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胜男:写作能不能是一束光?
2019-10-29尤丹娜
尤丹娜
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南宋皇城遗址附近的蒋胜男工作室,符合我对江南小院的所有想象。南宋旧城古朴而安宁,顺着蜿蜒的马路一路走过来,进入白墙黑瓦包裹的两层建筑,历史感扑面而来,
眼前笑容温婉的蒋胜男也符合我对江南女子的所有想象。浅蓝色旗袍,领口绣着精致的梅花,笑起来眼睛弯成两牙月亮。
直到我们聊起历史写作,眼前的女子敛起笑容,月牙隐去,换作睿智的杏目,成了指点江山的女将军。
在《芈月传》的热浪席卷神州之后,这一次,由蒋胜男创作的小说《燕云台》改编的影视剧也已经开机。这部以契丹萧太后为主角,讲述游牧部落建立王朝推行汉制的史诗般的著作,将被搬上荧屏。而她也将在一天之后前往北京,参加《燕云台》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名单”的发布仪式。
从晋江文学网上书写言情、武侠的网络作家“蒋猫”,到炙手可热的长篇小说《芈月传》《燕云台》作者、编剧,读者不断着迷于蒋胜男笔下的女性历史—不是市面上只有扑鼻脂粉气的滥俗宫斗,不是大肆篡改只余情爱的莺莺燕燕,更不是永恒的历史配角背景板,从芈月到萧燕燕,这些女性有属于自己的抱负和舞台,她们沉静敏锐、远见卓识,是历史长河中美丽也闪耀的星斗。
采访前,我本想和她聊聊女人如何写女人、女人如何写历史—这是她的作品留给大众的普遍印象。但细细谈下来,我才发现自己的预设有些局限。这从不是性别驱使下的选择,而是对历史叙述空白点本能的追寻与描摹,对符合时代精神个体的亲近与参照。
她是以笔为刀、拆解历史、重构一份生动拟态的法医,而不是顾影自怜、随意创作的画家。在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与温情叙述的表皮之下,涌动的依旧是一个走过改革开放年代的普通读书人面对浩瀚历史的虔诚发问与思索。
一面镜子
为什么是辽?为什么是萧燕燕?这大概是每一个打开《燕云台》的读者对故事背景、主角最初的疑惑。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这样的历史书写:某个大一统王朝作为模糊的时代背景,清官与贪官、改革派与保守派互相博弈,君臣内斗、权力倾轧争端不息,直到新的王朝更迭,再重蹈覆辙。若重点着墨在女人,则免不了无穷无尽的争宠缠斗、家长里短。
这种“超稳定”结构下的内部斗争,无论谁赢了还是输了,对今天的人来说,能够“以史为鉴”的学习作用都不大。输赢又如何?争执拉扯、铁蹄踏过,历史的车轮就能向前滚动了吗?
蒋胜男着迷的从不是这些內部斗争的碎屑。作为亲身经历改革开放的一代,比起反复描摹战争和倾轧,她更想知道在某个“大变局”面前,身处其中的人应该怎么做?站在历史和命运的十字路口,要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找到属于民族、属于个体的出路?
写作《芈月传》的时候,正写到秦楚文化差异,蒋胜男便模糊地感受到宋、辽、夏这一特殊历史时段对她的吸引。这段三朝共存、冲突又和解、汉族与少数民族彼此参照的时期符合她对故事生发土壤的期待,而过去的历史叙事对宋、辽、夏的演绎是忽视且图谱式的,单薄而片面:宋被描绘成昏君在世、忠臣报国无门;辽是脸谱化的坏人;夏则面目模糊、晦暗不明。
但宋、辽、夏为什么能够共存?这是她希望通过写作来解答的疑问。有时候,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不是怎样的冲突、对立,谁取得暂时的胜利,而是多元与共融。三朝有很多的空白可以填补,本身的冲突与融合又能够让人思考这其中的抉择,学习古人的智慧与思维模式。它们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可以照见彼此,也能够透过历史的尘埃让生活在此刻的人整饬衣冠。
从芈月到萧燕燕,这些女性有属于自己的抱负和舞台,她们沉静敏锐、远见卓识,是历史长河中美丽也闪耀的星斗。
这面镜子,蒋胜男希望它不只是冰凉的反射,更能拥有温情的光泽,亦能从各个角度,反射出历史的群像。写作一部有温度的历史小说,当然不可避免地要写一个主角,但主角更像是一艘船,载着时代与故事向前走。也因为有了这个个体的爱恨情仇,读者才愿意耐下心来,去关心那个离此时此刻很遥远的时代。
这艘船,可以是一位女性,当然也可以是男性。比起后天赋予的性别壁垒,蒋胜男在落笔时更在意的是,这个时代,哪一个个体来代表更合适?谁能够承载起航行的责任,将读者带到历史的镜面前?
