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困境与破解

2019-10-30张桐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职院校美术教育优化策略

张桐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自2014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多部有关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给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会。与此同时,随着新课标理念的兴起,美术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中职美术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课程标准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教育监控不到位、实习实训不到位等。基于此,本文从阐述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特点入手,在分析了新课标视野下中职院校美术教育不足的情况下提出了几条优化美术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促进我国新课标背景下中职院校美术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中职院校;美术教育;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迅速崛起,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几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国家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劳动力保障。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中职院校培养更多具有设计服务和文化创意才能的人才,这对中职院校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研究和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中职院校美术教育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是院校特点。以XX地区为例,从该区成人教育官方网站和职业教育部门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该区共有13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其中有50所学校开设了美术类专业。这些开设美术类专业的中职院校中有32%的学校位于市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条件发达;有68%的学校位于县区乡镇,教育设施差,教育管理不完善。

二是教师队伍特点。通过对XX地区XX中职院校美术教师队伍的调查、走访了解到,当前中职院校美术教师队伍具有如下特点:(1)年龄方面。美术类专业课教师的年龄大多在30岁至40岁之间,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年龄在30岁以下的教师不多,年龄在40岁至50岁之间的教师也不多。这就说明,该校美术类教师不具有年轻化优势,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大多数美术类教师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企业的最新需求和最新动态,加之年龄大的教师不如年轻教师接受、更新知识的速度快,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知识的学习,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学历方面。通过调研发现,XX地区XX中职院校中的美术类教师都具有本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只有一人。从教师学历结构来看,高学历的美术专业教师数量太少,亟须院校利用多种渠道引进高层次、高学历的美术专业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

三是教育模式特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XX地区XX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落后,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程作为教学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大部分教学课程都是在教室中开展的,实践课程设置非常少。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教学导向就是提高就业率,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应采取工学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是生源特点。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中职院校招生人数不及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的一半,全国普遍存在中职院校招生人数较少的情况。在中职院校招收的学生中,选择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占比大约为20%,其他的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机电制造与维修、幼儿教育、汽修等一些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选择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初中时学习成绩不理想,无法考进普通高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为了继续求学只有选择中职院校进行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是美术设计,喜欢从事这方面的事情,愿意在毕业之后从事与美术有关的工作,所以选择了美术类专业。这些学生平时喜欢玩游戏,爱看动画片,希望在美术学习毕业后能到游戏制作公司、动画制作公司等工作。尽管这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是对于美术专业知识的了解却相对匮乏,个别同学甚至不清楚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还有少数学生缺乏对美术类专业的基本认识,认为“家长让我学啥我就学啥”,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总的来说,美术类专业学生具有缺乏美术基础、文化课成绩差、普遍爱看漫画和动画片、爱玩游戏等特点,这使得中职院校无法从根本上保证美术类专业生源质量。

二、新课标视野下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的不足

(一)课程标准不合理

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如果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就说明课程标准设置的不合理。企业需要的是技能突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毕业生,而中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普遍缺乏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尽管学生学习了很多的内容,但大多数是一些空谈,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深入学习,导致对所学知识不精通。二是教学模式单一古板,培养出来的学生仅具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能力。三是教学内容过时陈旧,关起门来办教育,与当前企业需求和新兴市场技术严重脱钩,特别是较少进行项目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根据实际状况分析问题,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企业参加工作之后还要重新进行学习。

(二)教学手段单一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就必须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良好的教学手段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教学手段单一,则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还一直沿用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教师讲解一部分,学生就练习一部分,教师没有讲解的,学生也不练习,未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总的来说,目前中职院校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

(三)教育监控不到位

现阶段,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一般都能拿到两个证:一个是技能等级证,另一个是毕业证,而这两张证书的含金量颇值得怀疑。目前,中职院校的毕业考试经常流于形式,技能等级证既不专业,也不对口,毕业生的实际水平较差,未进行专门的认证考试,造成一部分学生无法对口考取本专业的证书。比如,学习平面设计的学生中有很多考取的是计算机操作技能等级证书;社会上组织认证考试的人员有很多不是专业人员,且认证考试的内容相当陈旧,由此造成专业人员无法得到认可,专业人员和行业不对口。此外,由于收費和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学校也无法选择合适的认证考试给学生进行推荐。

(四)实习实训不到位

目前,在中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学校实训基地不完善、企业实训基地缺乏等情况。同时,在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上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实训考核、实训教学等方面。学生在学校参加实习活动时,通常是老师做自己的事情,学生自己学习,无法达到老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的良好教学状态,从而导致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实习操作方面出现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缺乏动手能力,从而造成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与企业岗位很好地结合。另外,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企业无法与学校进行有效配合,造成学生掌握的技能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存在很大偏差。

(五)学生就业面窄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存在就业渠道不通畅的情况,对毕业学生的安置方式不合理。很多中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安排实行的是大部队制,如此一来,导致学生无法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岗位,无法实现学生的“人尽其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专业人才的浪费。比如学习美术的学生,毕业后被安排到电子厂上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企业不需要那么多的美术类专业学生,对口技术岗位有限,同时学校又不便或不愿与一些小企业联系,觉得将学生安置得过,于分散会给安全监控和管理造成不便。另外,学生也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比如,应变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存在不足,学生无法踏踏实实地在企业工作,企业也无法通过学生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不仅造成中职院校学生无法实现理想就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中难以自拔。

三、新课标背景下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的优化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定位如下:重点培养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并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实用型、技能型美术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生产一线,面向基层职业岗位的美术专业人才。这样的教育定位给中职院校提出了较为刚性的培养要求,也就是说,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培养方向制定科学培养模式,依托社会岗位需求确定课程计划,按照“岗位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社会缺少什么就学什么”的原则开展中职院校美术教育。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学校培养模式的合理程度,而学生的就业水平也会对学校的办学质量造成深远影响,这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双赢的关系。

