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2019-10-30闫倩茹

商情 2019年40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图书馆互联网+

闫倩茹

【摘要】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推动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针对化的专项推送等引领了图书馆服务的变革,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虽然,“互联网+”模式下的图书馆面临着信息安全、开发资金短缺、技术人员匮乏等挑战,但我们要相信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图书馆服务模式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图书馆  服务创新

“互联网+”给图书馆的工作带来了种种新面貌,但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服务模式的颠覆性否决,而是一种开拓性创新,通过形成的新起点进一步促进以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慧图书馆的新发展。“互联网+”融入传统图书馆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的机遇,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重新调整战略、变革组织结构。在“互联网+”思维下,本研究立足于图书馆“互联网+”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实践探索,研究了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路径,为实现“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提供了思路和策略。

一、慨述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传统行业。即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创新、发展。“互联网+传统行业”并不是“传统行业+互联网”,前后次序的变更意味着主次关系的变化。以往的传统行业+互联网,主要是指在传统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其主题仍然是以传统行业作为核心支柱。次序变更则意味着互联网成为经济的主体,传统行业退居其次,作为补充,成为互联网体系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创造一种新的领域——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式,从而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高和组织变革。基于以往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研究中,“互联网+”是指用“互联网+”思维与模式改造传统行业,打破传统行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运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实现对传统行业从业务流程到管理模式的重组和融合,从而形成的一种网络化的智能服务协同体系。

二、“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可以开展的创新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对馆内服务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不断拓展和创新服务,形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特色服务。

(1)移动APP。随着手机、Pad 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移动APP 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图书馆利用移动APP,既能为读者提供功能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又能聚集大批量读者,符合图书馆不断追求创新的理念。移动APP 的设计要有良好的视觉要素,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布局界面浏览方式,操作界面需要简单直接,注重引导效果。图书馆利用移动APP不仅能为读者提供信息定制等服务外,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交流分享平台,变单一孤立服务为实时交互服务,为读者呈现全新的服务模式。

(2)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优质的服务,让用户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能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为他们提供优质信息和服务。智慧图书馆需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跨界融合,实现图书馆发展的高级形态。建设智慧图书馆,需要完善RFID图书管理系统建设,完善图书定位等各项细节,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云技术搭建自身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层,实现数据存储在云端,这样既能保证数据安全,又能省去购买服务器的资金和维护成本。

(3)新媒体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微博、微信、微课、微阅读等小微服务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微服务中的微是小而精的意思,即针对个体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文献资源优势,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通过新媒体主动推送给读者。图书馆可以建立微服务系统,不断丰富系统内的微资源,并通过电脑、移动客户端等设备主动实现个性化微服务模式,确保读者24 小时均能获取相关信息,真正满足每一位读者的信息需求。

(4)新空間服务。近年来,随着信息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等各种不同形式空间的出现,许多图书馆进行空间布局改造,将实体建筑与空间服务相结合,形成结构开放、体制灵活、形式多样的服务体系,被称为图书馆“第三空间”。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利用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构建集计算机、网页和各种信息资源于一体的多元中心,并与其空间再造相结合,形成“互联网+ 图书馆”的新服务模式。

(5)“互联网+”模式下图书馆服务的优势。在“互联网+”模式下,图书馆可以整合各种各样的资源,从而为读者提供多途径、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伴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可以为读者开辟更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同时,除了传统的面向大多数读者的共性服务模式之外,新模式下的图书馆可以通过对用户信息收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智能服务。

“互联网+”模式下,图书馆馆员只要充分参与资源的加工处理,而检索和获取等环节则由读者自助完成,这就减轻了馆员的工作负担,从而可以为读者提供专业的参考咨询服务。当今的互联网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表现出多产业相结合、创新与传统相融合的多方位发展体系,这使得图书馆服务信息更全面化和多元化。因此,传统的图书馆行业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要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深化服务内涵,实现图书馆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相链接,让“互联网+ ”环境下的图书馆成为社会大众获取知识信息的源泉,进而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臣.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体系的构建[J]. 图书馆建设,2016,(11).

[2]周建芳,王滢.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流通服务模式探析[J]. 现代情报,2015,(3).

[3]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6,(5).

[4]刘桂芳,沙玉萍.“互联网+”视角下图书馆创新的逻辑与行动[J].图书情报工作,2017,(9).

[5]何芳,臧英杰.“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创新与重构[J].图书情报导刊,2016,(7) .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图书馆互联网+
图书馆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