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乌克兰歌剧对比研究

2019-10-30刘宁

北方音乐 2019年17期
关键词:图兰朵歌剧中国

刘宁

【摘要】作为集舞台布景、美术、舞蹈、戏剧、表演、演唱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歌剧在世界各地均有着广泛传播,西方歌剧的代表乌克兰歌剧、东方歌剧的代表中国歌剧均属于其中典型。基于此,本文简单对比了中国与乌克兰歌剧,并基于乌克兰版本与中国版本的歌剧《图兰朵》的对比开展了深入探讨,希望由此能够使更多人了解乌克兰歌剧。

【关键词】中国;乌克兰;歌剧;《图兰朵》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乌克兰歌剧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享誉欧洲的乌克兰舍甫琴科国家歌剧舞剧院便属于乌克兰歌剧水平的最好展现。虽然乌克兰歌剧不如法国、德国、意大利歌剧有名,但乌克兰歌剧同样承载着欧洲歌剧的精华,这使得围绕中国与乌克兰歌剧开展的研究某种意义上可以等同于中欧、中西方歌剧的对比。

一、中国与乌克兰歌剧对比基本对比

(一)创作题材差异

乌克兰歌剧的题材较为丰富,神话题材、宫廷宗教题材、小人物爱恨情仇均属于常见的乌克兰歌剧题材。以乌克兰歌剧《爱的甘醇》为例,歌剧原作者为法国人多尼采蒂,属于典型的喜歌剧,而经过乌克兰本土化的改编,《爱的甘醇》得以具备浓厚的乌克兰特色。欣赏乌克兰版的《爱的甘醇》可以发现,歌剧内容贴近生活、生动有趣,且塑造了各具特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如主人公内莫里给人以对爱情执着、单纯憨厚乃至一点愚昧之感,而女主人公阿迪娜则显得知书达理、聪明大方、惹人喜爱。除了这类本土化改造的歌剧外,乌克兰民族的本土歌剧同样具备题材丰富特点;相较于乌克兰歌剧,我国歌剧的发展时间较短,但在五四新文化、新秧歌运动、“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方针影响下,我国充分汲取西方歌剧净化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丰富内涵的优秀民族歌剧。我国歌剧的题材主要以反对地主压迫、历史事实、小人物奋起反抗为主,《野火春风斗古城》便属于其中代表。《野火春风斗古城》属于典型的民族英雄主题歌剧,歌剧的主线为争取伪军城防司令关敬陶起义抗日,歌剧浸透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相较于乌克兰歌剧,我国歌剧受发展时间限制在题材的丰富程度上存在一定不足,但乌克兰歌剧与中国歌剧在创造题材领域均具备的较高本土化特点需要得到重视[1]。

(二)音乐特征的差异

乌克兰歌剧与中国歌剧在音乐特征层面同样存在较高差异,这是由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西方歌剧、欧洲歌剧、以及乌克兰歌剧均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系,西方音乐体系形成的曲式、对位法、复调、和声等学科也对乌克兰歌剧造成了较为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使得乌克兰歌剧音乐创造具备精细与严谨的特点,且更加规范、有据可循。在乌克兰歌剧中,作曲家往往会将自身风格充分浸入作品,这就使得不同乌克兰歌剧的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歌者唱段、和声与配器等手法中均能够较好服务于作品表达。以《爱的甘醇》第一首独唱作品《多么美丽,多么可爱》为例,曲子的整体节奏较慢,并选择了十六分音符的小旋律作为引子的伴奏织体,悠扬的主旋律、单纯的旋律线条使得主人公质朴、深沉的爱恋实现了较好传达。某种意义上音乐才是乌克兰歌剧的本体,故事则负责音乐的承载,由此可见音乐在乌克兰歌剧中的重要性[2]。

相较于乌克兰歌剧,中国歌剧更为注重故事情节发展,因此音乐在中国歌剧中主要负责故事内容的传递。同样以中国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为例,音乐在传统中大量运用、借鉴了传统的民族调式,由此便实现了我国古典艺术与西方歌剧艺术的有机结合。在《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开药方》唱段中,该唱段大量运用了戏曲下滑音与拖音等唱法,说与唱由此实现了完美结合,而在《乡瑶》唱段中,北方民歌《小白菜》在其中得到了充分引用,音乐得以由此更好服务于故事的推进,并为后续的剧情发生埋下了伏笔。而在“日军茶室”场景的表演中,《野火春风斗古城》大量应用了日本都节调式do,mi,fa,la,Xi,场景的更换、身临其境之感营造由此得以实现。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乌克兰歌剧音乐受到的西方音乐体系影响较为深远,而中国歌剧则更加倾向于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因此本文认为中国歌剧在本土化程度上更优于乌克兰歌剧。

