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2019-10-30樊丽莎
樊丽莎
摘 要:近年来,中学校园暴力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广泛关注。中学校园暴力具有施暴者的团伙性、地点的隐匿性以及手段的残忍性等特点,校园暴力的危害不仅仅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和谐完整,还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导致校园暴力的原因是中学生法律意识不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学校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存在偏差以及校园暴力立法的不足,针对这几方面的原因我们应从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转变学校管理方式和教育理念以及加强校园暴力立法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力求能够引起大众的关注,还孩子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
关键词:中学;校园暴力;成因;对策
近年来,中学校园暴力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中学生的暴力犯罪事件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学校与社会对此给予了强烈的关注。校园暴力的发生使学生身体和心灵都受到创伤,也使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打击,对学校得声誉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助长了社会的歪风邪气,这使得研究校园暴力问题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对当前校园暴力的危害以及造成校园暴力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寻校园暴力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
一、 中学校园暴力的概述
(一) 中学校园暴力的含义
校园暴力作为一种特别类型的暴力,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通常所说的校园暴力是指校园内力量较强者在没有受到激怒、攻击的状态下对相对弱势者进行多次重复的攻击、伤害。广义上的校园暴力是指校园内部产生的一切的暴力行为,除了对身体形成的损伤外,也蕴含心理损害、精神伤害等状况。狭义校园暴力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攻击与胁迫。部分学者认为,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外有关场所(学校组织实践活动场所;学生课余密切活动场所;校附近地域等),以学校或在校师生为诱因,(社会人员与学校和在校师生发生的冲突;教师之间因工作上的冲突,师生因教学上的冲突;学生间因在校学习和生活上的冲突;不法分子针对在校师生弱势地位进行故意的侵害行为等)行为人为达到某种意图,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自身、在校学生和教师造成或很有可能造成生理或心理伤害的行为。本人认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或社会人员与学生之间,有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以及网络等手段,团伙或个人对他人实施暴力从而造成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
(二) 中学校园暴力的特点
中学校园是老师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合,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正常教育管理期间的对校园学生进行损害的行为,给校园里的学生造成较为重大的伤害。从目前中学校园暴力的趋向来看,校园暴力有以下特点:
1. 施暴者的团伙性
中学校园暴力带有青少年本身显著的特点,并且逐步有团伙化的发展偏向。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别人的教唆和怂恿,而且校园里的中学生会形成小的集体,产生校园暴力危险。因而校园暴力事情经常是由一两个同学引起的,但是往往会发展成为团伙性的冲突,进而造成七八个人甚至更多人打架群殴行为。
2. 施暴地点的隐匿性
中学暴力经常发生在校园厕所、走廊角落和校园周围。这些地方都比较隐匿,不容易被老师和其他同学发现,从而施暴者更加无所畏惧对受害者进行侵害。据澎湃新闻2018年2月6日报道,阳某,湖南隆回县一中学女孩,因琐事被七名学生带到司门前镇开发区一偏僻巷子,七个女生欺负、打耳光、踢并录制视频上传到微信群①。给该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的伤害。这个案例印证了校园暴力往往发生在偏僻隐匿的地方。
3. 施暴者手段的残忍性
与传统的校园暴力相比,现阶段中学校园暴力行为和手段往往非常残忍。根据新华网2018年2 月 15 日的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一高中发生校园枪击惨案,造成 17 人死亡,14人受伤,产生极坏的后果②。尽管中国不存在枪击案的风险,但是现在中国中学生校园暴力的手段也极其残忍,比如扒衣、下跪、拍裸照、扇耳光、逼吃屎喝尿等行为,毫无道德和良知可言,除了让受害者遭受皮肉之苦外,还要录制视频发布在网上炫耀“战果”,给受害者身体和心灵带来了双重伤害。
二、 中学校园暴力的危害
(一) 影响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
作为校园暴力的主要参与者,施暴者和受害者多为学生身份。因此,校园暴力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是具有两面性的,既會给施暴者带来伤害,也会给受害者带来伤害。
