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改革创新的思考
2019-10-30刘勇肖玉浪
刘勇 肖玉浪
【摘要】当代大学生创新应该培养改革创新的积极思维 ;应该有投身改革创新的大胆实践;应该夯实创新基础 。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改革创新 思维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当代大学生该如何在改革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今年全国扩招高职学生100万,怎样给这支庞大的高职生队伍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帮助他们就业也帮助他们高效率工作,是值得所有高职同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黎秀芳将军的事迹 从培养改革创新的积极思维、投身改革创新的大胆实践、夯实创新的扎实基础三个方面并结合护理专业来谈谈本人对于当代大学生改革创新的思考。
一、培养改革创新的积极思维
一般来说,没有思想就没有行动,即使有行动也不是有意识的行动,也就是说,要改革创新就得让自己有改革创新的思维,有了积极的改革创新思维才可能有积极的改革创新行动。众所周知,黎秀芳将军在多年潜心钻研,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临床上亲自体验和感受,创造性的提出了“三级护理”、“三查七对”等护理制度和护理模式,在我国护理界沿用至今,成为中国现代科学护理的奠基者。今天我们的护理实践把黎将军的“三查七对”发展到了“三查八对”“三查十对”这都说明了,创新是需要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完善和推陈出新。由黎秀芳将军的事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干什么工作,要想取得一定的突破,都必须要有积极的改革创新的思维。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我们更应该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创新的思维、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诸如学校组织的挑战杯创新创造大赛,很多项目团队付出了努力,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运用到了设计。例如临床学院学生团队,以他们独特的创新思维,结合医学专业临床,推出作品“小儿气道异物窒息的急救设备--吐得快”的创新创意作品,得到了专家和评委一致称赞,并代表学校进级省赛作准备。他们的创新创意的构想也正在专利申请中,他们的创新思维特别值得学习!
二、投身改革创新的大胆实践
千古不变的真理是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光有想法不行动,永远只能停留在想法。改革创新当然如此。如果只是一个劲地谈如何如何改革创新,却就是不付诸行动,那么,改革创新就永远没有改革创新。南丁格尔说:护士的工作必须像田园中的水一样灌注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作为护士成为患者最温暖的天使,将爱洒给病痛的人们,不仅需要夯实创新的基础,培养创新的思维,更需要投身于实践中去。
本人认为,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如何投身创新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第一,我们可以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发挥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创新思维。如社区调研、专业性论文撰写、研究学习性报告等;第二,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黄炎培、互联网+等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来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锻炼和提高我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参加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创业实践。如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就是一批毕业的学姐和学长开创的,同学们也可以投身参与。因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實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三、夯实创新基础
没有创新的基础创新则无从谈起,改革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干什么事情都必须得有扎实的基础,改革创新也必须夯实基础。改革创新从实践中来,实践就是基础。大学生作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应从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起步和人手,而不能好高骛远,空谈改革,坐论创新。同学们,黎秀芳将军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院士头衔。但这些并不代表她不具备扎实的系统专业知识。黎秀芳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三级护理》的论文,在《中华护理杂志》上发表,很快被苏联《护士杂志》转载,在全国乃至世界护理界引起轰动,并在全军、全国推广,大大减少了护理差错和事故,并沿用至今。
我们知道:缺乏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盲目追求改革创新,往往容易流于不切实际的空想,或者是“无知者无畏”的蛮干。无视或轻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可能担负改革创新的重任。
作为护理专业的大学生,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生命,更应该夯实专业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创新,像黎秀芳将军一样,以病人为本,深入到护理实践中,站在病人的角度全面地思考问题,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
总之,黎秀芳将军是时代改革创新的楷模,在黎将军的手中,无不涌动着对护理事业不断追求科学卓越,不断创新的火花。她的经历给我们如何去做改革创新生力军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启发。她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磨难,她的入党之路异常艰难,但是她坚持一遍遍写申请书要求入党,直到1978年她两鬓斑白时,才实现了这一愿望。黎秀芳有68位亲人在国外,只有她孑然一身在国内,她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有学生的牵挂,有组织的关怀,我不孤独。”黎秀芳浓烈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深深地激励着青年的我们!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参考文献:
[1]李冰.新形势下护理质量指标筛选与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3).
[2]陈健,陈宏.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杂志,2014,(5).
[3]王凤荣.护理礼仪与人际关系,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4]李莉,李金红.社会工作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刘勇(1973-),男,汉族,湘乡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肖玉浪(1982-),女,汉族,湘潭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湘潭技师学院教师,讲师职称职称,专业方向为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