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2019-10-30莫友
莫友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双关语是飞舞着的灵魂的产物。”
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或短句的同音、象形、多义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双语句就是一语双关,话中有话,暗藏机锋。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通过语境来表达弦外之音,或褒奖有嘉,或冷嘲热讽。即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把一个思想或一个对象,在心理上同时跟通常不认为有联系的两个领域联系起来。从而使得“言、此、意、彼”有了确定的含义,产生一种“多阅一回,便多一种情味”的艺术效果。
双关在文学创作中常常用作提示、铺垫情节。恰当地运用语言双关,一方面可以使语言生动幽默,委婉含蓄,饶有风趣,耐人寻味。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生动气韵,活跃气氛,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直接表现作者的爱憎、悲悯、讽刺,更是通过信手拈来、看似随意的双关艺术,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丰满生动。
第三十回,宝玉调侃宝钗体丰怯热,宝钗十分不满,又不好怎样。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认定是宝钗藏了。宝钗大怒,借扇机带双敲,机智地一石三鸟,表面上是指责靛儿,其实是甩了宝玉的脸子,也给了黛玉难看。于是,有了“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之说。
在《红楼梦》这座语言宝库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相映成趣,而双关的运用更是让作品大放异彩。无论是主题思想表达,还是故事情节、人物姓名、人物对话等,都大量的暗含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让小说从头至尾笼罩着一层朦胧的面纱,形成一种永远的吸引力,一种无法表达的凝重之美。
谐音双关,意趣深远,幽默诙谐,揭示主题思想,刻画人物形象,隐语表达人物命运与故事发展
利用字词的同音、音近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称之为“谐音双关”。即一个字词除本身所含的意义外,还兼含另外的意义。谐音能起到一种隐语的作用。谐音双关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含蓄性和幽默感,而且对作品的情节构建、故事推进都起着重要作用。
(1)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字词的音形一致,而表达的意思却不同。具体地说,就是所用的字词与引申字词读音相同,形体也相同。其实就是同一个字、词或短句。
《红楼梦》中,诗词、人物对话中谐音双关很多。音形、意义双关的使用,体现了曹雪芹的匠心独具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第三十七回,宝钗的《咏白海棠》诗句:“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玉无痕,指玉没有瘢痕。而黛玉、宝玉的名字中,都有一个玉字。此处双关义,是以人拟“痕”,指二人的泪痕。再如第四十五回,黛玉的《秋窗风雨夕》诗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耿耿,指灯光朦胧微明的样子。此处双关义,是指黛玉的心神不宁。
第三十回,凤姐见宝玉、黛玉、宝钗之间语含讥讽,火药味很浓,便问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未解其意,王熙凤又说:“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
“辣”的双关语,即生姜的“辣”和语言的“辣”。
第七十五回,击鼓传花到了贾赦手内,他只得吃了酒,说笑话。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如今用针灸之法,针灸针灸就好了。这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铁即死,如何针得?”婆子答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儿子道:“肋条离心甚远,怎么就好?”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
贾赦这个贾府长子,借笑话双关表达出自己对家中大权旁落现状的不满和不甘。在这个笑话里,“肋条离心远着呢”就是“偏心”,这个“偏心”与当父母的“偏心”双关。而且它的言外之意,又与贾母的“偏心”双关。
第六十九回,凤姐只得来了,便问他:“什么银子?家里近来艰难,你还不知道?咱們的月例,一月赶不上一月,鸡儿吃了过年粮。昨儿我把两个金项圈当了三百两银子,你还做梦呢。这里还有二三十两银子,你要就拿去。”
