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内在逻辑的四维透视

2019-10-30薛玉琴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内在逻辑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薛玉琴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关联,二者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历史之维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历史文脉同源,历史演进同步;从价值关联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中国梦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明前景和现实基础;从实践维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之基、精神之柱、力量之源,中国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载体;从目标指向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同向性,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二者共同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内在逻辑;四维透视

[中图分类号] D6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4479(2019)05-005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1],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1]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作为其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中国梦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确立了高远而具象的目标引领。二者这种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关联,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内在逻辑的历史之维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历史文脉同源

从历史文脉上看,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生发的丰厚沃土,也是润泽中国梦的深厚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三个层面对人的价值观养成的基本要求,“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的价值要求,也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展开价值建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高度契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内含的价值意蕴的现代阐发,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理念的扬弃和升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梦的深厚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4]中国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孕育,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当代继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持续繁荣和发展,成为构筑中国梦的立足之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形成,成为构筑中国梦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尚中、天下大同,表达了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成为构筑中国梦的文化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梦的历史文化源泉,中国梦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历史演进同步

从历史演进上看,中国梦承载着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艰苦探求国家发展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追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正是无数志士仁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追寻中国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二者有着高度的同步性。

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两半”社会,为了完成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民族使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种探索一方面从物质技术层面展开,另一方面从文化价值观层面展开。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阶级的天国梦,已经凸显了平等、民主的价值锋芒,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传统价值观念,但由于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在试图贯彻天朝制度的过程中,依然没有摆脱封建纲常等级价值观念的限制。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的自强求富梦,虽然在价值观念层面极力维护封建纲常、名教,但在学习西学的过程中,随着西方器物的普及、推广,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梦,大力宣传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价值观念,主张抛弃桎梏人性的传统价值观念,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新价值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和梦,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赋予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以新的内容,提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中华民国核心价值观[5](p36)。实践证明,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虽然无力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但他们在民族复兴之路方面做出的重要探索,为中国梦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他们在文化价值观层面的探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优秀的价值元素。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毅然擔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也展开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艰辛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历经二十多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建立了新中国,翻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崭新一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初步描绘和探索。受主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战略目标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层面,较少涉及精神和价值观层面。尽管当时也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一些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但还没有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科学规划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这个宏伟蓝图提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6](p11),这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增加了“文明”“民主”的价值观层面的内容。之后党的十三大又提出,到21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对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作出了新的规划,明确了新世纪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之一,这就使中华民族的复兴蓝图更加具体化。

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科学规划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这表明我们党对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更加自觉并提上了议事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思想,对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把“美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大基本目標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大目标。这表明我们党对实现中国梦的思路更加清晰,理论更加成熟,对作为中国梦的精神引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更加自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内在逻辑的价值之维

从价值关联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中国梦以深厚的价值内涵,是中国梦必不可少的价值支撑;中国梦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明前景和现实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必不可少的价值支撑

1.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中国梦的价值目标

国家层面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中国梦在国家维度上的价值目标,“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7]

“富强”明确了中国梦在国家宏观层面的第一个价值目标。中国梦首先是富强梦,就是要把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使全民共享物质文明发展成果,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民主”,明确了中国梦在国家宏观层面的第二个价值目标。中国梦是民主梦,就是要把高度的民主政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使全民共享政治文明发展成果,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政治基础。

“文明”明确了中国梦在国家宏观层面的第三个价值目标。中国梦是文明梦,就是要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使全民共享精神文明发展成果,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文化基础。

“和谐”明确了中国梦在国家宏观层面的第四个价值目标。中国梦是和谐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建设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使全民共享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成果,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社会基础和生态环境基础。

2.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中国梦的价值取向

社会层面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中国梦在制度维度上的价值取向。

中国梦是自由梦。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社会价值目标。自由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取向。经过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美好梦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梦是平等梦。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永恒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精神价值。中国梦是以实现人人平等为价值追求的梦,是全体人民平等参与发展、平等共享发展成果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要通过完善各项平等的社会制度和机制,保障全体人民享有各方面的平等权利和利益。

中国梦是公正梦。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崇高追求。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公正,就是“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8]

中国梦是法治梦。法治是公民自由、社会平等公正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理想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就是要恪守法治原则,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就是要构筑崇尚法治的价值规则,保障人们的普遍自由,实现个人平等和社会公正。

3.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中国梦的价值准则

个人层面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中国梦在公民道德维度上的价值准则。

中国梦是爱国梦。爱国不仅是公民的社会美德,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挚爱自己的国家,才能把个人的价值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不断激发个体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报效祖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集聚起强大的力量。

中国梦是敬业梦。敬业不仅是公民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无形力量。中国梦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而是由建立在个人职业梦想基础上的千千万万个个人梦构成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9](p51)优秀的敬业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内在动力。

