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2019-10-30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宫腔镜肌瘤黏膜

曹 磊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妇科,山西 大同 037003)

过去,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是基于开放式手术,但并发症多,创伤大[1-2]。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宫腔镜电切手术微创黏膜下子宫肌瘤清除已迅速发展。本研究分析了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应用及预后,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28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宫腔镜组140例,年龄21~45岁,平均(34.79±2.89)岁。对照组140例,年龄22~47岁,平均(34.21±2.45)岁。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开腹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宫腔镜组选择宫腔镜电切手术。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常规检查,并了解子宫肌瘤情况,包括位置、大小等,术前4小时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置入,并硬膜外麻醉,膀胱截石位,将宫颈扩张,给予电切镜置入,根据子宫肌瘤类型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B超监控下切除,确保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1.3 指标

分析手术失血量、手术的平均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监测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4.0软件,t、x2检验进行计量、计数数据的处理。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监测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分析比对

治疗前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宫腔镜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手术失血量、手术的平均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分析比对

宫腔镜组手术失血量、手术的平均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失血量、手术的平均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分析比对()

表2 两组手术失血量、手术的平均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分析比对()

2.3 两组并发症分析比对

宫腔镜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3 讨论

目前宫腔镜的手术方式逐渐广泛应用,宫腔镜有微创性,可明确了解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情况,实现彻底清除的目的,并有效保留子宫生育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改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生存质量[3-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宫腔镜组C反应蛋白监测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手术失血量、手术的平均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手术效果确切,创伤轻,可控制炎症,减轻疼痛,缩短康复进程。

表3 两组并发症分析比对[n(%)]

猜你喜欢

宫腔镜肌瘤黏膜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