二、基于歌剧《图兰朵》的中国与乌克兰歌剧对比

为更为直观展示乌克兰歌剧与中国歌剧的差异,本文选择了乌克兰版的《图兰朵》与中国版《图兰朵》(张艺谋2009年导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图兰朵》在乌克兰与中国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特点,即可更好明确乌克兰歌剧与中国歌剧的差异。

(一)歌剧《图兰朵》

作为取材于戈奇的寓言神话剧,歌剧《图兰朵》以古老的中国为背景素材,由歌剧大师普契尼作曲创作,讲述了由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作为影响力深远的世界级歌剧,《图兰朵》在不同国家拥有差异较大的版本,本文研究主要围绕乌克兰版《图兰朵》和中国版《图兰朵》展开。

(二)文化元素对比

结合对比可以发现,乌克兰版《图兰朵》和中国版《图兰朵》在场景布置、出场方式等方面均能够较好体现文化元素差异。以第一幕开始为例,乌克兰版《图兰朵》的开场存在布局阴森、灯光暗淡特点并给人以压抑的视觉感观,官员服饰近似于清朝官服。中国版《图兰朵》的开场则未重点表达阴森可怖的视觉感受,官员服饰也更加贴近时代;在第二幕卡拉夫面见皇帝时,乌克兰版《图兰朵》中的三个小丑官员都带上了面具,王公大臣带着秦汉时期的皇冠“冕旒”且排列混乱,皇帝则穿着一身黑色服饰。中国版《图兰朵》则体现了更加真实的中国古代皇宫大殿景象,如分配得当的官员站立、更加贴近时代的服装以及“皇上万歲”的唱词。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乌克兰版《图兰朵》属于刻板印象下对中国元素的模仿,但这种模仿满足了西方群体对东方美的审美需求,由此侧面印证了乌克兰歌剧的艺术水平,中国歌剧的发展成果也通过《图兰朵》得到了较好展现。

(三)文化显现对比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乌克兰版《图兰朵》和中国版《图兰朵》在布景和舞美设计、服装道具层面也存在较大的文化与审美差异。乌克兰版《图兰朵》大量应用了中国戏剧元素进行服装设计,但这种设计更多基于西方审美和理解,并穿插有乌克兰传统服饰特点,如图兰朵提问时穿着“靠旗”、大臣和皇帝的“冕旒”等,这些设计以中国视角进行分析不免给人以张冠李戴之感。在中国版《图兰朵》的布景和舞美设计、服装道具中,基于中国字体与水墨画的中国元素展现、古代交通工具“轿子”的应用、发髻与云鬓的应用、“中国红”式服装的影响均与乌克兰版《图兰朵》存在较大差异。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乌克兰版的《图兰朵》未能较好抓住和表达中华文化的精髓,但由于歌剧《图兰朵》本身属于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因此乌克兰版《图兰朵》存在的不足并不能代表乌克兰歌剧水平较差,该版本融入的部分乌克兰民族元素也证明了乌克兰歌剧的本土化功力,这种本土化正是乌克兰歌剧能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所在。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与乌克兰歌剧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创作题材、音乐特征、宣叙调与念白、文化元素、文化显现、审美等方面存在直观展现。但深入分析可以爱分享,乌克兰歌剧在本土化层面具备显著特点,这点与中国歌剧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因此本文认为乌克兰歌剧可为我国歌剧的发展提供借鉴,结合“求同存异”理念,即可形成更具中国特色、建立在共同审美价值观下的歌剧形式。

参考文献

[1]王蔚骅.东方主义视角下歌剧《图兰朵》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J].莆田学院学报,2019,26(1):73-77.

[2]杨欢.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风情元素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1):231-232.

基金项目:2017年四川省教育厅科研一般项目“中国与乌克兰歌剧发展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8SB0820)。

猜你喜欢

图兰朵歌剧中国
《图兰朵:魔咒缘起》: 金牌卡司难以挽救薄弱剧情
歌剧《图兰朵》的故事(三)
歌剧 《图兰朵》的故事(二)
歌剧《图兰朵》中女性人物对比研究李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歌剧
童话歌剧
童话歌剧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