中国梦是诚信梦。诚信不仅是维系人际交往的价值纽带,也是事关社会和谐和个体幸福体验的重要因素。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建设一个诚信社会,只有诚实守信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坚守,才能铸就实现中国梦的道德基石。

中国梦是友善梦。友善是以人的宽厚德行为基础的文明素养,也是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建设一个友善祥和的社会,只有在全社会营造相互关爱、友好相处的社会氛围,才能不断化解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构筑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道德力量。

(二)中国梦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明前景和现实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核心理念,明确的前景指向和现实需求是其发挥作用的价值基础。中国梦就是要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光明前景和现实基础。

1.中国梦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明前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系统集合体,物质生产活动是其形成的基础,明晰的前景目标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中国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了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9](p5)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新时代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三大追求不仅是中国梦的本质内容,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光明前景。

作为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共同理想,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精神旗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和国家对自身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深刻认识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引导人们坚定信念。中国梦展现的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根本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怎样的理想信念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指向。

2.中国梦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基础

中国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提供了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抽象的思想理论体系,只有得到人们普遍的认知、认同,才能发挥凝聚人心、引领风尚、教育群众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10](pp171-17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就必须首先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因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1](p62)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诉求,因为“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0](p36)正是從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提供了现实基础。

中国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提供了中国语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表达,这三个层面的价值主体的价值需求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客观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价值冲突。国家与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导向上来说,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更多地强调个人必须服从国家和社会的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个人也会有根本利益之外的特殊利益,会有不同与集体利益的价值需求。如何使个体利益自觉服从集体利益的同时也彰显个体价值,关涉到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认同和自觉践行,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语境来实现。“在中国梦语境下,国家、民族、个人三重价值维度得到了空前的统一,因为它以平实的语言把国家富强的‘国家梦、民族振兴的‘民族梦、人民幸福的‘个人梦融合于一体,在价值取向上体现出社会理想对个体价值的包容和肯定。”[12]中国梦把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愿景融为一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重维度上的有机融合和统一提供了可能。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内在逻辑的实践之维

从实践维度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之基、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中国梦汇聚了全体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载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之基、精神之柱、力量之源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之基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9](p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带领人民群众作出的历史选择,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了中国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8]这条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诉求完全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定中国道路的思想武器,揭示了中国道路的实质,勾画了中国道路的基本轮廓。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之柱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9](p35)民族复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复兴,物质层面的强大,更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复兴,精神文化层面的强大,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3]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维度来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即中国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9](p48)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宏伟梦想,也是个人的具体梦想,是亿万中国人民梦想的承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力量的凝聚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整合多元价值观念,排除干扰,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社会共同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价值目标,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取向,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准则。“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的和不自主的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14](p59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整合多样化的价值观念,达成统一的价值共识,形成凝聚社会正能量的合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实现中国梦的壮丽事业中,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中国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价值表达,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勾勒出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理想和公民的价值准则。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抽象的理论存在和观念集合体。这种抽象的理论存在和观念集合体所蕴含的价值目标、价值理想和价值准则需要借助一定的现实载体得以体现。

中国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战略载体。中国梦把比较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具体的奋斗目标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了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理想和个人的价值准则,中国梦则把这种价值目标、价值理想和价值准则具体化为当代中国的共同理想,中国梦就是当代中国共同理想的具体化和通俗化。在现阶段,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价值理想的具体体现。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内在逻辑的目标之维

从目标指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高度的同向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9](p5)。这是中国梦的本质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对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现实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中国梦。

(一)国家富强就是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在国家宏观层面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中国梦在国家层面的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9](pp4-5)。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仅是国家富强中国梦追求的具体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的价值追求,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对国家富强的目标期待。

国家富强的中国梦不仅仅是指经济上的持续健康发展,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硬实力”的提升和崛起,也是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民族凝聚力、国际影响力等“软实力”的提升和崛起。实现中国梦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9](p7),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倡导,体现了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基本价值诉求和价值目标,这与实现国家富强的中国梦要推进的五大建设是完全一致的。

(二)民族振兴就是要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在社会层面上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中国梦在民族层面上的目标实际也是社会层面上的目标,因为“当现代社会在结构上变得日益简单时,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理解民族,也就是说,将民族与社会等同起来。进而,中国梦的民族层面的内容也可以视为社会层面的内容。”[15]中国梦是民族振兴梦,今天我们强调的民族振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在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历史进程中,推动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使中华民族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在社会层面对民族振兴的进步要求和价值取向。

民族振兴的中国梦是构建现代社会目标上的自由平等梦,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理想。民族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是自由平等,即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民族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民族。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融合,逐渐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實体。虽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10](p181),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逐渐由自在民族成长为自觉民族。经过长达9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平等,为中华民族自由全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振兴的中国梦是构建现代社会目标上的公正法治梦,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追求。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紧密相连。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必须协调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健全维护公正和法治的社会环境。公正和法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8],通过健全的法律制度,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以良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内在逻辑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科学性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