首先,校园暴力对施暴者的危害,它包括两个方面:身和心。在身体方面,施暴者在对受害者实施侵害的同时,可能会遇到受害者激烈的反抗,在肢体发生冲突的过程中,也会给自身带来伤害,当受害者反抗激烈的时候,甚至还有可能因为受害者的激烈反抗葬送自己的生命。在心灵方面,若施暴者的施暴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劝阻,施暴者的气焰便会愈演愈烈,以施暴为快乐,从而形成一种扭曲变态的心理,当施暴者已经从普通的施暴过程中得不到乐趣的时候,便会走上犯罪道路,追求进一步的精神刺激和施暴乐趣。而当对施暴者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惩戒的时候,如果教育引导不得当则会使其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这会使他们对人生、对社会、产生仇恨心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社会形成一定的危害。
其次,校园暴力给受害者带来的伤害,校园暴力行为肯定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方面的伤害,轻者为轻伤或者皮外伤,重者会致残甚至断送生命,这与受害者在校园暴力行为过程中的反抗行为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在校园暴力行为中,受害者对施暴者的暴力行为表现的唯唯诺诺,听之任之,有可能只会受到财产损失或者造成一些轻微的伤害,但是当受害者产生了过激的反抗行为的时候,施暴者的情绪可能会失控,严重的会群起而攻之,对受害者拳脚相向,丧失理智的的施暴者可能会从下意识的层面做出过激的暴力行为,从而造成无法挽救的局面。在心理方面,受害者的心灵上的创伤会给其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学时期,中学生的三观在逐渐的成型,如果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受到校园暴力刺激和伤害,会使他们的三观出现扭曲,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二) 影响家庭的和谐完整
在校学生大部分家里都是一个孩子,是整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希望。校园暴力这种行为不只会对施暴者和受害者自身带来伤害,也会给双方的家庭造成严重的危害。施暴者因为自己冲动不理智的行为葬送自己的前途,轻则受到相应的处分,重则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会毁掉了原本完整和睦的家庭,也许本来幸福的家庭会因此变得支离破碎,也可能会使原本矛盾重重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家庭的不完整不安定,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害者的家庭亦是如此,校园暴力这种行为会给受害者的心理和身体带来双重伤害,从而破坏了一个原本完美的家庭,也引发了受害者与施暴者家庭之间难以调解的矛盾。
(三) 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秩序
校园暴力的行为必然会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校园暴力行为也会影响到在校学生的情绪,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恐慌,严重者会出现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无心上课,变得杞人忧天。学校原本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场所,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随着校园暴力行为的频频出现,家长也会对学校产生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机,觉得自己的孩子人身安全在学校里得不到保护,从而引发社会舆论和恐慌,严重的威胁了学校自身的声誉。
(四)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校园暴力频发的今天,因为法律的不完善和社会不够重视,使施暴者得不到相应的惩戒,使受害者得不到该有的保护。因为对施暴者的惩戒力度较轻,仅仅是学校处分或者家长带回去批评教育,所以会导致施暴者更加嚣张,除了不知悔改,更有甚者更加的变本加厉,走上犯罪道路,手段越发的残忍,因法律的不完善,施暴者在施暴过程中变得更加的不计后果,对受害者造成难以预计的伤害,继而有可能会出现杀人、抢劫、强奸等等更为严重的暴力犯罪行为,引发社会恐慌和动乱。如果受害者在暴力行为发生后,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关爱,会变得仇视社会,对政府变得不信,更加脆弱敏感,敌视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这也是导致社会变得不安定得部分原因。
三、 中学校园暴力的成因
(一) 中学生法律意识不强
无论是从施暴者还是受害者的角度来看,校园暴力产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施暴者法制意识淡薄,对于暴力行为的后果估计不足,而且对于暴力的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对于实施暴力前与实施暴力中所负的法律责任不明白,他们甚至认为,他们的行为不需要任何法律责任,受害者在校园暴力事件后还不能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使施暴者没有收到法律的惩罚。这就使得施暴者更加恣意妄为,无视道德法律,使校园暴力频频发生。
