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评估》课程的教学设计
2019-10-30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胡雪飞
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胡雪飞
教学设计是每一位教师在课前必做的准备,它能让教师对课程内容和课程安排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通过教学设计让整堂课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教学设计的过程需要涵盖课程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在课程中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思考分析→活动探究→多次实践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损伤评估》课程为例,分享一些教案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在《损伤评估》的教案设计过程中,笔者采用了案例引入法导入本次课程的内容,通过展示板和任务板进行信息传递,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现场演示、小组活动等教学方法,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最后的总结中,运用了可视化的总结,让学生能对本次课程有直观的感受,深化了教学目标。
1 教学课程简介
《损伤评估》是汽车涂装常规工艺中的基础课程,它是确定车身修复方案的基础。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学习了涂装的基础知识,了解漆膜的类型和漆膜的结构,对涂装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而损伤评估则是对涂装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为后续选择维修方案及维修方法提供了依据。
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有:漆膜厚度评估,面漆类型评估和油漆类型评估。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漆膜厚度、面漆类型、油漆类型的评估方法。能对车身表面进行有效的损伤评估。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标准的评估工艺进行评估,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操方法的培养。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企业工作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
4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油漆的组成、漆膜结构、面漆类型等知识,他们全面认识了油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但理论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还不够,笔者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漆膜厚度评估、面漆类型评估、油漆类型评估,在上述3个项目中,面漆类型评估不能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去判断,是本次课程的难点。
6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教学法。采用小班化教学,共分成4组,每组4人。组长负责组员的纪律及任务组织等。通过小组合作,让组员积极参与,小组内分享各自的看法和建议,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也有利于后续的学习。
(2)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布置课程任务,并将任务清晰地展示出来,学生能根据任务描述进行实际操作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7 教学过程
采用课前→课中→课后混合式教学,课中采用教师提问激发兴趣→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实操→总结等方式展开教学。
(1)课前。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发布“如何对漆面进行损伤评估?”的问题(图1),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在讨论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课前发布问题,可以让学生提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了解学生的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微调,以获得较佳的课堂学习效果。
图1 教师发布问题(截屏)
(2)课中。教师播放汽车漆面起泡的视频,并提问: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漆面问题?学生观看后进行抢答。教师总结:漆面状况需要通过专业的手段来评估,引出新课内容,通过该环节,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本次的教学目标。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展示板讲解漆膜厚度、面漆类型、油漆类型的评估方法(图2),并将漆膜厚度、面漆类型、油漆类型的知识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案例讲解,明确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图2 教师课中利用展示板开展教学
教师通过演示漆面的评估方法,强调漆面评估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评估方法并初次接触本次课程的难点。通过对实车进行漆膜评估近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并通过实操让学生体验企业评估岗位的工作。
通过分组的实际操作,学生对评估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小结反馈,组与组之间相互点评。最后,教师利用展示板,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系统回顾了本次课的重点漆膜厚度、面漆类型和油漆类型的评估方法。同时让学生拍好照片留存,以便记忆。
(3)课后。学生利用手机在网络平台进行考试,对本次课的课程内容再次进行复习,突出了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8 教学效果总结
在信息传递部分,笔者以视频作为切入点进行信息传递,让学生先观察视频中操作人员操作的细节,再进行可视化知识点的讲解,直观地传递了重点内容又不至于枯燥乏味。在信息传递的准备上,笔者通过展示板进行关键点的传递,避免课上说空话、废话,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在课中运用了生活中的案例,以客户角度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改变了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的想法,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满足将来的岗位要求,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操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本次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说明学生均较好的掌握了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程从开场到总结,均采用了可视化的教学方法,其好处是内容可以长时间保留,在课上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看、做,这样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需要记忆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拍照、课后记录等方式在教室内的展示板上都可以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采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及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