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2019-10-30鲁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计算思维小学信息技术

鲁平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注重计算思维培养,有利于发展计算思维的学科思想,使学生在主动经历计算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计算思维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文以“多样的输入法”一课为例,简要阐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培养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思维;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9)09-051-03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断走向深入,计算思维成为国际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一个高频词汇。这一转变体现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正逐步从信息技术技能教育向全能化教育时代的转变,不仅关注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发展,而且将焦点指向学生计算思维,关注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发展,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和方法的生长。

计算思维是指计算机领域的一切思维活动,它包括算法思维、分解思维、抽象思维、概括思维和评估思维等,对计算机领域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思维引领意义。小学作为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奠基阶段,要基于计算思维丰富的内涵,强化学生思维培养意识。本文拟以“多样的输入法”为例,简要阐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计算思维培养实践路径。

情境激趣    激活计算思维培养内力

小学生处于信息技术学习的起步阶段,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而且思维能力也相对薄弱。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信息技术认知实际,利用学生形象思维优势,创设计算思维培养情境,发挥情境感染力,促使学生在情境的作用下进行学习迁移,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从而激活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内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主动经历计算思维发展的过程。

“多样的输入法”一课的导入,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观察键盘,了解键盘的构成模块,再展示一幅图文并茂的文学社成员的作文文本;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文字是如何通过小小的键盘变成文字作品的,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先引导学生观察键盘,促使学生调动关于键盘的既有知识储备,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再借助文学社成员的文字作品,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感受到键盘的“神奇”,并建立起所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关联性。由于创设了学习情境,为了解汉字多样化输入法进行了有效的情绪铺垫,激发学生探索汉字多样化输入法的积极性,有效激活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内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对输入法的了解,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使学生对输入法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优化流程    落实计算思维培养目标

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循序渐进,需要我们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遵循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优化教学流程设计,从而落实计算思维培养目标。优化流程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内容,精准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从而寻求计算思维和教材内容有机融合的耦合点,并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有機分解,促进学生分解思维的发展。

“多样的输入法”一课,教材重点介绍了四种主流输入法,即手写输入法、语音输入法、键盘输入法和扫描输入法,我们可以按照教材编排体系,以手写输入法为案例。在方法设计上,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尝试运用手写输入法,完成汉字的输入任务。

教学流程设计,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以手写输入法为案例,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对熟悉汉字、陌生汉字的输入过程,并对输入过程进行理论概括,总结概括出手写输入法的具体操作过程:连接书写设备,手写输入。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手写输入法的优点和不足。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认识到手写输入法需要相应的外置设备、特质笔,这是前提和基础,也是手写输入法的不足之处。手写输入法不仅能够输入熟悉的汉字,也能够输入不熟悉的汉字,不受输入者汉字水平的影响,而且能够帮助输入者了解所输入的汉字。

这一环节,对教学流程进行了优化,以手写输入法为具体的案例,为其他几种输入法进行有效的铺垫。除了实践操作,还注重引导学生对输入法的过程进行理性概括,并总结手写输入法的优点和不足,有效促进了学生概括思维、抽象思维等计算思维能力发展。

借助载体    强化计算思维培养意识

信息技术学习作为一项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思维痕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痕迹,借助合适的载体,将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借助生动的符号表现出来,从而强化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意识。流程图就是一个有效的载体,在计算思维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操作流程与思维活动的痕迹,归纳出学习的流程图。

“多样的输入法”一课以手写输入法为支架,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流程图:外置设备、特质笔→书写输入→汉字(拼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实践操作语音输入法、键盘输入法和扫描输入法等,并根据实践操作,分别概括三种输入法的流程图。键盘输入法:操作键盘→拼音(汉字)→汉字(拼音);语音输入法:启动语音软件→语音输入→汉字(拼音);扫描输入法:扫描仪→连接设备→扫描→汉字(拼音)。

学生用流程图的方式将四种输入法的操作流程进行概括,从而实现从感性化的实践操作向理论层面的概括、抽象转变,使学生对四种不同输入法的操作过程获得理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四种输入法的认知水平。不仅如此,学生通过四种输入法的流程图,能够对四种输入法形成宏观的认识,对四种输入法的物理条件和思维程序获得全面的认识,强化了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意识,实现对信息技术实践操作向计算思维发展的升级。

拓展延伸    提高计算思维应用能力

每一种输入方法都具有自身的优点,也存在相应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输入法。因此,“多样的输入法”一课,我们要在引导学生掌握四种主流输入法的基础上,通过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计算思维应用能力,发挥计算思维对学生实践运用的支持作用。

“多样的输入法”拓展延伸设计,我们设计了两个环节。

“请你来帮忙”环节:小明学完本课知识后,兴冲冲地要试一试各种输入法,他遇到了以下几种情况,不知所措,请你帮帮他。

情形一:妈妈请小明输入一份报名表,看着密密麻麻的报名表,小明犯难了,他可以选择哪种输入法轻松解决问题?

情形二:小明在运用语音输入时,遇到了一个生僻字,他可以试试哪种输入法?

情形三:小明要帮助同学输入一篇文章,手写输入法太慢,他可以试试哪种输入法?

“输入法大家庭”环节:闻闻是一名好奇心特别强的学生,他学完本课知识后,很好奇除了这几种输入法,输入法大家庭中还有没有其他成员?它们又是如何操作的?存在哪些优点和不足?

“请你来帮忙”环节,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引导学生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输入法。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对四种输入法进行理论概括、抽象,掌握不同输入法的应用优势,从而强化学生计算思维的应用能力。“输入法大家庭”环节又引导学生突破教材的束缚,探寻多样化的输入法,实现从课堂向课外延展,并以课堂为支架,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能力发展。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重视计算思维培养,但计算思维的培养要与教学内容保持高度的粘合性,不能盲目求多,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和适切性原则,让信息技术课堂跳动着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谢忠新,曹杨璐.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J]. 中国电化教育,2015(11).

谢忠新. 关于计算思维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10).

徐伟.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以浙教版三年级下第9课《多样的输入法》为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1).

猜你喜欢

计算思维小学信息技术
浅谈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软件类研究生高级算法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程序设计的军事案例研究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算法的案例教学探析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