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理增负背景下民汉混班教学情况研究
2019-10-30芦志锋马灵灵
芦志锋 马灵灵
【摘要】民汉混班教学作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近几年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学教育专业为例,对基于合理增负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民汉混班教学问题做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民汉混班 科学教育 合理增负
一、民汉混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学者的研究现状
随着民族地区教育的快速发展,关于民汉混班教学的学术研究逐渐增多。笔者分别以(民汉混班或民汉混班)为主题检索了中国知网,成果基本上是以学术期刊为主。兼有少量的学位论文和学术会议,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范围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地域范围从新疆南北疆的偏远地区到国内一线城市的中心地区,涉及的学科从文科的英语、语文到理工科电子信息、物理、化学等;研究的主要内容从课堂教学课程评价策略到民汉混班教学实践以及从存在的问题到提出合理化建议;从时间的跨度上看,从最早的2001年民汉合校到今天的民汉混班教学,跨度近20年。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全疆一所培养学前和小学师资的高等院校,在科学教育专业上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特色,科学教育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在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在研究,但是由于是专科教育层次,民汉混班教学有着与其他高校不尽相同的问题。鉴于此,在文献参考中主要选择了相近的研究。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科学教育专业的混班教学作为专科培养层次的办学既有与疆内普通高师院校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有因为专业和学历等不同因素造成的个性问题。加之当前自治区提出的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质量,以及2018年教育部提出的要给大学生合理加负背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行民汉混班教学难免产生一些问题。笔者正是针对这种问题,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结合国内大学生学习的大背景对新时代的民汉混班教学做了研究。
(二)民汉混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学教育专业为例,在混班教学前执行两套培养方案,即汉班学生一套,民班学生一套,两套方案的差别在于前者要学习大学英语和大学语文,后者要学习大学汉语和专业汉语。2018年实行民汉混班教学后将原来两个方案合二为一,即将四门课同时放到一个栏目里,开课系统里同时置入,将原来的汉班和民班编制为专业一班和二班。这种混班教学由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汉混班教学。因为执行的相当于仍然是两套方案,差别在于此前是按照语言进行分班,即汉语系、民考汉和双语考生编为汉班,民考民则编为民班,其实这种现象对于前者来讲是广义的民汉混班教学。自2018年后则执行的是无论哪种考生,均按照民汉比例相当来招生和分班。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汉语系,民考汉,双语考生执行一套方案,民考民执行一套方案,与以往相比,变化的是分班的原则或标准,即原来按照考生性质分班,现在按照民汉搭配比例分班。教学过程中,在上大学汉语和大学英语时又按照原来的分班方式分开上课,因此,这种混合只是民汉比例搭配混合。
(三)特殊的混合编班方式产生的问题
无论是哪种混合编班的方式,在民族相互融合交流与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在大量大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等学术研究中都已经陈述过。但是这种融合,由于还是停留在表面或形式化上,同时又是新时代特定背景下的融合,很多情况还处于摸索阶段,不免产生了新的问题。
问题一:民汉混班教学在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水准方面的作用相对有限。
民汉混班的目的在于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但是经过若干年的双语教育,以及随着经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升,通过民汉混班教学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手段,由此提高专业素养,其现实意义已经明显弱化。
问题二:民汉混班教学的模式与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指标体系没有根本改变,理科基础依旧薄弱,甚至退化。
今天,随着民汉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汉混班的概念或逐渐淡化。高考命题全国统一的趋势即可看出,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但凡是有所照顾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都会导致整体或群体的适应能力退化,失去该有的竞争力。这个道理就像贸易保护,某些产品受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短时间看是促进发展,长远看正是这种保护导致了竞争力退化。今天,少数民族学生理工科基础较差,通过高考可见一斑,而这个基础在大学阶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就被宽出,进入教育序列,其趋势是不合格的老师会交出更多不合格学生。此外,民汉混班更多地体现出民汉学生都是国家普通高校大学生,淡化了民族标签意识,这一点无意是有利的,但是由于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考核方式的宽出、管理的弱化、违纪现象付出的低成本共同导致大学生负担过轻,教学课程的严重过时,老旧过时的教学体系都逐渐弱化培养质量。
问题三:由于这种形式上的混班教学,导致部分汉族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业担忧。这种担忧體现在对专业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上,认为由于混班教学,考虑到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教师会有倾向性地降低标准,导致学生的专业水平下降。
三、结束语
民汉混班凸显了从简单的数量形式上达到内在的教学效果,民汉混班的目的是要促进民汉大学生语言感情等的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在大环境下,这个问题是共性的,仅仅依靠民汉混班来解决显然还不够,高校只有合力加负,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进一步认可才可能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王晶,查向浩,王建伟.少数民族地区民汉混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韦良焕[J].广州化工,2015.
[2]张莉.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实践教学研究[J].实践教学,2011.
[3]胡玉萍.我国民汉合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从意义探论到学校实践[J].民族教育研究,2018.
[4]马新英,朱远来.新疆高师院校民汉混合编班课堂教学管理实效性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