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情感渗透教学研究
2019-10-30黄宣明
黄宣明
[摘 要] 中职语文,首先是一门人文学科,需要承担相关的学科职责,在对人文知识进行传授的同时,更需要以情感教化学生,通过情感渗透带动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对情感教育的内涵及其作用进行相应的阐述,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情感渗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 键 词] 情感渗透;中职;语文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100-02
語文学科是中职课程体系的重要学科,是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中职学生学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中职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鲜明的特征,其中,强烈的情感色彩是尤为重要的[1]。在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相应提高的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决定因素,但是,情感教育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它在教学过程的推进和课堂教学的优化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至关重要的动力。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是推进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对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推进学生的德育建设也有极大的帮助。
一、情感渗透的含义
将心理学中的相关知识作为重要的依据和参照,对情感进行研究和分析可知,情感就是指人们对自身的思想意识与外界的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而表现出来的切身体验。在人的心理结构中,情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对人们的实际活动是非常有利的,与此同时,情感的存在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其主要基础是人们的心理活动[2]。情感渗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健康而丰富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多种直观的教学工具进行充分的应用,对相关的人物和事件等进行较为直观和真实的再现,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进行有效培养,对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情感进行有效激发和调动,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的意志和行动的教学艺术。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病
(一)语文课程地位偏低
目前,中职课程结构安排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在中职院校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和技能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尽管教学纲要对语文课的课时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但大多学校并未严格遵循,语文课程往往大量缩水,部分中职学校安排的语文课程甚至只占到教学纲要中规定的四分之一,其地位越来越低[3],学科作用越来越被弱化,中职语文的地位不断下滑,面临的局势非常严峻[4]。
(二)语文课堂效果不佳
不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不足,甚至有厌学情绪。学生的厌学情绪主要表现在无心学习和经常逃课等方面。调查发现,中职学校有些学生一个学期中所旷课的次数多达300次,这显然是无法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完成学习任务的。然而,面对学生对语文课堂丧失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知识掌握不牢,考试考不好等语文课堂教学困境,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立竿见影的对策。
三、中职语文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
学校教学部门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学科教学课堂效果、保障语文学科考试成绩至关重要。然而,事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扩招和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中职院校招生成为非常有难度的一项工作[5]。对中职教育来说,更多的学生家长看中学校专业的设置和专业课程的实效,招生的吸引力在于打通招生与就业的通道,让招生专业与好的就业岗位进行相应对接。因此,中职学校专业课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逐渐占据关键和核心的位置。很大一部分中职学校对文化课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知,简单将职业教育当成了专业教育,语文课甚至被定位选修课。学校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各方面对专业课程的偏重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堂缺乏有效的认知,否定了语文教学的作用和重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不到有效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不到有效调动,语文课堂沦为“放羊”课堂[6]。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影响,只有对其足够的重视,才能为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实现中职学生个性化和综合性的发展[7]。
四、情感教育作用
(一)培养健康人格
在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情感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学生个性和品格得到完善和改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中职学校学生的情感有着非常鲜明的特征,他们充满热情又有着强烈的自尊,同时,他们可塑性强又冲动冒失,缺乏方向性和稳定性。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的建设和实施能够使学生更加活泼、积极,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有效完善、个性得到长足发展,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
(二)架设沟通桥梁
中职语文教材有着非常突出的特征,它将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有效结合并融入生活,很多的语文课文都闪耀着道德和人性的光辉。但许多学生无法科学地解读课文,感受不到作品的闪光点,无法从中汲取营养。这种现象和问题的出现源于学生没有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有效的感知和掌握。因此,要进一步对其中的趣味进行相应感知则成了奢望。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有效的挖掘,使其发挥出自身的感染作用和正向影响,充分打动和感化学生,架设起学生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形成科学人文思想、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三)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对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当学生的心情处在不同状态的时候,其学习的效率是不同的。心情非常活泼或者非常平静的时候,学习效率往往是比较高的。此种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能够诱发大脑皮层兴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促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掌握,无论在智育的提高方面,还是健康的情感的培育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中职语文情感渗透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挖掘文本情感
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教学重要的依据和参照,中职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全面挖掘教材文本中蕴藏的情感契机,有效地利用课文中潜藏的情感因素,将之运用到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认知并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外部刺激,并逐步培养。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寻找和创造“刺激物”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正确定位,一方面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另一方面要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限定的课堂情境进行合理的把控,以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出情感渗透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举例来说,在教学《梦和泪》这一篇课文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教学,学生难以对文章的核心和关键内容进行有效的了解和掌握,收效也往往欠佳。教师需要仔细查阅相关资料[8]。教师可对课文导言进行设计,让学生了解冰心的成长过程和人生经历,找到课文的情感引入点,让学生知道冰心的泪水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一定的必然性,是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少年时父辈们多次讲述的那段可歌可泣的血泪史”引得老人一次次号啕大哭,这就是冰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灵魂。
(二)激发教学激情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激情,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效地调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激情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能够有效地激发课堂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的激情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认知,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共鸣,促使学生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去体味文本的主题和内涵,完成个性化的学习和综合性的成长。教师的激情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和认知,来源于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教师自身要保持一颗真善美的心,要保持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对生活做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具备敏銳的触角,对大自然的所有事物进行有效感知,对世界的美进行全面的认知。只有感受到课文蕴含的情感,才能将情感的内涵准确捕捉并阐释传达给学生,进而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和带动学生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实践情感渗透教育还必须要深研教材,对教材进行充分研究和探索,对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知和掌握,对文章的内涵和立意等进行有效把握,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有效感知[9],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情感渗透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实施。
在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情感渗透教学的运用对破解中职语文教学困境,解决学生厌学、语文课堂教学难以组织的壁垒等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有指导性的意义。所以,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情感渗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惠.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J].职教通讯,2016(30):42-44.
[2]欧永胜.例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9.
[3]陈海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313-314.
[4]王通.注重学科情感渗透丰富学生人文情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谈[J].华夏教师,2016(1):44.
[5]张鑫.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策略[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38-40.
[6]冯明霞.人文主义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3):141.
[7]班凤晶.破冰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三课走”策略[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2):304.
[8]李春秀.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5):97-98.
[9]魏熙熙.中职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渗透,挖掘人文精神[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7):119-120.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