“鸡儿吃了过年粮”中的“鸡”,既可以指吃的鸡,表面的意思是说鸡儿把家里的粮食吃光了,也可以指男性外面的女人,这里是指贾琏的妾尤二姐和秋桐等人。
(2)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即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音同而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利用同音字词,派生出其他意思来,使字词兼有双重意思。由此,巧妙借助日常事物表达人物情感。
如以“藕”双关“偶”,以“莲”双关“怜”,以“丝”双关“思”,以“碑”双关“悲”,以“篱”双关“离”等。
《红楼梦》中许多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大都体现在小说人物的名字上。由此体现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实现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巧妙联系与艺术表达。
第一回,开篇就一语道破: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虽我不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从中可见,书中人物甄士隐、贾雨村乃“真事隐”“假语村”的谐音。而贾雨村的名字更直接“贾化”,谐音即“假话”。这两个人的名字,不仅揭示了其性格特点,实际暗含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方式,那就是将真正发生的事情“隐”去,而重新虚构一些“假”事来进行创作。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贾赦名为赦,谐音“色”,意为好色之徒。贾政名为政,谐音“正”,讽刺他过于迂腐,假正经。贾珍是“假尊”谐音,他世袭了父亲贾敬的官职,却不自尊,不知人伦,不干正事。叫他“假尊”,情理自然。贾蔷是看守大观园的,可是他不务正业,嫖赌偷盗,正如邢大舅取笑的“是个假墙”。贾蓉的“龙禁卫”五品官,是其父花钱买来的。显然,贾蓉的官职是虚假的,是不光彩的。故称之“假荣”。
至于说,贾宝玉更是一块“假宝玉”。用封建正统观念的视角来看,他是个只知道在女兒堆里混日子的“废物”。贾政叫他“孽障”,王夫人称他“混世魔王”,凤姐称他“无事忙”。
孙绍祖,即“孙臊祖”,给祖先丢人。本是靠贾府的势力得宠,却恩将仇报,害死迎春。贾雨村娶“娇杏”为妻,“娇杏”是“侥幸”的谐音。秦钟的谐音,就是“情种”。秦可卿,谐音是“情可轻”。甄士隐的岳父封肃,谐音是“风俗”。贾政的食客詹光、单聘仁,谐音是“沾光”“善骗人”“不是人”,都是非常值得回味的。
除此之外,在人物对话中,曹雪芹也时常用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来表达语言的机智与活泼,追求诙谐、讽刺、幽默的语言效果,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
第四十五回,探春笑道:“我们起了个诗社,头一社就不齐全,众人脸软,所以就乱了。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凤姐笑道:“我又不会作什么湿的干的,要我吃东西去不成?”探春道:“你虽不会作,也不要你作。你只监察着我们里头有偷安怠惰的,该怎么样罚他就是了。”
凤姐说的“湿”,双关“诗”,用谐音方式打趣,显示了她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第四十六回,鸳鸯抗婚。嫂子笑道:“你跟我来,到那里我告诉你,横竖有好话儿。”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你快夹着屄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
鸳鸯嫂子把贾赦和邢夫人逼鸳鸯作妾当成是“好话”,被鸳鸯双关为“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才是“好画”。以谐音调侃、反驳,转移话题,表现了鸳鸯的坚贞不屈的抗争态度。
第三十七回,黛玉的《咏白海棠》诗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梨,双关“离”。蕊,双关“心”。暗示自己是自幼离别父母的孤女。古诗中用“一枝梨花春带雨”描写悲泣的女子,“梨”给人以悲凉凄苦之感,“蕊”表明苦在心中。这孤女的“魂”,却如寒冬独秀的梅花,具有不与世俗苟合的高风亮节。
(3)隐语谐音双关
隐语谐音双关的功能在于,通过谐音暗示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运。《红楼梦》像一座迷宫,深妙难测。隐语双关,机带双敲,引导读者去探寻、去猜谜。
第五回,宝玉看到的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判词,大都是以隐语形式出现的,一语多意地预示着人物的命运。判词词曲:“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两首词曲都是在讲宝玉、宝钗和黛玉三者间的爱情悲剧。“停机德”指的是宝钗,“咏絮才”指的是黛玉。雪,即“薛”的谐音,指薛宝钗,兼喻其冷。而“林”中挂的“玉带”,“雪”里埋的金簪,暗示宝玉和宝钗终成婚。然而,宝玉的心却永远留在了黛玉那里,这是宝钗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