《燕云台》里,萧燕燕成了这艘船。但历史的镜面前,不会只有她一个人的悲欢:萧燕燕的两个姐姐—野心深埋的胡辇、为爱痴狂的乌骨里,萧燕燕的父亲与好友,萧燕燕一生路过的君王、朝臣,甚至仅仅是惊鸿一瞥的某个小配角,他们不是彼此的敌人,而是彼此的镜子,折射在当时民族融合的十字路口,不同身份、位置的人面临的选择和他们背后的得意或失落。
如今,文字里的人物将更为具象立体地在荧屏中得到演绎。蒋胜男主控剧本,也十分认可男女主角的“精气神”,她期待更多的观众借着影像时代的便捷,乘上萧燕燕的这艘船,走到历史的镜前。
一艘船
历史的船帆不只载着读者渡过波涛,照见自我,也能带领写作者突破茫然,遇见大海。
以武侠小说在网络文坛声名鹊起之后,2004年,蒋胜男参加了一场国内武侠小说的发布会。她和另外几名武侠小说作者坐在台上看着台下的100多家媒体,身处喧嚣之中,她忽然感到了一丝恐惧:一直写作武侠小说的话,大概这里就是尽头了。再往前走,走去哪里?写作的尽头是茫茫迷雾,湖面弥漫着水汽变得模糊不清。
一直以来,蒋胜男在主线为双人故事的武侠创作江湖中航行,她渐渐熟悉这一小块水域,知道哪里有暗道可探、哪里有捷径可走。但这一刻,创作的船帆行至入海口,浓雾散去,她看见了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她想去历史写作的汪洋中尝试一番。历史写作不再是武侠小说里高度浓缩的爱恨情仇,它是更大的框架,可以容纳下想要尝试的所有:诗词、戏曲、熟悉的武侠、擅长的言情……同时也是更艰巨的挑战:在浩瀚的历史面前,个人原有的视野和想象是如此狭隘。
写作本身是一个很透彻的过程,研究一件事情,想明白它,再演绎出来,通过纵横着的5000年,内心也在不断地被扩展。这个学习新知和“破壁”的过程令蒋胜男发现,其实最重要的甚至不是创作出一个怎样的故事,而是创作中带来的对自我思想的冲击与洗涤。
从前,蒋胜男是一个比较“宅”的纯粹写作者,不擅长社交,更恐惧主动承担社会事务。历史学习与写作中带来的广阔感让她鼓足勇气踏出一步:经历了“破”与“立”,这次会不会不同?
