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基层政府采购审计策略研究
2019-10-30王海斌
王海斌
摘要:文章在信息化背景下对于基层政府采购审计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介绍了采购审计工作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为提升基层政府采购审计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信息化;政府采购审计;基层
信息化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使信息处理的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对于基层政府的采购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了政府采购审计的具体方式。
一、基层政府采购审计重点和内容
国家机关和相关的事业单位组织在符合标准,集中资金情况下进行的采购、服务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政府采购。采购方式主要包括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公开招标,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查询等采购方式。审计重点主要包括政府采购的合法性,效率和合理性。“国家采购法”明确规定,在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和控制机制的过程中,政府采购有关部门应当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国家审计机关的舆论监督。因为基层政府部门在采购管理方面意识薄弱,这项工作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比较多,行业广泛,多样化。要有效实施政府采购审计,必须对政府采购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以遏制和防范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的现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政府采购质量。
(一)政府采购预算的合法性
要保证审查采购预算的科学合理性性,对于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要进行处理和检查包括预算编制、报告、审查、发布、调整等,采购部门和预算部门是否实现了良好的互动沟通;重点关注采购预算的报告批准内容,并根据部门预算和采购预算进行編制处理。
(二)政府采购计划的合理性
为了实现政府采购计划的合理科学性,对于基层政府建立的采购计划要进行重点关注,核查编制、上报的相关环节。同时对于审计的机构进行定期的检查,是否按照规定履行基本职责。政府采购资金的来源是否合法,截留转移、挪用资金、扩大规模的现象是否存在。
(三)招投标过程的合法性
要保证招标过程的合法性,就要关注招投标人员是否达成了约定,对于报价进行人为的哄抬,或者存在在招标过程中轮流中标的现象;投标人员在进行项目投标前是否内定了中标人;投标人员是否在开标前公开招标,或协助投标人员更改报价;投标人员是否已预先批准投标人员或向投标人员公开投标;投标人员是否同意投标人员降低投标价格或提高投标价格,中标后再赔偿投标人员和其他行为。
(四)非公开招标的合规性
这种形式下的采购方式一般包括单一来源采购和竞争性谈判。在这之中竞争式谈判是在招标后没有合适的招标商和相关人员的情况下,为了开展招标的项目通过具有竞争性的谈判工作对于招标商进行确定。招标人员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要进行充分了解,分析不能吸引供应商的原因,对于招标的采购文件进行仔细阅读,鉴别项目和供应商的真伪。同时要检查招标项目是否存在技术复杂性,对于项目实施情况要进行了解,目的在于最大程度还原项目政府采购方式本质。
(五)政府采购的效益性
对于这项内容的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政府机构的规模和人员素质进行评估,和时代发展的需求相符合。其次,审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对于固定资产使用的时间和没有使用的原因进行了解,通过合理的检查计算出没有有效运用固定资产所造成的损失。最后,审计政府的采购审计范围,对于预算进行细化处理,缩减资金流通的繁琐步骤,提升资金的使用率。
二、信息化对采购审计的具体要求
在《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为了有效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要推进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在审计实践中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方式和手段,实现数据信息的综合利用,提升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创新电子审计技术,保证审计工作的能力、质量和效率”。信息建设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技术人员应该对于审计的内容和过程进行深刻了解,基层审计机关在此基础上要加大数据技术、电子审计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升分析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保证政府采购统计工作的质量和基本效率。
(一)审计内容要求
在政府采购审计信息系统中,应用程序会自动执行数据处理工作,几乎不会出现计算性的失误。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产生错误或被恶意篡改,计算机对于错误的信息就会进行自动化处理的工作,从而给出错误的计算结果。因此,审核员不仅要审核计算机的处理系统,还要立足于整体功能的运用上,对于其他方面进行审核和有效处理,包括应用审核,系统维护功能审核,数据审核,账户审核和应用环境审核。
(二)审核员要求
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师完全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新形势下难以处理政府采购审计工作。信息审计系统不仅要求审计师具备丰富的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还要熟悉审计政策,审计制度和其他经济法律,还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特殊需要,充分理解和巧妙运用信息审计系统。熟悉信息审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和各种会计数据处理方法。
(三)审计技术要求
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审计的过程过中,审核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会计数据进行调查,并采用调查,审核,分析比对和验证等方法进行抽查。目前信息审计系统通过 建立的凭证、信息数据能够实现基本的打印工作,但在这之中所包含的数据信息也只是系统中的一个部分。由于相关工作的计算过程比较简单,因此没有进行实际的打印工作,这对于审计核实工作来说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基础状况下,就要借助相关的审计技术,快速,有效,准确地使用该系统对各类数据文件进行审计,审查,整理,分析,计算和比较。
(四)审计线索要求
政府采购的审计线索也包含了基本的凭证和账簿信息。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以原始凭证为依据,对于报表中的数据信息进行追踪核查,根据需要进行分解,能够通过运用的状况反映出是否符合政府审计工作的相关要求,同时对于这项活动的合法性进行检验。随着互联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相应的数据信息更多的储存在网络中,造成了审计工作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最初建立系统的阶段,对于审计的实际需求就要进行充分考虑,将权限合理的分配到操作和管理人员的手中,留下线索和根据,方便日后工作中进行核查处理。
三、基层政府采购审计策略
政府采购审计是一项综合审计监督项目,具有较强的政策,专业性和技术性。审计工作除采用传统抽样审核,定性定量分析,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等一系列审核技术和方法外,还需要结合基层政府采购的特点,对于采购情况进行跟踪处理。在所有重要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可以实现预期的审计结果,促进政府采购政策的实施。
(一)促进审计理念更新
在原先的审计模式下,基层政府的审计人员审查采购相关工作和事宜主要依托于手工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实现了计算机软件的大规模应用,对于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但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例如数据资源匮乏、审计方式落后、分析数据的方式比价单一,因此审计数据分析一直作为辅助方式存在。传统审计模式下政府采购审计工作的范围只是对于采购事项的真实有效性进行审查。随着信息建设的进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审计环境,为收集审计数据信息提供了帮助,使得审计应用层次更高远、思路更加开阔,促使审计理念也要全方位更新。
(二)延展审计重点和范围
在原先的审计模式下,基层政府采购审计的内容为编制、执行采购计划,对于实施的状况进行了解。随着信息化的进步发展,基层政府的采购目标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新的发展形势下,采购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原有模式下的工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层政府的执行和绩效情况。
(三)完善审计组织模式
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审计组织管理方法逐渐发生了改变,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成了静态和动态审计结合的方式,单獨的现场审计方式也变成了现场和网络审计结合的方式,审计的内容扩大了范围,从审计单一事件到多个事件的审计工作,充分结合了审计前和审计后的工作。通过审计工作建立了数据综合应用分析的组织结构模型,主要负责收集和整理数据,再进行统筹分析,提出审计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集成执行中心负责现场实施,密钥跟踪和扩展验证。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建设的进步和发展,政府采购开始逐年增长,采购审计的模式也有所改变,特别是基层政府的相关部门采购的数量开始大幅度上涨。与此同时,受到信息化的影响,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要积极探索政府采购审计的有效措施,在国家治理进程中推动审计工作的进步和发展,保障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文华,黄费连.信息化对政府采购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招标,2017(12).
[2]鲍朔望.大数据环境下政府采购审计思路和技术方法探讨[J].审计研究,2016(06).
[3]戴永胜.浅谈政府采购审计[J].审计与理财,2017(02).
(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