“金玉良姻”,指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宝钗有金锁,宝玉有玉。“木石前盟”,指宝玉与黛玉的爱情。黛玉前身是绛珠草,宝玉是玉石的化身。“晶莹雪”双关宝钗,“寂寞林”双关黛玉。曹雪芹以“山中高士”,双关宝钗品性的高洁。
曹雪芹十分善于运用人名的谐音,隐语暗示人物命运。甄英莲,确实“真应怜”,暗示她悲惨的身世。她本生于官宦人家,却从小被拐卖,又被薛蟠抢走,一生命运坎坷。让人可怜。冯渊,谐音是“逢冤”,注定要被薛蟠打死,隐语其可悲的下场。
细读大观园各处的名字,也都是隐语谐音双关。潇湘馆,隐语“消香馆”,梨香院,隐语“离乡怨”;蘅芜院,隐语“恨无缘”;怡红院,隐语“遗红怨”;群芳髓,隐语“群芳碎”。
就连四大郡王: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北静王,双关的是“东南西北,平安宁静”。显然,这是曹雪芹粉饰太平、为朝廷歌功颂德的一个假语。
语义双关,一语多义,既此亦彼,暗示情节发展,活泼小说语言,极力渲染气氛推进小说故事
语义双关,即利用语句的多义性,取既此亦彼的双重含义,在特定语境中构成双关。比起谐音双关来,语义双关更为常用。或一个词,或一句诗,或一句话,都可以双关到另一种意义和多种意义。含蓄自然,恰到好处,对刻画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活泼小说语言、渲染小说气氛,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1)“三春”语义引申
《红楼梦》中,“三春”出现过多次。三春本就有多义性,在特定的语境中,又引申出多种语义,构成双关。
第五回中的《虚花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春季三个月,即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在这首诗中,三春双关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同样在第五回中,元春判词:“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这里的“三春”,隐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里的“三春”,隐指元春、迎春、探春。勘破,为看破。在这里,一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好景不长,让惜春感到了人生幻灭的惨景。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后托梦于王熙凤,赠与两句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这里的“三春”又隐指谁呢?应该是指南明三帝。明朝在南京共有五帝:第一个即开国皇帝朱元璋(即元春),第二个是建文帝朱允炆。崇祯帝在北京自缢后,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南明有三帝: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永历帝朱由榔。芳,指明政权各派剩余势力。春天,生发生长的季节。木,旺于春,故春与木在五行属性中是同类的。朱姓明朝,十分迷信道佛两教,尤其是道教学说。自朱元璋起,凡命名须依次选用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为偏旁的字,五行相生,循环不息。南明三帝一监国的一头一尾都是春木属性的,又有“三春”之说。
秦可卿托梦赠语,表面上是讲历史典故,指南明三帝以后,明政权各势力就完结了,各自寻求各自的出路去了。实际上是暗指贾府败落,三春姑娘将各奔东西。
(2)既此亦彼的双关
借此说彼,一石双鸟。也叫作“一击空谷、八方皆应”,或叫作“一笔两用”“一只笔作千百支用”。说眼前的事,双关背后的事。借一件事,道出两件、多件事。或寥寥数语,便引起一连串念头或情感。这也是佛家辩证说法,既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又是这样又是那样。
第七回,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地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金钏儿笑道:“我也是这们说呢。”真可谓,一击两鸣,二人之美,并可知矣。
第二十八回:宝玉看见宝钗雪白胳膊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不觉就呆了。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哪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
林黛玉临时诌出来的“呆雁”,表面上说的是天上的“呆雁”,实际上话里头挖苦的是宝玉这个出神地看着宝钗、忘了接香串子的“呆子”。黛玉这个双关语,醋意浓浓,言语尖刻。如此讽刺见到姐姐就忘了妹妹的贾宝玉,信手拈来,妙趣横生。
