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2019-10-30柳建辉武圣强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经验启示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

柳建辉 武圣强

[摘 要]重视并加强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构成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定党的政治信仰,不断创新党的指导思想;必须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以党章为依据,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制度建设的优势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政治建设; 历史考察; 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 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4479(2019)05-0013-07

政治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居于首要和统领的地位,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在98年奋斗历程和70年的全国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发挥了讲政治的独特优势。梳理党关于加强政治建设的基本历程和经验启示,对于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贯彻执行党中央战略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意义重大。

一、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构成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者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使之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具体到中国共产党而言,党的政治建设就是指紧紧围绕坚持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原則而进行的自身建设,以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旨在保证全党在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注重政党纲领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重大意义,特别指出:要通过共产主义运动,“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p413) 恩格斯在1875年3月与奥·贝贝尔的通信中指出:党的纲领虽然没有实际行动重要,但它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这是外界判断这个政党的重要根据[2](p350)。其中,恩格斯于1879年6月17日致爱德华·伯恩斯坦的信中还提到了这样一种怪相:英国的工人运动“一直在为增加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而罢工的狭小圈子里无出路”而原地“打转转”。恩格斯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就是工联不仅“排斥任何政治行动”,甚至“拒绝参加工人阶级作为阶级而举行的任何一般性活动”。[3](p437)于是,恩格斯在《美国工人运动》这篇文献中强调了“新的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纲领”[4](p271)的重要性。这说明,无产阶级政党要想更好地代表本阶级的利益以获取他们的拥护与支持,必须旗帜鲜明地亮出本党的政治纲领与政治主张。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和他们在“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1](p413)这一职能的有效发挥,关系密切。进入20世纪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重心的东移,列宁在《维·查苏利奇是怎样毁掉取消主义的》一文中进一步明确了共产党的政治性质,即“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5](p38)此外,列宁还进一步论述了政治态度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不仅“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甚至不能维持它的统治。[6](p408)这说明,无产阶级政党时刻都要把提高党员和群众的政治觉悟放在工作首位,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取得政权与巩固政权的需要。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正是通过“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和“严明政治纪律”[7]等主张体现出来的。

二、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历史考察

考察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加强政治建设的光辉历程,内容非常丰富。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的政治理念,引领党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严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唯靠极集中的组织,铁的纪律(即采用军队的纪律)”凸显其政治性[8](p144)。1922 年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其中提到“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8](p133)这都是我们党在建党初期讲政治的最初体现。1929年,针对当时红军内存在的将“军事与政治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和倾向,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予以严肃批评与纠正,强调红军的职能就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只有以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党内同志的政治水平”,进而实现“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这个职能才能发挥好[9](p290-291)。后来,毛泽东又强调,吸纳新党员时,同样要把“政治观念没有错误”作为重要条件之一。显然,这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初期将政治建设落到实处的体现。随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面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新形势,毛泽东又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无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命题:“我们的干部不但能治党,而且能治国,要懂得向全中国与全世界人民讲话,并为他们做事,要有远大的政治眼光与政治家的风度”[10](p60)。接着,毛泽东在1939年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无产阶级政党,它就必须“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11](p602-603、605)在纪念抗大成立3周年时,他还明确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确定为抗大的教育方针。在毛泽东看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紧密相连,“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2]。随后,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40年代广泛开展的整风运动,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了高度统一,使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全面提高,进而为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