(一)依托岗位需求确定课程计划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目前中职院校美术专业能力出众的教师不多,师资队伍不强,且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这样的现实情况,因此,中职院校要将“好钢用到刀刃上”,注重学科骨干的专业能力,确定专业教学重点。例如,让骨干教师设置精品课程,打造精品专业。现阶段,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而目前在设置课程计划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设置的课程内容太“宽泛”,并且在教授时又太偏重于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实践性较差。表面看上去是什么课也学,但什么课也学不“精”,违背了职业教育“术业有专攻”的教学初衷。另外,中职院校学生只有两年的在校时间,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多个课程学精学透。因此,中职院校美术教育要全面改革当前课程计划,应在“宽”的基础上凸显“精”的课程。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尽可能多地设置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可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二)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

一是真实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依托企业在真实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项目开展教学。为此,教师要多与美术设计公司进行交流沟通,将企业项目带进课堂,作为教学的真实案例内容。在拿到真实案例之后,学生可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知道该项目的完成需要用到哪些已经学过的知识,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习过,进而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实现能力上的升华。指导学生完成案例,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是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合理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指派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尽情地发挥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是创设情境法。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实训课通常都是在实训室中进行的。学生每天面对单调的学习环境,时间久了就会心生厌倦。因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在学习平面广告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将各种形式的海报张贴在实训室墙壁上,还可通过投影仪播放各种广告图片,利用音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带来新鲜的感受,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学习,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健全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建全教师评价体系。与普通的中学美术教育有所不同,中职院校美术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用型美术技能,而不仅仅是提高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这给中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此,建议在教师考评体系中加入以下考核内容:教师发表教研论文的情况,主要是考核教师的理论能力;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情况,主要是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信息化说课比赛等教学比赛的获奖情况等,把考核结果全部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是建立建全学生评价体系。对中职院校美术类学生的考评不应仅仅局限在考试分数上,也要体现出学生的能力和职业素养。比如,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每学期学生画的第一幅色彩、第一幅素描、第一个视频短片、第一个广告招贴以及拍摄的第一张照片等,都可以收集到学生档案中,教师在学期结束后指导学生将所有作品和作业整理成册,形成学习档案,记录学生成长历程,方便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同时也可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

对于美术类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准,可采取学分制评价方式,将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美术作品、课堂作业、顶岗实习成绩、比赛获奖情况、德育表现和实践操作成绩等全面列入学分考评体系。对评分权重进行合理设置,利用不同学分体现每项成绩的优劣,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学分评价體系,可直观地反映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具体表现,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四)搭建多元化实习实践平台

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办校内模拟公司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例如,设立X X院校网络便利店、X X院校创意广告制作中心、X X院校摄影与摄像制作中心等。成立校内模拟公司后,学校要积极向全校学生和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宣传推广,大力支持校内模拟公司的业务。比如,院校宣传招生所用的宣传单、广告招贴、宣传条幅、毕业纪念册等的制作都可交由校内创意广告制作中心负责;院校各种会议的拍摄任务、院校电视台的拍摄任务、教师精品课的录制任务都可交由校内摄影与摄像制作中心负责。再比如,借助微信平台开设校内网络便利店,设立微店铺,其一方面可以给在校师生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饮料零食和日用品等,另一方面可利用商品拍摄、店铺装修、宣传推广、进货洽谈、上门送货等方式,锻炼学生美术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是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美术教育要多接触社会上的对口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建立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机制,结成密切的教育联盟。就企业而言,学校可为其提供廉价的劳动力服务;就院校而言,学生可在社会岗位上开展实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可谓一举两得。

(五)加强教学师资团队建设

中职院校可以设立名师工作坊,利用名师工作坊形成学校的名师教学团队,在研究教学理论、引领专业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形成集群冲击力。通过发挥工作坊的名师引领作用,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和专业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質量,提高办学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工作坊在产教融合、服务校企合作、推动专业内涵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中职院校在培养和选拔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时,对内要利用放假时间,定期组织在职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大力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资格;对外要积极从企业和社会公开招聘高级技师或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与此同时,对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丰富教师专业知识,鼓励教师获取各种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美术类专业技术人才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当前中职院校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困境,凸显出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中职院校要不断进行创新,大胆进行改革,寻求破解美术专业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可通过采取依托岗位需求制定课程计划、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健全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搭建多元化实习实践平台、加强教学师资团队建设等多种有效途径,不断提升中职院校美术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实用型美术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范寿鸣.对接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下的安徽艺术院校“创意文化园”中专业设置与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20-121.

[2]许婧.中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J].学园,2017(32):107-108.

[3]景雅洁.试析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理念的发展和价值[J].明日风尚, 2019(7):101.

[4]邓琳.中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开放性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4(6):121.

[5]薛永辉.中职院校提高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8(7):114-115.

[6]张敏.浅谈美术教育在中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149.

[7]赵勇.中职院校公共艺术(美术)教育的校本化实施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29.

[8]高东梅.新形势下美术教育专业实习课程改革研究——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美术教育专业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2):109-113.

[9]胡宝霞.新课标视野下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初探[J].课程教育:学法教法研究,2019(5):42.

[10]张启梅.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生美术教育教学效果创新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62.

[11]胡慧倩.新课标模式下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及培养[J].明日风尚,2017(14):253.

[12]袁芯仪.新课标视野下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新思路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12):168.

猜你喜欢

中职院校美术教育优化策略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