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类型学方法在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应用
——以开封双龙巷历史保护区朝阳胡同街区为例

2019-10-29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7期
关键词:双龙四合院院落

尹 赛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0 引言

开封双龙巷历史保护区处于古城开封的核心地带,是《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核心历史保护区。朝阳胡同街区是双龙巷历史保护区的一部分,位于保护区的东南区域,规划范围55 600m2。从清末至今,其街巷格局一直延续未变,保留有大量历史遗存,特别是四合院建筑在北方地区的民居中具有代表性,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产权的变更,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历史建筑逐渐老化,拆建、搭建现象严重,一些新建的品质不高的现代建筑也对街区整体风貌构成较大破坏。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居民对于改善生活的需求与建筑承载能力、建筑文化价值与使用功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

目前,该街区绝大部分都是居住用地,除1处小学确定保留外,其他行政办公用地和工业用地都在政府计划拆迁范围内。双龙巷历史保护区作为开封古城区历史遗存最丰富、保留最完整的居住区,其定位是保留主体的居住功能,并合理配置商业,发掘与提高文化附加值,成为集文、商、旅、居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时尚公共生活空间。作为双龙巷保护区内四合院格局保存较完整的朝阳胡同街区,尝试将文物保护、特色居住、时尚商业和四合院特色相结合,通过旧有四合院建筑的改造和改建,恢复旧城的活力,做到城市的有序更新和文脉延续。

1 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保护建筑破损状况严重

朝阳胡同街区在街巷肌理和院落格局上保存完整,但单体建筑破坏严重,有些院落甚至已经改变了原有空间布局。在原有地基上改建的新建筑均为水泥盒子式的简易房屋,不具有景观价值。

1.2 区域内道路连接不畅

该区域东侧和南侧为城市主干道,北侧双龙巷街为城市次干道,西侧侯家胡同为城市支路,外部交通顺畅。但区域内除朝阳胡同一条东西贯通道路外,南北向均为连接院落的小路,且十分狭窄,有的仅能容下2人并行。所以,在规划中有必要在尽量不破坏原有院落空间格局的情况下增加内循环支路,以增强道路系统的通畅性,特别是按照相关规范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

1.3 新建建筑如何做到历史风貌的延续

古城改造不同于新城建设,应遵循“有机更新理论”,即摒弃以往的大拆大建,而以发掘和保护旧城遗存与地方传统文化、保留和更新留存历史记忆的核心空间为主导,分层次、小规模地开发。除了保留朝阳胡同街区的文保单位、恢复一批格局完好的四合院建筑外,新建建筑和新的开放空间应融入原有的空间肌理中,达成一种新的协调和平衡,使新旧空间在同一地区共生。

2 有序更新的途径

“建筑类型学”作为一种方法体系,经常被用来指导城市改造发展中历史遗存的保护问题。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认为,建筑师总是通过某种原型来创造新的建筑,建筑师应剥茧抽丝地探索事物的深层结构,将抽象的类型通过具象的建筑表现出来。类型是一种法则,所以一种类型可通过多种建筑形式表现。罗西将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归纳为2方面:“类型选择”和“类型转换”。前者是从历史中对已有类型进行选择归纳,抽取出适应生活方式的建筑形式;后者是将建筑形式转换成新的类型,使建筑具有历史记忆和时代特征。在朝阳胡同街区的改造项目中,类型选择是通过提炼、筛选的方式对传统民居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对院落组群和院落单体2个层面的分析来抽取四合院的“原型”;类型转换是将四合院的“原型”进行适当的逻辑推导,以新的建筑形式展现出来。

3 类型学方法在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应用

3.1 宏观的院落类型分析

通过对朝阳胡同街区内的院落保存情况进行编号分析,可得出以下结果。

如表1所示,编号的97个院落中,13个院落或部分被列为不同层次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张钫故居为省级文保单位,其他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格局保存完好的院落34处,占34%,破坏严重的院落50处,占52%。区域内现存较完整一进院40个,二进院18个,三进院1个,其他不规则的院落39个。一进院是该区域的主体,平面形式较灵活;二进院主要集中在双龙巷南侧和朝阳胡同北侧,以对接形式出现;三进院目前保留的只有1例。

