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江南,文脉家国

2019-10-29

南风窗 2019年22期
关键词:千古文脉家国

江南,是一个地域称谓,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自泰伯奔吴,黄河流域的先民一路往南,于太湖之畔繁衍生息,并与充满生命力的越文化逐渐融合。吴越崛起为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并不断向周边开拓交融,这是一种兼收并蓄的文化锻造过程,使得江南文脉得以千年流淌。在中古之后,江南文化愈发代表着中国的富庶和多彩,以及西方人对古老文明的美好想象。

从近代至今,江南又成为中国对接世界的前沿,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很大程度地塑造着百年以来的中国变革。如今,江南更是中国经济版图当之无愧的龙头。上海、浙江、江苏、安徽这三省一市,面积仅为全国的1/26,却创造了这个国家近1/4的经济总量。

实际上,中国的历史上并不缺乏人文荟萃之地,比如齐鲁巴蜀,也不缺少商业文化兴盛的沃土,比如三晋闽粤。但最终,江南地区成为这个国家人文和商业领域的集大成者或者说“最终赢家”。这是否是历史选择的必然?

按照经济地理学的解释,一个地区的繁盛归根到底是源于自然禀赋、人口密度等物质和社会条件。但回溯历史,我们更愿意认为人是一切的根本,江南的千古繁盛,植根于它独特的人文传统。这种传统之中,至少包含着三个比同时代其他地区更加突出的特征。

一是市镇文明。从宋朝的“城市革命”开始,江南一直都是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市、城镇成为了人文集聚的空间载体。和传统的耕读文明相比,市镇文明更加具有现代性的某些特征,诸如契约精神以及人的解放。这些特征催生了文化繁荣,并使得江南在近代以来,往往更加容易融入世界变革的大潮,得风气之先。

二是海洋性格。千年以来,苏浙两地因太湖的润泽而富甲天下。而整个江南更可以说是一块“三水交汇”的宝地:东临大洋,并分别有长江和大运河从东西和南北贯通。“江河大海湖”的地利促进了工商贸易的崛起,更重要的是,让这里的精英具有了“海洋性格”,他们开放而包容,对世界变革更加虚怀以待,并具有更加强大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

三是家国情怀。中国古代文明的繁盛长期以大一统的国家框架为根基,而江南一直都与政治中心密切相连,并在经济上成为中央政府的倚重之地。在科举时代,江南仕子沿大运河北上,无论国都在关中、中原还是华北,他们都充当着国家治理的栋梁。这种传统深刻地影响了江南的精英,千年以来,家国情怀融入了所有人的血液。

因此,在某种意义講,江南除了是一个地域称谓和文化符号之外,它更代表着一种价值。这种价值属于全体的中国人,它浓缩着乡土与家国,更面向世界和未来。

继2018年首届江南文脉论坛之后,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将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再次在无锡举办,“文脉传承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本届论坛的主题。文脉需要守护与传承,也需要不断发展,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推进,正是文脉传承与发展的良好契机。与此同时,区域长期的文化认同也必将推动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从而带动中国新一轮的现代化转型。

千古文脉,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千古文脉家国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思州千古梦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家国两相依
荏苒时光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千古一役 长平之战 发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