(二)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性格、素质、情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校园暴力的研究中不能忽视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每个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要么是父母不管,要么是父母漠视,这些校园暴力,因为家长的缺席,会扎根在孩子的心里,发芽,结果,可惜的是,结下的都是恶果,可以说,每个被长期施暴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漠视的家长。受害者的家长大多比较懦弱,本着不惹是生非的理念让孩子忍气吞声,没有教育孩子运用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施暴者孩子的家长,大多蛮横无理,认为只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甚至认为这是孩子强壮的表现从而沾沾自喜,没有教育孩子要运用温和的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暴力手段。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遭受校园暴力或者对同学施暴时,请务必重视,多沟通,多教育。
(三) 学校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存在偏差
现行中国的教育体制,学校和老师还是过于重视学习成绩,习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关于成绩好的学生老师普遍比较纵容,那些好学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成绩落后的学生,难以得到老师的注意,他们认为只能通过学习成绩来博取关注,但是在他们学习后得不到相应回报的同时,挫败、沮丧感随之而来。而这种学生是老师非常容易忽视的对象,挫败感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他们就会去寻求其他途径来获得存在感,比如校园暴力行为,从而获得存在感。同时,学校教育管理方式在学生三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校的管理较为松散,缺乏相应的预防与处理机制,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平衡,从而使校园暴力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多校园暴力的发生都是在学校得监控死角,而且校园暴力发生后,学校为了维护声誉大多会选择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能给予施暴者严厉的惩罚,也没有给被害者及时的心理安慰。正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偏差,疏忽不强硬的结果就是放纵施暴者更加变本加厉,使得校园暴力进一步恶化。
(四) 校园暴力立法的不足
“校园暴力,就只是学生间打打闹闹的小型纠纷。”公众对校园暴力的这一普遍认知,已造成此类案件与法律间的关系疏离。而事实上,我国校园暴力立法也存在“空白”。陕西省律协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江涛表示,在特别法立法领域,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都旨在解决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施加暴力的问题,而对未成年人之间实施的暴力、侮辱行为,均没有涉及。在一般法立法领域,“对暴力侵害、妨害自由等行为的法律惩戒标准过高”。比如,只有造成人体轻伤、非法限制人身自由24小时以上,才分别构成刑法上的故意伤害罪和非法拘禁罪。而对于污辱、诽谤,必须造成严重后果才能构罪,且该罪属于“自诉”范围,必须要当事人自行搜集證据、自行去法院起诉。而治安管理处罚法同时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不予处罚,但应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重对施暴者的保护,‘轻对受害者的保护”,使现行法律对校园暴力的惩戒缺乏双向保护的平衡,也很难对施暴行为起到震慑作用。我国现行法律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使其在犯罪后常受不到有效处罚,这也导致校园暴力行为的屡屡发生。
四、 校园暴力的预防对策
(一) 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
我们应该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当他们遭受校园暴力时应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不让施暴者逃脱法律的制裁。所以学校要常常开普法类的讲座辅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家长也要教育孩子能够珍惜尊重生命、了解暴力的危害,既不侵害别人也要保护好自己。社会上也应该加强校园暴力的法制宣传教育,让学生明白校园暴力发生的成因与所要承担的责任,提前对中学生进行心理上的震慑,避免暴力行为对他人造成侵害。
(二)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学校和家庭是中学生在中学生活中的两大主要场所,而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中学生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家庭能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一个在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待人真诚友善,因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避免在孩子面前动手吵闹,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暴力者的形象。其次家长要善于控制情绪,尤其是坏情绪,父母不能因为自己的不痛快就拿孩子当出气筒,这样孩子心灵会布满阴霾,甚至造成性格怯懦的缺陷。最后,中学生也要主动和父母交流,也许父母忙于工作会缺少时间和孩子交流,但孩子要主动及时的和父母沟通,说出自己的困难,让父母更好的了解自己。除此之外,家长对于有暴力行为倾向的孩子要做到真诚关爱,促使其内心得到感化,从而转变自己的行为,将这类学生的暴力行为及时扼杀在摇篮里。而对于性格怯懦容易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让他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帮助这类孩子树立健全的人格。
