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视角透视藏英颜色词“白黑”的内涵

2019-10-30丰静

山东青年 2019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内涵

丰静

摘 要:颜色词沉淀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所独有审美观念,社会习俗,文化观念等文化精髓。在藏语和英语文化中,“白黑”这两个基本颜色词具有丰富的意义,既有相近又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只理解颜色词的表层意义而不深入理解颜色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独特文化内涵,容易造成人们理解的误区,阻碍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颜色词白黑;内涵;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文化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又影响和创造语言。广义上讲,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符号象征,它隐含着一个民族的人文历史、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心理变迁及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哲学的视角来看,语言与文化共同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文社会。从交际的观点来认识,没有语言,人类的交际范围极其狭窄,没有文化交际则无法顺利进行。从语用的视角来理解,语言是思维信息的载体,文化则是思维信息流通的规则。[1] 颜色词就是人类语言用来描述人类对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颜色的词,自然界五彩斑斓,社会生活多姿多彩, 在人类语言里,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颜色词。世界各民族对客观世界中存在颜色的感知基本是相通的。然而,由于地理、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文化习俗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对颜色词有不同的认知和心理感受,为这些颜色词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色彩,象征意义和不同的文化色彩。

颜色词是各民族语言中最活跃的词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藏语和英语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分属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这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颜色词汇,并且具有一些共同點:产生来源很早,语义用法比较稳固,使用活跃。我国藏族与大部分英语国家民族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宗教信仰,传统文化习俗和心理认知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面对同一颜色词,来自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附加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文化有各自崇尚喜好的颜色词也有禁忌讨厌的颜色词。

藏族人是一个特别崇尚白色(ghrboo)的民族,对白色赋予了美好的愿望和吉祥的意义。这与藏民族所处的地域、生活条件有密切的联系。藏民族世代居住在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住在白色羊毛编织的帐篷或白色的石砌房子里,远处是白雪覆盖连绵不断的雪山;藏族人吃的是白色的糌粑、酥油,奶酪,喝的是白色的牛奶、酸奶和酥油茶;穿的是白衫,戴的是白毡帽。藏民族还喜欢穿戴各种白色的银饰制品。[2]

藏民族崇尚白色还与藏民族的宗教信仰—苯教文化密不可分。苯教是藏民族古老的本土宗教。笨教文化对白色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怀有敬畏之情,白色的石头,天上变化莫测的白云,远方的雪山都是神秘而神圣的。在藏区几乎每一座雪山都是神山,是精神的皈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灵,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这些神山终年积雪覆盖,峰顶白云蕴绕。藏区的文献资料记载有八大神山和四大神山之说,八大神山分别是:苯日神山(西藏林芝县),墨尔多神山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阿尼玛卿山(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冈仁波齐(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尕朵觉沃(青海玉树州称多县),雅拉神山(位于道孚、康定、丹巴三县交界处),喜玛拉雅神山(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中的卡瓦格博峰,阿尼玛卿山,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 尕朵觉沃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尕朵觉沃,也做尕朵觉悟,藏语又称“觉悟夏尕”,意为“白圣客”。甘孜州塔公景区的雅拉神山,藏语全称为“夏学鸦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

佛教文化也崇尚白色,白色的法器海螺,着白衣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坐的是白色莲花,手持白色净瓶。佛教传入藏区以后 ,佛教与当地的苯教文化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文化。苯教的一只因受佛教的影响较大而被称作“白苯”,藏传佛教的一大派系噶举派被俗称为白教。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裙。随着藏传佛教在藏区的兴起,随处可见白塔(白色的佛塔蕴涵佛教的真谛即慈悲、善缘,诚意),飘扬的白色经幡和白石堆砌的嘛呢堆。康定塔公寺左面的空地上有100余座的塔林,其中以东方白塔最为著名。[3]

藏民族所处的地域、生活条件、宗教信仰强化了藏民族对白色的崇尚。这种尚白的习俗已经积淀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在藏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藏民族有用俗称三白的牛奶、奶酪和酥油祭祀的习俗。白色的哈达是藏族婚姻习俗中不可或缺的吉祥物。在说婚时,所有送女方家的礼物都要系上洁白的哈达;迎亲时男方的迎亲者中先遣二人至女方家呈献白色哈达,表明来意方能迎亲。迎亲途中若遇背水之人,意为圆满,要在水桶边沿挂上白色哈达表达谢意。途中凡经过一桥、一塔、一座尼嘛堆、一个转经“洞科”,都须挂上哈达,以示祝愿平安幸福。[4]

白色在藏族人心中沉淀成了一种民族文化心理。在藏族文化中白色是真理、善良、美好、幸福和吉祥的寓意。

虽然英语民族用不同的语言(white)表达白色,但藏英民族对白色这一客观世界的存在认知是一致的。蓝蓝的天空上飘浮的白云,草地上移动着的白色羊群,在冬日里,下雪是自然现象。漫天飞舞的雪花,冰雪覆盖的大地,白雪皑皑的雪山都是生存于这种自然环境中的人们对白色的直接感知。[5] 自然环境雪的颜色在英语民族的心理形成了纯洁、善良,美好的意义。

英语民族主食是白色的面粉制作的白面包和蛋糕,白色的奶酪,喜食煮熟颜色成白色的鱼、鸡,火鸡等食物(俗称白肉),喝的是白白的牛奶。生活条件和习俗增强了该民族对白色的真挚热爱。英语民族是白色人种被称为白人,自身的白肤色强化了他们对白色的强烈认同和美感欣赏。

