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虚荣心理问题探析

2019-10-30樊仲红

山东青年 2019年8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探析大学生

樊仲红

摘 要:本文针对社会转型背景条件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原因,从环境优化、教育管理、心志修炼等方面提出了如何克服和消除大学生虚荣心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学生;虚荣心理;探析

在当今的大校校园里,虚荣颇有市场,不少的大学生因受虚荣心理的纠缠,导致思想上产生误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向,影响了学业,有的还走上了道德失范、行為违法的歧路。这正如柏格森所说:“虚荣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1]如何去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虚荣心理,社会各界早有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校园里虚荣心理的风潮并未见减。本文针对社会转型条件下大学生虚荣心理的行为表现及产生原因,提出了一些预防和矫正大学生虚荣心理的粗浅看法,希冀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抑或为相关工作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一、大学生虚荣心理行为表现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大学生虚荣心理的行为表现主要有:

在物质生活中的虚荣心行为。主要表现为一种病态的物质攀比行为,其信条是:“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要有。”虚荣心强的大学生,往往是与他人比吃、比穿、比用、你买国内名牌,我就买国际名牌,你买照相机,我就买摄像机等等。即使家庭生活困难,也要大手大脚伸手索要,甚至显富摆阔。据相关媒体报道,校园贷学生、陪聊男女学生,多是追求物质虚荣所致。

在精神生活中的虚荣行为。主要表现为一种为了自己对荣誉、社会地位的欲望而表现出来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其信条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虚荣心强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嫉妒冲动,对比自己弱的人进行排斥、挖苦,对比自己强的人打击、故意刁难,甚至恋爱对象也要比个高低。即使条件差的,也要通过吹牛、隐匿等手段来表现自己,有的吹嘘自己是某某领导的亲戚、朋友,有的吹嘘自己父母有多大的官位,等等,以图“以李代桃、欺世盗名”。

二、大学生产生虚荣心理的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大学生虚荣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社会影响。当今社会,正处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承认“人人为己”私欲的正当性,这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平均主义截然不同。在这个允许和鼓励个人物质财富最大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之间便有了炫富的可能。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的大学生,这种观念也易逐渐形成起来,物质生活攀比等虚荣心理和行为就难避免了。

二是家庭溺爱。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早已在每个家长心里根深蒂固,以致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父母都尽量满足。很多大学生都是在“小王子”、“小公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导致他们吃不了苦,心志薄弱,在学习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或困难、往往采取非正常的方法掩饰创伤,虚荣心理顺“势”而生。

三是教管缺失。不少的院校对青年学生的教育管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工作思想不够端正。有的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视为“救火”或“求稳”的工作,而不是当作培育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内容来抓;有的只注重正面教育不注重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轨迹;有的只注重教育不注重管理等等,再加上大学生求学远离家乡、缺少家庭教育监管,这些都给大学生的虚荣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可趁之机。

三、预防和矫正大学生虚荣心理的对策措施

大学生的虚荣心理的预防和矫正,需要社会、家庭、院校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环境优化。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是预防和矫正大学生虚荣心理的重要手段。一是文化建设熏陶。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领导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注重发挥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做到文化工作重心向下、文化成果惠及学生,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自觉抵制社会转型时期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负面影响,不断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师德建设影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奉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荣辱之可言。”[2]广大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立场、观点和方法,辨别教育实践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自觉抵制和消除社会转型时期负面效应和资产阶级腐朽道德观念的影响,牢固树立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三是关心关爱感化。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知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需,解他们之所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身上存在的虚荣心,认清虚荣心的危害,积极主动地将虚荣心转化为乐观向上的进取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观念、学习风尚和生活作风;父母要多给孩子一点关爱、理解、支持和鼓励,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给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给孩子增添压力。

第二,教育管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大学生虚荣心理预防和矫治,需要切实有效的教育管理去引导。一是突出教育管理者的主体作用。在社会转型时期矛盾冲突较多的情况下,社会教育环境短时间难有质的改善,家庭教育由于时空原因也往往是可望不可及,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的重担自然落在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身上。二是要突出教育内容重点。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较好的认知能力克服虚荣心理。三是注重教育管理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藏,就越是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为教育对象的内心要求。”[3]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坚持教管结合,既要创新政治教育形式方法,提高教育的影响力,又要科学管理方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认知能力。

教育论坛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招生宣传效果的提升研究第三,心志修炼。诸葛亮《诫子文》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大学生自身的“坚卓之志”决定着学习的成功,也是远离虚荣心理的“金丹”。一是身体锻炼磨励。通过持之以恒的身体锻炼,强其体魄,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二是自学自治。著名教育家敢峰指出:“自修是个大学校,要进这个校门,也有入学考试,它不考语文、外语,也不考数理化,只考一门课——心志。”[5]大学生的学业离不开自学,自学最需要心志作后盾,对虚荣心强的学生更是如此。反过来,通过自学又能培养人的心志,增长人的志气。三是修身自治。《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6]修身自治是万能的支点,也是大学生排除虚荣心理、成就学业的重要支撑。大学生修身自治,重在“自律”、“自省”、“自胜”,具体点说,就是要自学置于院校学习生活的“规矩绳墨”之间;要“一日三省吾身”,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检查自己;要善于从日常的学习生活着手,以“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胜利,也能使自己坚强很多”的风骨,不断战胜自我。

[参考文献]

[1]柏格森.笑.北京出版社[M].2005:116.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359—360 .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中国教育出版社.1984:208.

[4]诫子弟书编委会.诫子弟书[M].北京出版社.2006:32.

[5]舒风.《敢峰教育文选》[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2.

[6]四书五经[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3.

(作者单位:南昌汽车机电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0)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探析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VR阅读探析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大学生之歌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HTTPS探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社会转型环境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