第六十五回,贾敬丧事期间,贾珍、贾琏都惦记着尤二姐、尤三姐。这天晚间,贾珍、贾琏先后前去探望。贾琏的心腹小童隆儿拴马时,见已有了一匹马,细瞧一瞧,知是贾珍的,心下会意,也来厨下。隆儿才坐下,端起杯来,忽听马棚内闹将起来。原来二马同槽,不能相容,互相蹶踢起来。隆儿等慌忙放下酒杯,出来喝马,好容易喝住,另拴好,方进来。
这里的“二马同槽”,一箭双雕,形象精准。原意指两匹马不能拴在同一个槽里,实则双关暗指贾府二公子,讥讽和调侃他们臭味相投,牲畜不如。
第七十七回,灯姑娘调戏宝玉。笑道:“我早进来了,已叫婆子去园门等着呢。我等什么似的,今儿等着了你。虽然闻名,不如见面,空长了一个好模样儿,竟是个没药性的炮仗,只好装幌子罢了,倒比我还发讪怕羞。”
灯姑娘所说的“没药性的炮仗”,显然是语义双关。如果直接笑话宝玉是个不中用的男人,未免有些锋芒毕露,有可能也会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这里灯姑娘的说法采用了委婉、暗示性的表达技巧,达到了一语多意的效果。
第九十六回,黛玉听得宝玉要娶亲,顿迷本性,半痴半疯地去见宝玉,宝玉也正痴迷。紫鹃劝黛玉道:“姑娘回家去歇歇罢。”黛玉道:“可不是,我这就是回去的时候了。”
这里的“回去”一词,既指回家,又指人生的最后归宿——死亡。
(3)歇后语双关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只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歇后语是典型的语义双关的表现形式,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第六十回,芳官将茉莉粉当蔷薇硝给了贾环,遭到赵姨娘的辱骂。芳官那里禁得住这话,一行哭,一行说:“没了硝我才把这个给他的。若说没了,又恐他不信,难道这不是好的?……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呢!”
芒官是在借助歇后语双关,讽刺打击赵姨娘。意思是你我都是奴才,只不过是位置的不同而已,你凭什么在我的面前装腔作势?
第三十回,宝钗听了正郁闷着。黛玉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赔不是。”
李逵骂宋江,是因假宋江“抢”了刘太公的女儿。在李逵的眼中,好汉应该不贪美色,否则就不是好汉。后来发现骂错了,赶紧赔不是。这是《水浒传》里的故事。于是有了歇后语:李逵骂宋江——后来赔不是。宝钗引用歇后语,双关黛玉,意思是你别高兴得太早,宝玉迟早会来赔不是的。
第十六回,贾琏送林黛玉葬父回来,道问别后家中的诸事,又谢凤姐的操持劳碌。凤姐道:“我哪里照管得这些事来!见识又浅,嘴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作‘针。”凤姐故意引用民间歇后语,棒粗、针细——自比见识浅薄。“针”双关“真”,原意是把棒槌当成针来用,指人憨厚实诚,办事认真。在这里,凤姐还有向丈夫卖乖、诉苦的意思,比喻自己是一个人没有心眼的人,很容易吃亏。一句话歇后语,说尽无数意思来。
形义双关,相形见义,用典、借事说话,语境与双关互为依托,用新的词义活泼小说语言和环境
形义双关就是依托语言环境,利用汉字的形体变化、字与字组合方式变化、字的含义变化等,用典、借事说话,语境与双关互为依托,一击两鸣,形成新的词义,活泼小说语言和环境。
(1)典故双关
文化语境是双关语产生的基础。《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诗赋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營造了最佳的文化语境,让双关语的运用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第三十回,宝钗受了宝玉的奚落,借小丫头找扇,机带双敲。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一词,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具有浓厚的汉语文化背景。这里借用此典故,旨在嘲讽宝玉得罪了黛玉之后,又要低声下气去请求黛玉的原谅,宝钗的“负荆请罪”实际上是对他们二人关系的一种讥讽。
第四十五回,黛玉与宝钗和解,交心谈心。宝钗劝黛玉不必感怀身世飘零、孤苦凄楚。宝钗笑道:“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司马牛之叹”出自《论语·颜渊》,司马牛是孔子的学生,他曾感叹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后来常以此代指没有兄弟。在这里,宝钗一语双关,在可怜黛玉没有兄弟的同时,也暗指“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等于没有。
第七回,焦大撒野醉骂贾府:“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爬灰”原为“扒灰”,暗指公公与儿媳妇私通。据清代《吴下谚联》载,神庙遍地,香火特盛。敬鬼神时,人们往往大量焚烧涂有锡箔的纸钱。日久天长,锡灰渐多,庙主将锡灰出售,倒能获得好价钱。消息传出,贪利之徒就往往到寺庙中偷扒锡灰。“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
第五十四回,贾府看戏是很热闹的场面。贾府两媳妇替贾母给鸳鸯、袭人送吃的。秋纹笑道:“外面唱的是《八义》,没唱《混元盒》,哪里又跑出来金花娘娘了?”
