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林场精神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2019-10-30魏燕芳
魏燕芳
摘 要 福建省国有林场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孕育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绿色发展的林场精神。笔者试以福建省古田国有林场为例,立足意识形态领域的定义及其群体性、系统性、历史性三个特征,阐述林场精神的塑造形成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新时代传承弘扬林场精神、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弘扬 林场精神 生态文明建设
福建省古田国有林场(以下简称古田林场)自1958年4月建场至今,经历了创建、巩固和发展三个阶段,广大干部职工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促进荒山绿化、林业的振兴和发展以及国土生态平衡作出了无私奉献,并形成了独具自身行业特色的林场精神。
一、林场精神的伟大意义
(一)林场精神群体性培育塑造的背景
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荒山荒地上,采取国家投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福建省现有国有林场129个(其中省属国有林场84个、县属国有林场45个)。省属古田林场自1958年建场、党支部建立以来,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思想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积极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林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在不同时期的林业生产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推进林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1]
(二)林场精神系统性形成的进程
建场初期,林场居住环境简陋、劳动强度大,条件十分艰苦,大部分工人顶着疾病,逐渐习惯山区的高强度劳动作业。[2]该场长期注意思想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引领人、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的特殊功能,大批林场职工和知识青年不畏艰苦、勇于打拼,为林场的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前期,是以造林、封山育林等营林为主的创建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森林管护为主的成果巩固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营林生产、森林管护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阶段。第一代林场干部职工发挥主人翁精神,忘我工作,辛勤劳动,将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翠绿葱茏的新型林业基地。第二代、第三代林场干部职工接续“植绿、造绿、护绿”的特殊使命,长期默默无闻地坚守在一线。历代林场干部职工不忘初心使命、接续奋斗创业,对闽江流域、古田溪大型水库周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公路铁路两侧和城市周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防灾减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林场精神的历史性作用
1.指导干部职工自觉践行使命担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古田林场属于重点生态区位,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福建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林场最大的效益是生态效益,最大的产出是全民共享的生态产品。历代干部职工切实运用林场精神,指导自身的业务工作和学习生活,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切实的行动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2.辐射林区周边,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示范带动发展的作用。林场干部职工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挥、展示林场功能,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场村矛盾调解工作机制,把辖区山林权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林区安定稳定;积极探索林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改革创新突破口,推广林下经济种植,免费提供林农咨询服务,在种植技术上给予帮助扶持;率先实施万亩绿化苗基地项目,为古田县绿化苗发展提供示范;积极发挥林场行业优势,努力通过落实帮扶项目、助推农林产品销售等,充分发挥林场的精准扶贫作用。
3.打造独特林场文化,彰显林场人文精神内涵。林场干部职工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善于挖掘和传承林场自己的故事,通过收集整理汇编林场志、录制宣传教育片、参加全省林业系统“喜迎党的十九大”书画比赛展、参加国家林业局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举办的“最美林业故事”——第四届美丽中国作品大赛等方式,全方位挖掘、弘扬林场文化,既让社会更加了解林场的历史和作用,又激励林场干部职工在新时代大力弘扬林场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好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路。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青年干部对场情场史了解不够深刻,群体性思想引领不够强
截至2019年初,古田林场中青年干部人数占全场干部职工的比例为26%,这些青年干部大多为80后、90后,对林场先辈们艰苦创业的事迹及精神了解不多,在传承接续林场精神、攻坚克难、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发挥作用方面不够明显。
(二)部分退休人员教育水平低下,系统性研判把握不全面
建场初期,林场干部来自土改时期参加工作的干部。这些干部资格老,但文化水平较低,一般在初中以下。工人多数是从农村招收的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1]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共享量大,人員分析研判能力不够,大大增加了引导舆论和传播信息内容的难度。
(三)当前处于国有林场改革的关键时期,历史性接续传承不突出
长期以来,林场由于情况特殊,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干部调换较为频繁,尤以1960年、1972年、1976年、1978年四次大调动的覆盖面最广。[1]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的干部职工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特别是技术岗位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难以适应林场发展工作的需要。
三、对策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我们必须充分把握林场精神的内涵实质和传承规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结合自身的使命当好林场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使林场精神永远传扬。
(一)破除群体性“紧箍咒”,激发青年干部动力活力
在新常态下,要破除一些青年干部因顾虑增多、动力减弱而出现的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等消极心态;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地制定激励机制,切实调动青年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国有林场发展的内生动力,使青年干部更好地履职奉献。
(二)把好系统性“方向盘”,巩固弘扬林场主流精神
新形势下,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扎实开展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大力弘扬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林场精神,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对干部职工思想的引导,对错误言论要及时发声、坚决抵制。
(三)找准历史性“坐标系”,凝心聚力促进新发展
要认真做好林场改革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全场干部职工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增强承担责任、直面困难的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新形势、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作为。切实给扎根林业第一线的干部职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主动排忧解难,及时提供帮助,实现意识形态领域宣传与职工群众需求的“正相关”,让大家安心、安身、安业,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四、结语
古田林场自建立至今,作为生态建设的主阵地和森林经营的示范基地,其历代林场干部职工塑造形成了独特的林场精神。新时代中,全体干部职工不仅要传承延续和弘扬升华林场精神,更要将其转化和重塑成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源源不断的力量,从内涵到外延,不断开拓、创造和更新,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以优异的工作成效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单位为福建省古田国有林场)
参考文献
[1] 魏义森.福建省古田水库国有防护林场场志[M].福建:古田水库林场志编撰委员会,1998:149-150,156-159.
[2] 郑鹤龄.福建省古田黄田国有林场场志[M].福建:古田黄田林场场志编撰委员会,2008:31-32.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