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域美术资源与美术教育
2019-10-30姚丽芳
姚丽芳
摘 要:在艺术教育当中美术教育资源是不能够缺少的。福建省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内容丰富,有着较为鲜明的特色。当前这个时期,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其他不同地区美术资源开发的经验,与福州地区的美术教育相结合,形成具有福州地域特色资源的课程案例,并且增强对地域特色美术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发挥美术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福州地区美术资源;案例;建议
“美术”一词源于拉丁文“艺术”,本来指相对于“自然”的人工技术、各类手工艺术品和文学作品等,[1]在第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奠定了“艺术”这一概念。后來,“美术”这个词被日本翻译后,传入中国。我国第一次出现“美术”一词是在1929年8月,在原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中的基础教育中被提到,慢慢地被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它是所有艺术的总称,它的范畴包含平面绘画、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等等。[2]
一、 福州地区美术教育资源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有着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有着较为丰富传统文化资源,例如有软木画和漳浦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的美术资源;有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资源;还有三坊七巷等历史古迹,这些是美术教育的优质课程资源。
针对福州地区来说,因为在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和文化发展上比较迅速、统一,且美术课程资源和教育等行业管理上相对集中统一,这样有利于促进引导、交流,方便操作。[3]所以在福州发展美术课程资源,可以从地域性入手。
二、 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案例
2017年,在教育实习期间,我们美术组深入了解了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美术课程,发现之前,学校因为美术教育资源中的教学场所局限和教学时间短缺等因素影响美术课程的发展。但是,经过师大附中学校领导和全体美术教师的不懈努力、勇于实践,探索出了一套“请进来、走出去”的美术教学方式,[4]依托校本课程的载体,引进福州地区美术的人、物或无形文化三类资源,开设了软木画、陶艺、书法三门美术类校本课程。
(一) 积极引进传统手工。
软木画课程涉及到了福州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软木画,也名软木雕或木画,[5]主要产于福建福州。它属于中国汉族民间雕刻工艺品,是将“雕刻”与“绘画”进行和谐融合的手工艺品。软木画的色调简洁纯朴,工艺精雕细琢,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将中国古代的雕梁画栋、飞檐挑角一一呈现,使我们好像深处其中,感受到古代匠人的神奇手法。方法上运用了透雕、圆雕、浮雕等,或慢雕细琢出花草、树木、亭台、楼榭、栈桥和船舫等,[6]或精致细密地刻画出人物以及人物的表情,似乎可以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再用通草作成白鹤、糜鹿、孔雀等飞禽鸟兽,并依据整个的画面的需要合理设计,粘在衬纸上,制作出立体或者半立体的木画,再配上玻璃画框,就算完成了一件造型别致、风格独特的艺术品。[7]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中国园林“框景”的方法,构图新奇,画面空间、疏密层次井然,色彩典雅。[8]并且有幸在2008年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师大附中将传统手工艺引入课堂,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课堂传授技艺,有利于滋养附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亲近的感情,端正尊重文化的态度。并且,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的“改造性转化”,使其成为教育现代化可以凭借的资源。这对于培养附中学生的爱国情、民族情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 积极引进多种美术教师
软木画课程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特别指导;陶艺邀请了优秀的当代陶艺大师专业授课;书画课则邀请高校教师进课堂。这种多渠道,多方面的教师,是根据课程的要求和特殊性质所决定的,更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开展。
当然,这种方式必然也会有不足之处。往往这种“外聘”教师因其工作性质的原因,在授课上会更多的注重手工艺的教授,而往往忽视了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使得学生的作品往往都不能得到任课教师的肯定,通常认为作品太过幼稚。但值得庆幸的是,师大附中的美术教师在这一方面有所协调。以陶艺课程为例,美术组负责教师以教育实习为契机,结合实习队学生所学专业,将雕塑专业的实习教师安排在了陶艺校本课程中,给这个课程融入了一丝现今高校的思想理念,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使学生的作品更加“接地气”了,也让学生有了更多机会接触、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三、 福州地区美术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建议
通过上面的案例,以及结合我们对福州几所中学的调查,发现许多学校都只开设了陶艺、超轻粘土、书法三类校本课程。由此可见,福州地区对本地美术资源的开发还存在许多问题,对美术资源的开发仍然是处于局部和单一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平衡好“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想要做好以美术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就需要“走出去”,要先开始开发区域性美术课程资源,这资源包括“人”“物”和“无形的文化”三种资源。各行业的设计人员、自由艺术家、传统手工艺人、民间艺术的传承人和流行文化的传播者,这些人就是所谓的“人”的资源;特色工艺品、魅力的自然风光、古建筑、学校等就是所谓“物”的资源;风俗习惯、历史传说等就是所谓的“无形的文化”资源。例如,我们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入教材,[9]传统手工艺进课堂,高校教师下基层……
第二,我们要提升对美术教育资源的认知水平。现如今,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定义很广,教学方法也非常丰富,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和学生们需要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才能跟上新美术课程教学的步伐。因为现在的一些美术教师虽然在高等师范院校接受过教育,但是也同样存在一些知识缺失,很多人都会认为只有教材是美术教育唯一的资源,只要按照美术课本或者参考书的要求进行教授就可以了。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做法,这是忽视了美术教育资源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美术课程教学的空间很大,如果能够开设一种和学生生活或者经验有关的美术课程,就可以更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目标。同时,这样也可以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尽管现在对于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们来说,在美术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还欠缺经验,但我们依旧需要要求教师自身继续不断学习,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10]而且,这更离不开对本地丰富的美术资源的开发。
第三,就地取材形成特色美术教育资源。通过对福州地区美术教育资源的收集、整理、归纳,选择一些和软木画一样具有特色的,又契合美术课程培养目标的资源,参照福建师范大学的教学示范案例,密切联系学生所在地周围的情况,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身邊各种各样的资源。例如以“福州三宝”著称的脱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纸伞,以及与脱胎漆器并称“榕城三绝 ”的寿山石雕、软木画。[11]也可以把师大附中等较成熟的教学范例,在省内不同地区推广、宣传。
第四,加强教学理论研究与交流。这个可以通过网络、观摩,沙龙、讲座、教育论坛等方式,邀请各国各地区有经验的学者进行有效的讲学,分享成功案例、传授经验,搭建美术教育资源共学共享的新平台。
综上所述,毫无疑问,福州地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福建省美术教学的整体推进。而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长期努力,共同开创。而以师大附属中学为代表的福州地域中小学,在美术教育中,坚持在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中,积极引进福州地域优质的美术资源,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美术教育资源,在获得更多宝贵经验,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可塑性的学生的同时,也为福州市中小学基础教育贡献了大量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也为更好地提高福州地区的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仇莉.让文化滋润每位学生的心田[J].美术教育研究,2014(02):174.
[2]孙长初.“美术考古学”与“艺术考古学”辨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03):125-128.
[3]孟凡兵.连云港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86.
[4]张维.开发应用社区美术教育资源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A), 2010, (7).
[5] 陈锋华,黄志平(闽江学院软件学院).福州民间传统技艺保护浅析[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 (9):37-39.
[6]刘岩松,舒鹏.巧夺天工 尽显自然之美——记软木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传福[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5(09):125-128+2.
[7]甘静筠.基层社会对传统技艺实施生产性保护的理解与实践——以福州软木画为例[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3.
[8]林更生,林心放.福州软木画及其茶文化[J].福建茶叶,2009,31(04):42-43.
[9]杨子奇.大数据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途径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5,33(04):59-62.
[10]何荣福.陕南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01):90-94.
[11]齐培培. 东南沿海城市公园绿地健康景观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