(三) 转变学校管理方式和教育理念
首先,学校应该转变自己的管理方式,当前校园中安保人员年龄都偏大,而且校园安保人员权责不够分明,校园周边的环境复杂,安保人员没有權利插手处理。因此学校可以组建反校园暴力小组,对校园暴力中的情况进行管理,每个人权责分明,加强校园暴力处理过程的规范性。反校园暴力小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管理校园暴力规范化:第一,对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档案管理和定期跟踪,同时要定期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第二,加强外部沟通管理。若发生校园暴力不要试图隐瞒,及时上报有关教育部门,必要时联系警方和媒体,坦白对社会进行公告,避免媒体对校园暴力的不利宣传。第三,医疗管理与心理咨询。首先医疗管理方面对于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受伤学生进行及时救助、急诊治疗,如果发生严重事故应该及时联系医院,保持现场完整,协助法医搜证。其次心理咨询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稳定被害者的情绪,理解和同情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反校园暴力小组应该密切协调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为校园暴力管理提供组织基础。
其次,应该转变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和老师不能以学生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从而不会产生心理落差而出现暴力行为。
(四) 加强校园暴力的立法
今年两会期间,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王胜明就提出,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时有发生,有的十分恶劣,已经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因此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建议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认真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一件事大家都重视,离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远了③。目前来看,法制化是解决校园安全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措施。而立法是最有说服力、效力层次最高的法制化手段。国家层面的立法能最大限度使全社会成员在维护学生安全和校园安全方面做到有法可依。然而,我国的法律在效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一直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经常分别就一些具体的学校安全问题,要求下级部门以及学校贯彻执行以确保学校的安全。然而,相当一部分的行政管理行为,通常是在学校发生了重大暴力安全事件之后,才就事论事地强调相关安全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全社会对校园暴力的重视,促使国家以立法的手段来规范和解决校园暴力的行为。
中学校园暴力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校园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仅仅需要学校和政府部门进行校园暴力的干预,更需要全社会所有成员的重视,这次两会,国家对校园暴力立法已经高度重视,如果顺利,我们能很快看到校园暴力的立法,在国家和法律层面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孩子。我希望,我们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能一起携手去探究校园暴力的成因,改善校园暴力的现状,从而让我们的孩子在阳光的校园里茁壮成长。
[注释]
①蒋格伟,湖南隆回通报“女生被殴打”:涉事学生赔偿道歉,达成谅解[N]澎湃新闻,2018-02-06
②徐剑梅,刘阳,美国佛罗里达州一高中发生枪击案[N]新华网,2018-02-15
③王胜明,两会讲话,2018-03-12
教育论坛 中学校园暴力的成因与对策[参考文献]
[1] 周丽,南通高校校园暴力现象的成因与预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55~256
[2] 汪敏,我国校园暴力研究述评——基于 1990-2015 年“中国知网”的统计分析[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6(1)
[3]冠豸,老师写给我一封信[J]学苑创造:C版,2011
[4]赵亚红,爸爸什么时候生[J]早期教育:家教版,2011
[5]王安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暴力的干预研究[D]中北大学硕士论文,2017
[6]陈丽娟 刘紫阳,校园暴力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10(下):160~162
[7]李 劫,中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7
[8]梁丽琨 ,我国中学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其预防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9]校园暴力被指趋向规模化,施暴者多为初中生,相关立法仍存空白[EB/OL],http://m.fj.china.com.cn/p/20018.html,2016.08.23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