党的政治建设必须要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才能利于形成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指出,党的领导离不开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必须要把中央、地方和基层三级党委的有效领导统一起来。如果不能坚持这几种领导的有机统一,也就无法形成党的坚强领导核心。早在1942年9月,我们党就强调:党“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现在每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13](p423)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更突出强调共产党申明政治主张的重要性:“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都是异常清楚、异常确定和毫不含糊的。”[14](p1059)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特别重视政治工作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认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5](p449),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如此。在毛泽东看来,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都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尤其要发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6](p226)的作用。1955年3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评价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强调了领导干部要精通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性,他说:“所有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地委书记以及中央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奋发有为努力,在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的基础上,使自己成为精通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专家。一方面要搞好政治思想工作,一方面要搞好经济工作。” [15](p396)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改进经济工作领导方式的初步尝试。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17](p305)综观党领导革命和建设所走过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总体上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的原则,形成了“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的理论优势,为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全国执政、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政治引领作用。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和坚持讲政治的优良传统,所形成的“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的原则要求为实现伟大历史转折、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党必须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正确的政治方向,还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做到无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1979年1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我这里所说的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不能设想,离开政治的大局,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计革命斗争的实际发展,能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理论家。”[18](p179)随后,他又进一步强调: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 [19](p365) 1985年3月,邓小平在一次即席讲话中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18](p111)怎么才能“组织起来”?如何保证“步调整齐一致”?在邓小平看来,“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18](p112)只有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才能切实发挥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的“顶梁柱”作用。1986年8月,在视察天津开发区时看到改革开放的希望与威力,邓小平非常高兴地说:“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正是这次谈话,他正式提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的重要原则和要求。[18](p166)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现在,每一个党员、团员,每一個爱国的公民,都必须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出一切力量。” [19](p163) 1989年,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邓小平在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更是进一步强调:“前一段我提出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没有党中央、国务院这个权威,不可能解决问题。有了这个权威,困难时也能做大事。”“不能否定权威,该集中的要集中”。[18](p319)在这里,邓小平强调党中央的权威和讲政治不仅不冲突,而且是非常一致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的思想,鲜明提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必须要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20](p458)也就是说,搞现代化建设,在牢牢抓住发展经济这个中心任务绝不动摇的同时,一定要认识到“经济发展需要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充分的政治条件”。[21](p363)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即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立场、明确的政治观点、严明的政治纪律,以及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这个期间,还在全党开展了“三讲”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如既往地强调“讲政治”的必要性。早在1997年,胡锦涛在全国机关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做的《做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表率》的讲话中就指出:“学习是基础,政治是大局,正气是保证。”[22](p253)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之后,胡锦涛分别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七届中纪委七次全会等场合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显然,这里所强调的政治,就是指具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因此,“讲政治”是我们党加强自身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将始终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于是,胡锦涛在2012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扎实开展‘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学习教育活动”,只有不断地“严肃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才能“确保政令军令畅通”[23]。显然,这次讲话明确将“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这一传统贯彻到底,把讲政治摆在了党和国家事业中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制度建设的优势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表明,民主集中制实施得好,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反之,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效果与党和国家及社会主义的长治久安,关系密切。如果“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 不仅党可能变质,而且国家和社会主义都有可能“变质”[29](p303)。作为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的执政党和一个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如果没有党中央定于一尊的权威,不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从谈起,而且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局面也将难以为继。坚持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需要将党内民主和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统一起来,使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因此,要通过改革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自觉把党的领导活动纳入制度轨道,体现科学的政治领导能力。

制度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逐步走向成熟与自信的标志。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要有坚强的制度来保证。只有依靠制度的力量,才能全方位对党的制度的笼子强基固本。要加强以党章为党内宪法的一系列党内法规的制度建设,还要进一步强化党的组织、领导、工作、生活、监督及干部人事等各项制度建设,严格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要不断夯实政治根基,就要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执政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革命和建设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直都把人民利益看得重如泰山,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高度统一起来。正是秉承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改善民生中国共产党才获得民众的广泛支持,赢得了革命胜利,渡过了建设难关,迎来了改革辉煌。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上,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一系列新部署,以实际行动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使老百姓真心拥护党、坚定跟党走。

(五)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滋养。一个政党的政治文化是该党党员对这个政党的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党章作为党的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始终起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党章看作“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总规矩”[30](p347)。这说明,只有增强政党价值观的认同感,才能使这个政党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等隐性因素不断突显;党章的权威,在于它是全党意志的体现;同时,党章的生命,在于全体党员的共同尊崇与统一执行。就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来说,首先要重视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文化,这是我党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的政治文化之“魂”,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应该成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根本价值追求。同时,还应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潜移默化性和基础性。因此,只有加强包含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党的政治文化建设,才能切实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

总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的建党强党举措。它为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辉煌成就提供了政治保障,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未来,中国共产党只有继续坚持和创新其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和制度优势,才能继续担负起并履行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 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N].人民日报,2018-7-1(1).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9] 逄先知.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0]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 毛泽东.革命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M].新中华报,1939-5-10.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4]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6]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7]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9]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0]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1]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2] 胡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3] 深入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N].人民日报,2012-3-13(1).

[24] 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 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17-2-14(1).

[25]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2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8]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8-1-12(1).

[29]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钱亚仙

猜你喜欢

经验启示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路径选择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