表1 宏观院落类型分析

3.2 微观的院落类型分析

朝阳胡同街区内的传统民居包括四合院、三合院、L形合院和不规则合院4种形式,其中又以四合院最多。一个典型四合院的形制有以下特征:中轴线明显、正房做中、倒座相对、两侧厢房对称分布。大型宅院的正房一般为五开间,小型宅院为三开间,厢房为三开间,院落南北较长的往往是两个三开间建筑并排作为厢房。在纵向组合上,对于东西较窄、院墙与正房山墙宽度平行的院子,两进院子连接的正房便演变为“过厅”,而对于东西空间开阔的院子,“过门”一般设在过厅山墙与院墙之间的隔墙中间;在横向组合上,一种是在主院一侧增加跨院,另一种是两座院落并列设置,组成更大型的院落组合。在院落的组合形式上,该区域的合院可概括为3种形式,即并列式、垂直式和对接式,如表2所示。

表2 微观院落类型分析

3.3 朝阳胡同街区的类型重组策略

作为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内的朝阳胡同街区改造,其首要内容是“保护”,对于文物单位要严格保护和修缮,对保存较完整的院落进行保留和恢复。剩下的破坏严重地区可作为开发用地,应在充分尊重街区和院落肌理的基础上来“填空”,使街区的空间形态在获得多样性的同时保持整体的协调性。这个过程也是类型学研究中的“类型转换”阶段,以图1中的A、B、C 3个地块为例分别提出街区类型重组的3种策略。

3.3.1 院落原型的修复

现有的院落建筑有些是基本保持原貌,但需加固和修缮。有些虽然历史建筑已经被拆除,但在其原地块上新建的建筑面是以原来的空间肌理为依据的,只需将这些建筑在布局与体量不变的情况下依照历史的构筑方式恢复即可。A地块为省级保护文物——张钫故居,原型为区域内少有的三进带跨院的院落类型。除了保留现存完整的正房和二进左右厢房及部分跨院建筑外,其余搭建建筑均应予以拆除。另外,将西厢房、跨院、门楼、倒座房建筑进行恢复,以保持完整的院落肌理。恢复后的故居不仅使文保建筑得到修缮,而且可进一步进行展陈设计,吸引游客。

3.3.2 院落平面肌理的填空

在院落空间格局完整基础上,需在不破坏空间肌理的情况下,对道路系统进行重新规划设计,通过步行系统串联各个功能分区,并增加微循环使人流集散更加畅通。结合建筑的功能需要,对剩余区域进行原型的填补。B地块位于朝阳胡同北侧,为4组并列式排列的二进四合院,因为规划有南北向的支路穿过,所以将其中破坏较严重的一组拆除,空余土地设计为南北向的出入道路,并拓展邻近一组二进四合院,使其成为二进带跨院的院落格局来进行空间的“填空”,使院落的边界和可达性更明确,为进一步拓展院落的商业功能提供空间条件。

3.3.3 院落形态的整合重组

在类型学方法中,原型可作为建筑设计的“参照物”,通过不断重复再现,使群体建筑取得高度的一致性。但过多的重复会削弱建筑的多样性,使空间乏味、平淡,所以在设计中还要懂得整合创新,并结合建筑的功能要求将原型转换为多样的建筑形式。C地块处于规划区域的中心,现状由一栋3层居民楼和一些不规则的院落构成。由于南北道路不通畅,形成尽端死角区域,地块构成也不完整。所以,通过打通内部道路,地块价值得到提升,不仅是重要交通轴线的交接点,还可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来利用。规划中通过建筑的围合与建筑形式的创新,使其能满足街区旅游接待、餐饮和娱乐的要求,同时地块的空间肌理也与之前保持了一致性。

图1 街区的类型重组

4 结语

历史街区的更新是每个古城在现代化进程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如果处理得当,不仅作为文化载体的古城空间肌理能够得到保护,而且有可能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亮点。在设计中,一定要本着循序渐进、有机更新的原则,并且充分尊重本地建筑特色和地块肌理的完整性。本文以历史院落的空间改造作为出发点探讨历史街区的改造,但在实际执行中,还会有很多其他因素对落地方案的实现施加影响,特别是在商业开发中的利益兼顾问题。要在合理规划、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引入商业的模式作为补充,这样才能保证历史街区的长远发展利益。

猜你喜欢

双龙四合院院落
金华远方·双龙宾馆
院落(外二首)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双龙集团有限公司
四合院下的宝藏
“华龙”“玲龙”——中核集团“双龙出海”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院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