历史的力量沉静浑厚。蒋胜男发现,在这次与世界的接触里,她因历史写作学到的知识、进行的思考给了她另一双眼睛,可以让她对社会现实产生不一样的感触,而积极地接触社会生活,对写作又是一种极好的补充和丰满。在不断推开一扇扇新门、完成一个个新挑战的过程里,对庸俗和停滞的恐惧感鞭策她不断向前。
这种峰顶的恐惧、恐惧之后的成长感悟也反哺到了她的写作中。写作《燕云台》时,她将这份恐惧运用在萧燕燕从皇后到帝王的转变之上:当皇帝丈夫离去,围墙坍塌的时刻,更辽阔的苍穹近在眼前,是帝王之位的脆弱易逝与刻不容缓的改革变法催逼着她走到历史的聚光灯下,完成自己与辽共同的蜕变。
时至今日,蒋胜男在古代历史小说的创作中再次取得不俗成绩,创作的船又一次行至新的海域。今年3月,她决定开始创作连续剧《太太时代》的剧本,抛开中国古代史小说创作的成就桎梏,尝试叙写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温州企业中女性的选择,探索这群生活在她家乡的女性,如何在高速运转的时代路口重建生活、面对挑战。
新的港口,等待着她的征服和靠岸。
一束光
被取名“胜男”的女孩,大多承担着父母的某种不甘。
蒋胜男却是个例外。在连续拥有三个女儿之后,旁人对她的父母表示遗憾,这让她的母亲感到气愤:我的女儿胜过男孩,有她就很知足。这个名字里饱含着“有你足矣”的爱意,不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
蒋胜男有两个姐姐,母亲是标准的职业女性,拥有她的职业理想。父亲欣賞这份理想,大力支持并分担了诸多家务。和谐的家庭环境、骨肉相连的姐妹情谊,蒋胜男和许多幸福的孩子一样,曾以为这就是现实的全部模样。
蒋胜男发现,在这次与世界的接触里,她因历史写作学到的知识、进行的思考给了她另一双眼睛,可以让她对社会现实产生不一样的感触,而积极地接触社会生活,对写作又是一种极好的补充和丰满。
直到互联网兴起,村村通逐步实现,蒋胜男才发现,过去大量的农村女性在舆论场是不曾发出声音的。《燕云台》中,睿智骁勇如萧燕燕,也不得不面对权力分野下的姐妹离心;现实中,更多的女性囿于客观条件的围墙,无力拥有更广阔的视线,并不是所有女孩都能一直这样幸运,拥有爱与平等,获得教育和思考的机会。
如果一定要说自己在写作中偏爱勾勒女性人物的原因,蒋胜男小小的期待是,自己的写作能不能是一束光,穿过那漏洞百出的歧视围墙,为停留在旧观念的女性们带来一点光亮。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学可以伴着这根无处不在的绳索,将新信息、新知识、新思想输送给围墙那端,那些没那么幸运的女性。
即便是男性话语的中国古代历史,也依然有一二女性成功者,她们挺立在历史的潮头,是优秀女性的范本。“人的心是会见贤思齐的”,蒋胜男倾心刻画她们,让更多的女性从她的小说、从便利无碍的网络文学开始,在历史的优秀榜样中汲取力量,打破旧思维,成长强大,不再以“准妻子”的角色浑噩过活,也能够像她一般,拥有被爱和被尊重的权利,拥有坚强和独立的思想。
午饭时间到了。因为不想再重新涂一次口红,蒋胜男和摄影师商量先拍摄照片,再坐下来吃饭。蒋胜男的大姐将饭菜在桌上摆好,担心食物冷掉,一直催促我们快些来吃。
鱼、蔬菜、水饺,特意叮嘱的少油少盐,寻常而用心的午饭,是我和摄影师都暌违已久的家庭温馨。大姐问我:“你看过《燕云台》吧?是不是很棒!”语气里是满满的骄傲,而蒋胜男在旁边开心地品尝午餐,带着被亲人表扬后孩童般的喜悦。
因为她在写作初始的网络昵称是“蒋猫”,我特意穿了一件印有猫咪图案的短袖。只是江南已堪堪入秋,我不得不穿上会遮挡到图案的外套。离开时,我不甘心地把衣服上的猫咪指给蒋胜男看,几小时前轻声抱怨蚊子的娇憨女孩悄悄伸出触角,我们把严肃的谈话放在一旁,因为猫的缘故笑作一团。
历史冷酷,创作荒凉。但在丰沛爱意里成长的江南女子有很多的耐心、很多的理解、很多的共情,给历史里果敢孤绝的政治女性,给网络那一端期盼新知的姑娘,给每一个与之相逢的人。
被她握过的手臂兀自散发着余温,像历史的流云,送给我一个轻盈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