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文化的建设探索
2019-10-30刘国萍
刘国萍
摘 要:在明确档案文化建设内涵的基础上,认识档案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积极探索高校档案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研究和拓展高校档案文化的价值,使档案文化在高校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探索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国家档案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创新是培育创新和创新文化的动力。
一、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
“档案”的内涵被定义为对社会具有保护价值的各个领域的活动的原始记录,并且具有不同形式的载体,例如文字,图表和声像。“文化”的定义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含义,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它只是指意识形态领域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也有广泛而狭隘的含义。而狭义上仅是指对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进行整理、和保管。档案和文化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发展。两者既有交叉又有不同,即都是对社会活动的记载,不同之处在于文化并不一定以档案的形式存在,如方言、民俗和行为方式等,档案是文化的保存形式之一,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而文化是档案中记载的重要活动内容。因此,可以通过档案传承文化,也可以通过文化丰富档案。
二、档案文化建设的现状和不足
(一)档案文化建设工作者的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带来的革命性进步是对大学档案文化建设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它们存储在云中心,查询、检索和利用,可不再需要过多的传统式手工检索,从而达到解放人力资源的目的,提高检索速度,最终提升整个工作效率。
2.档案文化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数字档案文化资源可以实现多用途和资源共享,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既改变了传统的“一人一事一本”的手工检索方式,也改變了“查档须到馆”的落后方式,大大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二)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内容载体和方法更加完善。
1.档案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意识不足。高校档案馆在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过程中,会遇到档案移交部门的专兼职档案人员,墨守成规,不能很好地利用高新技术,仍采取以往的传统方式,这就给高校档案馆造成了收集和加工工作的困难。因此,专兼职档案人员应提高信息化意识,熟练地操作数字化档案资源的软件或数据库,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工作能力。
2.档案文化建设的后备人力资源不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几乎全部需要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而高校档案馆一直被当成“清闲之地,养老之所”,严重缺乏高层次和专业人员。而现有的专职档案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只顾用陈旧工作手段和方式开展实际工作,不注重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更是一窍不通,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档案文化建设的工作难度。
(三)档案文化建设的工作流程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传统的高校档案馆工作流程,是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进行档案资源的移交工作后,档案馆再进行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整理加工工作。但在大数据和云技术的推动下,高校档案馆不仅要进行正常的纸质档案移交工作,还要对数字化档案资源进行保存和管理,这就要求档案移交部门的专兼职档案人员掌握现代化的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流程。
(四)档案文化建设的数据挖掘不充分,缺乏时代特点和特征。传统的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是对数据进行集中化的管理,依靠手工和人力对数据进行分析。没有结合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管理方式,在海量的数据中采取有效的数据挖掘和处理工作。同时,数据挖掘的内容缺乏时代的鲜明特色和特点,这也是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最大绊脚石。此外,高校档案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也缺乏创新的管理意识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相关档案文化建设的制度规定不够明确和完善,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等现象。
三、档案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一)提高馆藏档案的质与量
一是加强学校名人和重大事件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全面收集各种载体和内容的档案资源,建立系统完整,内容丰富的系统。其次,要注意学校的中心工作和社会需求的热点,积极探索新的分类。突出特色,优化结构,丰富档案文化遗产。要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大学文化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性。因此,档案馆藏也要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努力“让人有我,人有我优秀”。高校档案馆可从名人名师、学科特色和地方特色方面深入挖掘本校校园文化的独特性特质。首先,作为高校的名片和旗帜,名人名师可谓高校最宝贵和最独特的资源。档案馆可从名气、资质与潜力并重的角度,筛选出近当代学术名人、政治名人、文化名人以及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本校历届主要领导人、杰出校友等名单,确定收录名单和编写方向,广泛收集他们的手稿、照片、字画等档案,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研,出版专题资料,有条件的可进行陈列展览。再者,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于服务于不同的地方经济,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自身发展历史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因素对学科的建设进行投入,形成了具有学科性和地方性的办学特色,并相应地产生了大量特色档案。对这一部分特色档案,档案馆也要及时做好相关的收集和利用工作。
(二) 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创新
首先是管理理念的创新。新时期的高校档案工作,需求日益增加、外延更加宽泛、内涵不断丰富,因此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转变坐等上门的工作状态,克服闭眼心理,主动关注高校发展趋势,结合档案馆藏,找到合适的点,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其次是管理内容的创新。对于服务对象,应扩大具有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大学档案三个方面 - 为学校的工作服务,为学生和校友等特定群体服务,为整个社区服务;就服务内容而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从传统的服务校内师生查考利用,逐步扩展到为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服务;在服务深度方面,工作重点应从档案的收集和存储扩展到档案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第三是管理手段的创新。高校档案必须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指尖上的档案馆”“24小时档案馆”,在线和离线方式用于构建多维三维档案文化空间。
(三)加强高校档案的研究与开发
高校档案的编写和研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高校的编辑和研究水平,首先要树立质量意识,根据学校的主要目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中心的需要确定切入点。编纂出具有服务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档案精品和参考资料。其次,正确处理“编写”和“研究”工作的比例,加大研发力度。在研究中要结合学校所处的历史背景,从宏观层次上深入分析历史人物、事件发展变化的动因,而不仅仅局限于研究微观视角下事物的发展。最后,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一项综合性强和学术性高的智力活动,编研工作不必拘泥于形式。编研载体应该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质载体,还可以对图片、录音、录像等档案进行多种形式的开发。编研主体应该更加开放化,不应再局限于本馆校史编研人员,还可以与本校科研部门、校外单位合作,存在着相互交流,带头并补充了联合编辑和研究的道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莉娜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文化价值的研究与拓展[J]山东档案 2019.01
[2]张芸 校园文化建设视野下高校档案的功能、困境与优化路径分析[J]办公室业务 2019.03
[3]肖茜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研究[J] 四川档案 2018.06
[4]颜郴 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 办公室业务 2018.12
[5]刘偲偲 大数据视阈下高校档案馆档案文化建设路径[J] 兰台世界 2019.01
[6]邓文 高校档案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述评[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