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是周长”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9-10-29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徐梦瑶

小学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卡纸周长长方形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 徐梦瑶

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然而我们的学生都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准确理解数学的本质意义还是比较困难。因此,概念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丰富的活动来体会理解周长的含义。

一、对教材的研讨与解读

本单元内容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了更好地了解“什么是周长”这节课的教材意图,我们从不同教材的比较中,寻找其背后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每位同学参与到其中来,通过反思、内化、运用等数学活动,学生自主反省经验、改造经验、丰富经验,从而有效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意义。

二、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激活经验,模糊表象

师:你知道什么是周长吗?

生:外面的线;一周;轮廓;一圈……

师:你们似乎都有“一周的长度”这个意思,那到底什么是一周呢?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生:长方形这样一周。

师:老师这儿刚好也有一张长方形的卡纸,试着来指出它的一周。

生1指到长方形里面进去了。

师:他这样指,你同意吗?

生2沿着卡纸的边指的,指了一条边。

师:哦,原来要沿着卡纸的边,我们可以叫是“边线”。

师:它的周长只是这一条边的长度吗?

学生思考后指了四条边。

【分析与思考】教师在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回忆起关于长度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回答,去除非本质意义,抽取其相同属性,即一周。有了这样的领悟,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有效转化;同时也让学生的认知基础更加接近了。学生通过经验到数学的对接,从领悟到转化,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在它们的脑海里就初步形成了一个模糊的表象。

(二)活动体验,概念辨析

师:像刚才这位同学这样,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最后回到起点,这就是长方形卡纸的一周。

师:那我从这个点开始呢?(不是顶点)你认为可以,那你上来指一指。

生一只手做记号,一只手指周长。

师:真聪明。所以无论从哪个点开始都可以,只要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最后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师:老师也想来指一指。瞧!我从这儿开始,到这里结束。(见图1-1)

生:不对。

师:怎么不对了?

生1:没有回到起点。

师:好,我继续指。(见图1-2)

师:怎么又错了?

生2:指过头了。

师:哦,原来要从起点出发回到起点,不多也不少刚好一周。

师:最后再给老师一次机会。(见图1-3)

师:怎么还是错?

生3:没有沿边线。

师:分析得真好,伸出你们的手指,让我们一起再来指一次。(见图1-4)

师:知道了长方形卡纸的一周,那它的一周到底有多长?用手势比划一下吗?

师:谁估得比较准呢?

演示:把这些边线手拉手。

采访估得比较准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感觉长方形一圈好像就是这么长。

师:是的,其实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应该是这四条边的总和。

采访估得不准的同学:为什么估短了?

生2:我只看成了长方形的长。

师:现在你明白了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了吗?

板书: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分析与思考】这个环节的设计,教师主要想体现两点:一是对“一周”的建构。以几个错误的例子,让学生明晰一周的概念本质。二是对周长的建构。以问题引领的形式,让学生初步建立周长模糊表象。“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长方形卡纸一周到底有多长吗?”这个环节的设计,首先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一周概念的理解;其次是为了了解学生对长度的空间感知;最后教师还在这里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把一周的边线拉直就是以前的长度知识,在长度的概念基础上认识周长概念,周长概念能够得到有效同化。

(三)发展本质,完善概念

师:请你描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反馈错误:

师:这里有两位同学的描法,你支持谁的想法?

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要沿图形的边线描。

师:根据你对周长的理解,你认为这个图形(角)有周长吗?你是怎么想的?

图1-5 学生的投影作品

生1:有周长。

生2:没有周长。

生3:我也认为没有周长,因为它有开口,所以没有一周。

师:那你能把它变成一个有周长的图形吗?

图1-6 学生的投影作品

师:原来只有没有缺口的图形才有周长。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封闭图形。

师:现在谁来说说什么是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闭图形的周长。

【分析与思考】 想要准确把握“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不仅需要丰富的正例来支持,还需要通过与反例进行比较,剔除其非本质属性,从而理解概念的本质意义。原来的教材在给学生周长的封闭的概念的时候,是直接就给出的,而在这里,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材,如兔形、半圆形、有部分重叠的图形、角等等。随着角的出现,一个新概念“封闭图形”出现,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进一步突出周长的本质属性,即一周的长度。同时通过描一描这样的基本操作活动,加深对概念的本质理解。

(四)变式练习,深化理解

师:知道了什么是周长,接下来我们要来比周长。

课件演示:从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小正方形。(如图1-7)

师:哪幅图的周长长一些?

生1:第一幅图长。

生2:一样长。

师: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1.数方格的方法。

师: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2.移一移。

图1-7 挑战练习图一

生3:可以把第二幅图的边移一移,就变成第一幅图了。(生演示)

课件演示:从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三个小正方形。(如图1-8)

师:现在呢?哪副图的周长长一些?

生4:一样长。也可以把第二幅图的边

图1-8 挑战练习图二

移一移变成第一幅图。

课件演示:从一张长方形纸中间剪掉一个正方形。(如图1-9)

师:这样剪呢?原来的长方形相比,哪幅图的周长长一些?

生:第二幅图的周长长。

师:怎么不一样长了呢?

生:我也是移一移的。发现第二幅图形的周长长。(生演示)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分析与思考】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变式练习,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质意义。一些不规则图形的转化,通过“移”“补”的方法转换成规则图形,是图形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也应该教给学生。设计这样的练习,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意图:一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直观体验感悟周长的意义;二是运用新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应用能力;三是概括提炼题型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知识不是静态意义上的,而应该是属于动态意义上的,只有在动态的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方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

三、我们的再思考

回顾对“什么是周长”的教学研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在这节课里,学生不仅准确地理解了“周长”概念的本质意义,而且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思考的快乐,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磨课的过程中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教学“周长”的起始课是否安排计算?相信很多教师也和我一样对这节“周长”起始概念课的计算产生疑问,那么这节课是否安排计算呢?最终,我们只是在拓展练习比周长的时候,添加了格子背景层,学生可以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两幅图的周长,初步体验周长是个量。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对“什么是周长”的教学思考仍在继续……

猜你喜欢

卡纸周长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卡纸小老鼠
用扑克牌摆长方形
小长方形找朋友
分类数 不出错
可爱的卡纸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