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中社区参与度情况分析
2019-10-30孟亭亭
孟亭亭
摘 要:社区发展是离不开社区内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社区居民参与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区发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社区居民之间漠化、隔离,社区呈现“原子化”现象,社区参与度较低不利于社区事务的解决。另外,随着社区发展,社区内“需求”导向的转变,要求挖掘社区内资产而这更需增加社区内的参与度。為了更好的发现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求,增加社区成员“获得感”, 促进社区营造达致社区发展这都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因而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对于社区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培养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事务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社区参与机制的逐步完善和培育社区民间组织,使得社区居民形成组织化参与社区事务,这些将有利于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有利于提升社区参与度。
关键词:社区;社区参与度;提升社区参与度
引言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内社区内各利益相关方积极的参与,社区内居民和组织的积极参与,有利于社区内居民的联系更加密切,有效的利用社区内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环境资源。本文首先是介绍社区和社区参与度的相关概念,进而说明社区参与度对于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促 进作用,最后是从社区发展的多方面来探讨如何提升社区内的参与度,以社区参与度提升增促社区的发展。
一、社区相关概念及社区参与分类
(一)“社区参与”的内涵
“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自主积极的参与到社区事务当中去,在社区发展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社区内部沟通发现社区需求和问题,整合社区内部资源、链接社区外部资源促进社区问题的解决和满足社区需求。
(二)社区参与的分类
社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区成员的积极的参与,在社区成员积极参与过程中才能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在社区发展过程中可以将社区参与进行以下几种分类:按照参与主体不同进行分类,按照参与社区活动的主动性分类。按照参与主体分类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内部参与主体,主要是社区内部的社区成员组成,可以是一些草根组织,可以是个人的参与。外部参与主体,主要是指社区的外部力量如:政府部门和一些慈善组织。这些外部力量给予社区物质和精神的支持帮助促进社区的发展。按照参与社区活动的主动性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分为主动性参与社区活动,此类主要是指在社区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另外一种属于被动的参与社区活动,是指在社区活动中被动地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去。
二、提升社区参与是社区发展的需要
(一)伴随城市扩张,社区呈现“原子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经济和社会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居民住宅的商品化使得这些原有的那种大杂院、胡同的居住方式改变,城市居住空间逐渐被改变。人们依据自我经济水平、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居住小区。商品房住宅区居民由于倾向物业外包式的服务逐渐趋于消解,社区内自助互助也逐渐消失,城市中的社区居民已经倾向于购买服务,而不习惯于自助互助提供服务。这些因素导致人们社会交往的碎片化,个人的交往和生活空间也更多的趋向于封闭式、个人方式生活,人们逐渐形成原子化的个体,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子化”社区逐步形成,社区居民的关系漠化,隔离现象严重。商品房住宅区呈现沙化现象,表现出社区居民的联系度不够紧密,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事务不太关心,社区参与度较低。因此,要提升社区内的参与度,使得社区内的各方力量都能够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对于社区发展参与度的提升不仅仅只针对于社区内的居民的参与热情,也有社区的组织参与到社区的事务当中来,通过增促社区内的参与度,达致社区发展。
(二)“需求”导向的转变,要求挖掘社区内资产更需增加社区内的参与度
伴随着社区的发展,在寻找发展道路上大都由“需求”方向转向为以“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方向,可想而知在社区发展之中核心要素就是社区内“需求”。 社区发展一直都是以满足社区内“需求”为导向促进社区的发展。虽然满足社区需求能够依赖外部的支持力量解决满足社区一部分需求,通过满足需求来发出更强大的声音。但是“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发展也有一系列的弊病。可能存在着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外部资源过于依赖,外部资源提供了虽然可能提出了快速有效的解决社区的问题,但是可能形成社区更倾向于向外界提出需要,而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社区参与来满足社区需求、解决社区问题。也可能存在社区发展过程中合作关系的不能持续问题,过分的依赖外部的专家学者,这种对于问题的分析不是建立在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发展的认识上的,这种依赖外部关系很难让居民组织起来共同解决问题,社区内参与热情和能力逐渐下降。
(三)发现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求,增加社区成员“获得感”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而相对于社区而言,社区内的居民、社区内的组织通过社区发展获得一定的好处,并且对于社区的发展给予正面的认知和评价的过程。获得感就是包括社区在内的社区居民、社区内的组织对于自身的状态有种客观评价、对于社区目前的发展状况给予一定的评价。可以发现获得感并不是仅仅指居民或者其他利益相关方在社区内得到了什么利益,获得并不是指获得感。要想社区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不仅仅依靠媒体机制、外部专家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发现社区内问题,更重要的提升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利益相关方对于社区发展的参与度。
(四)参与度的提升是“社区营造”的一个关键因素
“社区营造”就是通过发动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形成参与社区事务的行动。从由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社区管理模式转化为社区居民自下而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通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从而能够评估社区需求、发现社区问题,寻找满足社区需求和解决社区的内部资源和链接外部资源。社区营造的特点就是居民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社区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政府主导社区事务,社区内自主持续发展的原则。形成了参与的主体多元化,由原先的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合力管理的新型模式,这些主体包括了政府相关部门、社区组织、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相关企业以及社区内的居民。可以说社区营造是有效的促进社区发展的一个有效的途径,而达到社区营造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激发社区居民自上而下的积极自主参与到社区发展的过程。