《混元盒》是明末清初的一部神魔剧,内容荒诞不经。金花娘娘是《混元盒》中的角色,暗谐打趣金鸳鸯的“金”,花袭人的“花”。一击两鸣,意在活跃场面气氛。
(2)喻事双关
即借甲事说乙事,或借甲乙事,说其他的事。在说事上做文章,指东说西,借古讽今,敲打讥讽。
第八回:薛姨妈留宝玉吃茶。宝玉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飐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了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丫环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她:“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林黛玉的这一段妙语,几乎全妙在双关语上,是一种爱之过切而失于偏狭的少女心情痛苦表达。把宝、黛、钗三者的关系,以及黛玉妒忌的内心世界,含蓄而又锋芒的性格,机智的头脑和“比刀子还快”的利嘴,展现得淋漓尽致。
黛玉将“吃酒”和“送手炉”两件事“双关”起来。“你”表面上指雪雁,实际指宝玉;“他”表面上指紫鹃,实际上指宝钗。明说雪雁把紫鹃的话当“圣旨”,暗讽宝玉对宝钗的话言听计从。利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人物之间各自不同的关系,指着秃子骂瞎子。
同样在这第八回里,宝玉、黛玉两个人在宝钗家里喝酒,到了回去的时辰,黛玉因问宝玉道:“你走不走?”宝玉乜斜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黛玉听说,遂起身道:“咱们来了这一日,也该回去了。还不知那边怎么找咱们呢。”
细读这两人的对话,说是回家,却语带双关,语境广阔。试想,在这人世间里,又有什么情感比这一句更真诚呢?你要走,不管去哪里,我都会和你一同走的!
第五十七回,岫烟把衣服当了。宝钗笑道:“这闹在一家去了。伙计们倘或知道了,好说‘人没过来,衣裳先过来了。”岫烟听说,便知是他家的本钱,也不觉红了脸一笑,二人走开。
邢岫烟家境困窘,天气乍暖还寒,就换了夹衣,把冬衣当了。而“恒舒典”正是薛家的。岫烟生得端雅稳重,知书达礼,被薛姨妈看中,央求贾母作媒说与薛蝌,后嫁给薛蝌。于是,就有了宝钗的“人没过来,衣裳先过来了”的双关语表达。
(3)形象双关
所谓形象双关,是建立在字义基础上的形象表达,也叫对应表达。从汉字的本义引申开来,形成一种隐语的意象表达,形象化地双关出另外一种意思。
第六十五回,贾琏的小厮兴儿评说荣国府。说到林黛玉、薛宝钗,兴儿说道:“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得去,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这里的形象表达落脚于一个“吹”字。用“吹倒了”,双关出“多病西施”黛玉,用“吹化了”,双关出“雪堆出来的”宝钗。由此,一下子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简明干净,生动有趣。
贾府的四春分别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连起来读,就是“原应叹息”,感叹短暂的青春年华,叹息她们的悲剧命运。
按照贾府一主三仆的规矩,元春应该有三个丫头,可是只有丫头抱琴随元春进宫。第十八回中,元妃省亲时,提到“又有贾妃原带进宫去的丫鬟抱琴等上来叩见,贾母等连忙扶起,命人别室款待”。有学者分析,跟随元妃进宫的另外两个侍女,可能叫“琴终”、“曲终”什么的。
二姑娘迎春的三个丫头分别是棋局、司棋、绣桔。唯有绣桔出场不多,每次都是替迎春收拾残局。三姑娘探春的三个丫头是书墨、侍书、翠墨。四姑娘惜春的三個丫头是画屏、入画、彩屏。
如果将贾府四春的丫头各选一个常出镜的,分别就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双关意义就是古代四艺“琴棋书画”。如此暗喻了她们主人的爱好特点,很形象化、艺术化。
(4)析字双关
