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9-10-30李贺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大学生

李贺林

摘 要 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其所在专业的针对性较强,在实际就业时所面临的选择面也较为狭窄,这使得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想要有效改善这一难题,就应当从突破传统培养模式的束缚,寻求更适宜学生实际发展的新型培养模式。本文就针对创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分析,希望可以为强化相关专业的教学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大学生 培养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在我国的许多高校当中都已经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一直以来皆致力于培养能够充分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坚实专业基础能力、能够充分了解现代教育思维和观念、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在入学前面临的升学压力更为严峻,除了文化课之外,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同时还需要参与体育专业考试。对于部分高校而言,其在进行学生录取时普遍较为重视体育专业考试的成绩,而对于学生文化成绩的要求则有所降低,长此以往,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积累较为薄弱的情况,这对于该专业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为此,目前许多高校都开始转变了原有的录取方式,对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给予同样的重视,当学生的体育专业成绩达到了学校所设定的录取分数线时,择取文化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皆较为适宜的学生录取。此种新型录取方式的应用,使得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保障,且不会降低学生的体育专业素质,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本次研究当中,我们随机抽取了就读于某体育院校中体育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共计100人,其中包括男生80人,女生20人。我们随机将所抽取到的100名大学生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分配学生50例,分别包括男生40人以及女生10人。对于观察组的学生采取新型的培养模式,对于对照组中的学生则仍然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以此来探究不同培养模式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实际培养所带来的影响。两组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已经着手完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实际情况上来看,大多数的更新与完善方法皆是立足于行业的社会需求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等内容而言的,而主要针对大学生培养方面所做出的研究贡献则普遍较少。

在本次研究当中,我们对于观察组的学生采取新型的培养模式,即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步开展的小组培养模式,面向学生增设英语、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等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培养工作。对于对照组中的学生采取传统的培养模式,主要向学生教授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对比学生在大三学期末实训学习阶段、大四实习阶段、毕业后就业阶段的表现,然后将所得的数据情况录入到相应的统计软件当中,作出明确的对比。

2研究结果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在最初入学的一段时间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军训,以便帮助学生其实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校内情况,规范学生行为。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大一学年所安排的课程内容普遍较少,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得学生更快的投入到大学生活当中。而在大二学年中,学生们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此时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就面临着专业项目的选择问题,其所选取的专业项目将成为未来大学学习中的主要内容。步入大三年级以后,学生则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进行专业项目的学习与训练,以便掌握更多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步入大四年级以后,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则步入了尾声,学生不仅需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同时也需要利用大四阶段进行实习,以便提前了解行业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为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许多高校都会选择在学期期末开展实训教学,一方面检测学生的这段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所学内容贯穿于实践当中。在本次研究当中,我们所抽取的学生皆来自于大三年级,其在专业项目方面的学习积累已经较为丰厚,且面临着实习期的到来,经过对比学生在大三学期末的实训情况、大四的实习情况、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观察组的学生,除了要重视开展体育专业课程之外,同时也适当的增设了相应的文化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学生开展不同种类的选修课程。除此之外,对于观察组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也给予了更高的重视。而对于对照组中的学生,则仍然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即重视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将文化课程的培养放在次要位置之上。通过对比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以后,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中的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提升,根据学期末的实训评价来看,负责接管学生的实训单位以及教师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学生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认可,而在最终的考核评分对比方面,观察组中的学生則较对照组中学生的得分稍高。总体来说,从实训结果这一方面上来看,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都能够满足学校和实训接收单位所提出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无论是新型的培养模式还是传统的培养模式都具备着一定的优势性,都能够体现优质的教学成果,两组学生在实训水平方面并不存在过多的差异。在大四的实习阶段,由校方组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学生深入到实习单位当中,之所以要交由学校安排,一方面可以有效保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实习情况。通过对于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解我们可以发现,两组学生街通过实习阶段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且能够完成基础类型的工作。而在学生毕业离校之后,通过对于学生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解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中的学生,在离校之后都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情况找到了青睐的工作,相对来说,观察组中的学生在就业率方面稍高于对照组,并且在专业就业比例方面,除去部分考研进修的学生以外,观察组中学生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学生,学生们分别去往企事业单位从事群众体育的指导工作、体育运动训练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或是去往各类学校从事学校体育的教学工作。

3相关建议

根据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创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多的保障。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其所选择的专业代表着其兴趣,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倾向于在毕业之后能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内容,而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学生从事所学专业的比例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建议各大高校能够投入一定的精力创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通过不断完善教学硬件设备、更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要求、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水平等方式来更大程度上强化体育教育专业的优质发展。

4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采取传统培养模式,还是采取创新培养模式都能够有效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总体能力素质水平的提升。但是相对而言,创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值得进行推广应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应当充分依据行业和专业发展的不同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完善现有的培养模式,摒弃传统培养模式中落后的内容,并不断融入新的规范要求,从而有效促进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水平的提升,为其今后的工作与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迪力夏提·买买提.创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 (35) :57.

[2] 马海燕.创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 (24) :124-126.

[3] 钱应华.新时期高专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 (03):66-67.

[4] 聂永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4):4.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