三、 对于如何提升社区参与度相关对策建议
(一)培养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事务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
首先,对于每一个社区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属性,通过媒体宣传、组织活动、活动倡导、社区服务等不同形式让社区居民能够对社区有一定了解,认同社区文化。通常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主要是不知晓社区内文化和社区事务,通过这些措施能够让社区居民更加了解社区。再此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社区居民消除内心对于社区的漠视感和隔离感,促进社区居民能够理解社区各项事务、支持社区发展,并且有利于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热情,提升参与热情。
其次,提升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事务的关注度,有效激发社区内参与热情,培养社区内参与能力。社区参与度的提升可以看作社区人才的“发掘”和“造人”过程。通过对于社区居民不同受教育程度、拥有资源状况、社会地位等了解,有效发掘社区内人才和培育社区内人才,从而培养社区内认可度高的社区人才。对于社区内人才的培养,这样更有利于在社区中实行科学化管理,激发更多的社区民众投身到社区发展中去。通过发掘和培育社区人才,让社区居民有意愿、有能力管理自己本社区事务,合力构建自己生存的社区家园,从而形成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
(二)社区参与机制的逐步完善
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化整为零,化零为组”把小组的理念与社区工作方法的糅合,从而能够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社区相对于家庭而言是整体的,家庭又如同细胞构成社区,相对于社区而言家庭又是零散的个体。但是家庭对于个人而言又是整体,所以把家庭这样单独零散的个体细胞有效链接起来,就形成了由邻居和亲戚的关系链。因为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嵌套在亲戚和邻里关系之中,信息流通也在这些网路中传播。所以在提升参与度时候可以由“点”切入,可以从社区当中较有影响力的人入手,提升这部分人的参与度,从而由“点”及“面”传播开来,从而达到社区参与度的提升。这类人可能不是社区领袖,但是与社区居民关系紧密,对于社区有一定影响力,由这些人入手更有利于激发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的提高。
(三)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形成组织化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中扮演着社区服务的具体承担者,并且其致力于社区内服务的提供、组织和管理。在社区发展过程中,社区民间组织是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的平台,一方面提供参与平台,一方面又不断的鼓励和培养居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社区民间组织作用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扮演着基层民主的“发声器”。 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的发展过程中是起到了整合內部资源和链接外部资源的作用,其处于最基层的位置之上,能够有效构建社区内部交流和社区与外部的交流平台,使得社区内的意愿和诉求更有效的表达。二是培养社区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其实,在有社区民间组织的社区中,社区内群众的参与度都比较高。现在,有许多社区内参与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很多情况下居民还是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探究其中的原因,除了社区事务宣传不到位,居民的认识有待提高等问题,主要的还是社区主体推动方式存在问题。由于政府主导,很多人对于政府部门都有着既有的认识,认为只有开证明、办理证件才会去找政府相关部门,其他生活上的事情大都不想去找政府部门,一方面觉得麻烦,另一方面是因为不知道这个渠道如何使用。而社区民间组织是在社区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在互助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交流平台。通过服务的提供,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形成自主互助的社区氛围。三是社区任务营造的载体。社区发展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涵盖了多方面任务,这些社区任务有谁来承担,如何开展都很重要。社区民间组织可以协助居民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区事务、社区文化理念,并有利于其与居民一同交流、讨论、策划,有利于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可以看出,第三方社区民间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减轻了政府的负担,而且成为了社区参与的平台,有效的激发了居民参与意愿和培育了参与能力。在社区的发展过程中,塑造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四、结语
社区发展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激发社区内的自主性和自发性,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将社区建设成为一种民主化的生活环境,有效的提升社区内参与度。就思想层面上,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在社区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居民的参与才能够形成“社区参与”,才能更好定位社区问题和需求,形成“社区共同体”。
提升社区内的参与度,只有从社区的文化角度入手,在社区历史、社区文化中让社区居民形成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媒体宣传、组织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事务。对于社区参与机制不断完善,构建社区居民沟通和交流平台。另外采取“化整为零,化零为组”把小组的理念与社区工作方法的糅合,从而能够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通过于社区内人才的发掘和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孵化和不同渠道宣传,有计划有步骤的激发社区居民民主意识和社区意识,培育关注社区事务的意愿和能力,充分鼓励社区居民关心社区、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当中去,从而有利于促进社区参与度的提升,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社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大雷 ,曹志刚.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历史经验、未竟问题及启示——兼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87-93.
[2]徐延辉,龚紫钰.城市社区利益相关者:内涵、角色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04-111.
[3]李雪萍,陈艾.社区组织化:增强社区参与达致社区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13,5
[4]周晨虹.内生的社区发展:“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与实践路径[J].社会工作,2014:41-49.
[5]焦若水.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与社区综合发展模式探索[J].探索,2014:140-144.
[6]赵环,叶士华.社区参与:我国台湾地区社区建设经验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3:29-35.
[7]王明美.社区建设的中外比较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8:151-158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