见解,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精神,让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张玲,孙子文,冯玉霞.创客精神植入中职数车课堂的有效教学实践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9(1):293.
[2]王文跃.“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浅论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观[J].教育探索,2016(5):23.
[3]巢林兵.复行数年豁然开朗:对话现代化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30):58.
[4]沈旭光.创新教育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7(20):95.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