析字辞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汉字是拼形文字,它是由不同的偏旁、部首和部件组合而成。许多汉字都是字中有字,在会意字和形声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借形析字,正是利用汉字的音、形、义特点,将汉字进行分解离合,由一义为多义,从而提升强汉语语言的艺术性和表达效果。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汉字意义上的多义性,或代换,或牵附,或演化,以达到析字的目的。或利用汉字可以分析的特点,对字的结构(部位或笔划)进行增损离合,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而产生另外的意思,达到修辞的效果。
在《红楼梦》诗句中常运用这种析字的修辞格,把所用的字析为形,音,义三方面,看别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连,随即借来代替或随即推衍上去。析字能变换字义,产生趣味,增加语言表达能力。“衍义析字”以意义言,由于字义的相似或相反,可由联想而牵附。
运用析字的修辞手法,能变换字义,产生趣味,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显示着作者高度的语言艺术技巧。使作品多一份曲折,多一份含蓄,多一份幽默,多一份情趣。
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副册》: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云:凡鳥偏从未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是一则析字双关语,此诗概括了王熙凤的一生。“凡鸟”正是王熙凤的“鳯”,“一从二令三人木”乃是拆字法,当指王熙凤生活经历、生活态度和结局。“一从”指凤姐嫁给贾琏为妻从夫,“二令”指嫁到贾府以后,她听从贾母和王夫人的命令。“三人休”即“夫休”指凤姐的结局,最后被休。这暗示了贾琏对王熙凤的态度,由听从,到冷淡,到休弃,这就是析字修辞中的赠损法。
第二十二回,贾母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念道: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这里的“站树梢”与“立枝”是同义,用“立枝”来代换“站树梢”就不难猜出贾母所出的谜语了。当然,这里还涉及到了析字法的另外一种方法,也就是谐音析字里的借音,“立枝”与“荔枝”谐音,这则谜底答案就为“荔枝”。同时,谜底“荔枝”,又可谐音为“离枝”。通过这种析字手法,贾母谜底的寓意在于暗示将来所谓的“树倒猴狲散”,也有暗指贾母处于最高地位的太上家长。如果用这句俗语来比喻,贾母恰似一只站在树梢头的老猴狲。
这里的换话达意,叫做代换。是利用同义异词现象的一种措辞法。
第四十五回,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说:“哪里来的渔翁!”……黛玉笑道:“我不要它。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儿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度,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得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这里是利用“翁”与“婆”的对立承接关系,承上文“渔翁”,脱口仿造出“渔婆儿”,“渔翁”和“渔婆儿”恰巧成一对儿,暗含了黛玉与宝玉的爱情关系,微妙而含蓄的刻画了黛玉的心理活动,显得十分幽默、风趣。
第九十三回,一日贾政早起刚要上衙门,得知门上贴着一张白纸。贾政道:“拿给我瞧。”贾政接来看时,上面写着: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出新闻。
“西贝草斤”是典型的借形析字,“西贝”合为“贾”字,“草斤”合为“芹”字,这里所指的就是贾芹。“草”字隐含着对贾芹的嘲讽和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