英语民族的大多数人信仰基督教,《圣经》是基督教的教义。在圣经故事中的天使长有一对洁白的翅膀,天使是美丽、善良、正义的化身,天使。教堂是基督教徒出生洗礼、周末祷告、举行婚礼、重大节庆时举行聚会的地方,教堂从外到内的主体色调都是白色的,白色的墙面、白色的雕塑、室内正墙上白色的巨型十字架、着白衣的救世主耶酥画像,穿白裙的圣母玛利亚画像,他们头顶上的白色光环,白色的蜡烛……。宗教文化强化了英语民族对白色的热爱。

白色亦是英语民族婚礼习俗的主色调。新娘手捧白色的百合花,代表自然永恒的爱,寓意百年好合;英国式的婚礼,新娘会手持象征好运的白色马蹄莲;身穿白色的婚纱,头带白色的花环或头纱,戴白色的手套,象征着婚姻的神圣、庄严、幸福,纯洁与美好;婚礼上新郎新娘在牧师、家人、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交换代表忠诚和永恒的白色金属戒指。

藏英两种语言的发展历史与民族习惯的不同造成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与搭配能力上的种种差别。由于英语与藏语在语言上有巨大的差距,各民族受自身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往往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习惯表达方法,会从适合自己的角度来观察和解释各种现象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常以独到的手段、比喻来修饰、描述各种人或物。事实上,任何一种语言在其长期使用的社会、地理和人文环境中都会形成自然的内在规律和逻辑。总体上,由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影响,造就了英语民族对白色的偏爱与崇尚。

White man指高尚的,有教养的人;white-handed意为正直的,廉洁的; white sheep指坏人中的善人;white witch做善事的女巫; white hat意为好人,英雄(出自美国早期的无声电影,剧中的好人、英雄戴的帽子); white knight白衣骑士(指政治上改革或事业上的得胜者); white light是公正无私的裁决;white moments of life人生得意之时。白色在英语民族的文化里也有少数的用法表贬义,这与藏语的白色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如在战争、决斗,比赛中用白旗(white flag)表示投降,認输;用白羽毛 (white feather) 表示胆怯示弱,白肝的(white livered)意指胆小的,懦弱的,用(to stand in a white sheet)表当众忏悔。[6]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喜之则褒,厌之则贬。藏语黑色(nagpo)和英语黑色(black)有相似的文化寓意也有不同的内涵。即使藏英民族在生活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民族心理表现,然而人们在感知世界万事万物时也存在着一些共通性。人们对黑色的感受首先来自于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与客观存在的物体,漆黑的夜晚、厚厚的乌云、焦黑的煤碳、发黑霉的物体等。黑色给人神秘莫测和对未知与不确定性的恐惧,因此许多民族都对黑色有讨厌、憎恶的心情。藏英民族由黑色所引起的联想意义有些相似。藏民族和英语民族文化都对黑色赋予“憎恶、阴险、邪恶、神秘、悲哀、哀悼等消极寓意。”

解放前,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藏民族主要居住在帐篷里,而那时只有奴隶主住在用牦牛毛编织而成的黑帐篷里,这种帐篷滑水性好,雨水不会漏到帐篷里,因此奴隶主也被称为住黑帐篷的人。[7] 在藏语中,罪犯被称为“黑人”,罪人,罪大恶极的人被称为“黑大”,“心黑”指坏心眼。在藏戏表演中,戴黑色面具的人所扮演的角色是凶残、丑陋的妖怪、魔鬼和恶人等。藏语中黑色也有表示哀悼的意义,在西藏山南桑耶寺有一座黑色的佛塔,据推测此塔被称作“涅盘塔”,是用以表示对释迦牟尼涅盘的悲痛”。因为,早在2000多年前释迦牟尼在世时,印度的丧葬已经有用黑色的器物表哀悼的习俗。[8] 英语民族也有把黑色和丧葬联系起来的习俗。在葬礼上,人们一般穿黑色的礼服以表悲伤与哀悼。

英语中黑色为邪恶之色,black sheep败家子,害群之马;black day凶日;a black lie不可饶恕的谎言;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黑色星期五源于西方的宗教信仰。圣经说,背叛耶稣的传道者犹大最后的晚餐是在星期五,是耶稣基督被迫害的日子;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后,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夏娃。传说,亚当和夏娃吃禁果在星期五,他俩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black mist黑雾(指财政界的贪污腐化,营私舞弊);Black Hand黑手党,黑社会组织;black humor黑色幽默(怪诞,恐怖);black comedy黑色喜剧(以荒诞病态和夸张的幽默方法表现对现实世界失望的一种戏剧流派,有时也指恐怖内容)

当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各个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之间的往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频繁与密切,其中全球旅行的急剧增多是近二十多年不可忽视的现象。藏区有悠久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文化,神秘的宗教文化、多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因此这些地方一直都是世界各地旅游者的圣地。对藏英“白黑”两个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对比,探讨颜色词在跨文化交际中被赋予的独特象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藏民族与英语民族的颜色喜好与禁忌抛砖引玉,并能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促进藏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 凌立,藏族崇尚白色的由来及其象征[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5):5-9

[3]郭昌平,康定情歌的故乡[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

[4]魏凌松,东山顶上的酥油茶[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5]王怀林,打开康巴大门—横断山腹地人文地理[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

[6]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文静,桑盖,颜色词“白、黑、红”在汉、藏、英语中的词义分析[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1):55-62

[8]杨艳华,拉姆卓嘎,基于认知的藏英基本颜色词“黑”、“白”语义共性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4(1):31-34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符号学视域下藏英基本颜色词跨域对比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7SB0367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