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愿意成为山里孩子生命中的一束光

2019-10-28张建华

人民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日记孩子学生

张建华

做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给予孩子成长、成人、成才的精神给养和童年快乐,是我这个从教26年、有22年班主任经历的“老班”对班主任工作的最高追求。

身教育人,做学生全面发展的陪伴者

1993年7月,我从河北保定师范毕业后,回到我的家乡——申平县最偏远贫困的大台乡坊里村任教,包班教四年级。服务老路渠、东台、瓦窑、亭子沟、苇子沟、坊里6个村的坊里小学,简陋的土坯房四面漏风,旧桌子、板凳“弱不禁风”。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的教学热情。语文、数学、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所有课程我全部“承包”。我把在师范学的体育游戏、韵律操搬到体育课上,学生锻炼身体快乐健康;学校唯一的一架“高大上”的脚踏琴成为音乐课的好伙伴,师弹生唱喜乐洋洋;美术课上,孩子们与从未谋面的素描、剪纸、手工交上了朋友,创意飞扬……看着孩子们如花儿般灿烂的快乐笑容,我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一天7节课,奔波、劳累着,开心、快乐着。

3个月后的一天,我的嗓子突然“罢工”,发不出音,说不出话,又痒又疼。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自己的嗓子好不了是小事,耽误学生的学习可怎么好?我一边喝着村医开的药,一边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无声课堂”教学。每到上课时间,我就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检测试题,一字一字抄写在黑板上,借助“哑语”手势教孩子们。懂事的学生认真地自学、复习、练习,不会的问题互教互助……那年期末考试,我所教年级的单科成绩均取得了全乡第一的好成绩。而我,直到考试结束后,才到50多里外的县城医院找医生看嗓子。

只要孩子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我用“知识琼浆”乐此不疲地培育着全面发展的孩子,也用人格魅力创造着香甜可口的“开心果”。

每天放学后,我坚持到各个村做家访。路上,我一边和孩子们谈心聊天,一边和他们捡路边的木柴,带回家让家长烧火做饭。两个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我每月90元工资,却把自己当“大款”,帮孩子交学费,为孩子重返课堂陕乐无限。

洪水泛滥的夏季来临,90多斤的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背孩子们过河,送他们回家。有时洪水太大,我就把回不了家的孩子带回自己的家,陪他们写作业、辅导功课。

农忙季节,总有一些孩子因为家里缺少劳动力,被父母拉去干农活。为了不让孩子落下功课,我号召全班同学成立互助小组,把语文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一边帮父母割小麦、掰玉米、刨红薯、拾大枣,一边让学生体验生活,学写作文。孩子们既丰富了写作素材,又體会到劳动的不易,得到了精神的成长,懂得了互助的幸福和快乐。

每周五是我和孩子们的劳动日。我带领学生拿上扫帚,走出校门,清扫全村的街道,在飞扬的尘土中,孩子们懂得了清洁的含义;每周六日,我带领班里的雷锋小队,给村里的“五保户”送温暖,在老人们幸福的笑容里,孩子们体验到了奉献的快乐;每学年,我都带孩子们勤工俭学——春天到山里采槐花,夏天到地里捡麦穗,秋天到坡上摘酸枣,冬天到草铺里拾红枣……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和孩子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快乐时光中,我深刻体会到,最朴素最真实的教育就是爱和陪伴!

活动育人,做丰富儿童精神的引路人

“教育不仅是为了儿童学习知识,还为了丰富儿童的精神。”真人真事,现场教育,用事实说话,用活动教育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是我心中—直追寻的理想教70

2013年4月20日,突如其来的雅安地震牵动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千里之外的我和孩子们如何为雅安出一份力、献一份情,成为我思索的焦点。让孩子们伸手向家长要钱,这样的募捐活动轻而易举,但我觉得让孩子们亲自劳动挣取捐款更有意义。在主题班会上,我和孩子们群策群力,想到很多办法。孩子们回到家抢着帮父母洗碗、擦地,给爸爸倒水,为妈妈捶背,父母的奖励悄悄放进了班级的募捐箱。上学路上的塑料瓶,学校垃圾池里的废纸张,变成了班级孩子的宝,他们争着拾、抢着捡。大大小小装满废品的袋子在教室后面堆成了山。每当废品换成钱,再投几元到募捐箱,孩子们的脸上笑逐颜开。有的孩子变卖自己心爱的玩具车,出售自己挚爱的作文选……募捐箱慢慢塞满了孩子们的爱心款。

“六一”儿童节那天,在全班孩子的见证下,我和班干部把五百四十八元五角钱铺展、整好,然后,我郑重地放入自己的200元捐款。全班学生眼睛发亮,神情激动,掌声如雷。我激动地说:“同学们,一个多月来,你们为雅安所做的一切,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间。我手中拿着的是捐款,心中捧着的是你们一颗颗火热的爱心呀。我想,这是献给‘六一儿童节最珍贵的礼物!”泪水在孩子们眼里打转,《爱的奉献》在教室里回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最小的善行大于最大的善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信念已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孩子的心田。“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人的精神成长,又尽可能地给了孩子们当下的童年快乐。

写作育人,做学做真人的点灯人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我也曾人云亦云地讲解,照本宣科地演示,与时俱进地作秀,牵强附会地表演。而今,我更在乎把语文教学打造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与学生一起同读共写,学真语文,学做真人——与学生同读“想读”的书,与学生同写“真情实感”的《滚动日记》,与学生同练毛笔字,努力让其成为我教书育人的闪亮名片。

为了让学生喜欢作文,在深入研究学生“拔节孕穗期”的心理需求特点,遵循其认知和接受规律的基础上,我创造了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写“滚动日记”的新形式,充分激活学生习作中的一切要素,搭建同写平台,激发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最大活力。

开学初,我为孩子们买来《滚动日记》本,全班分五组,各组每天由一名同学在本子上写日记,学生家长和其他同学在日记后面写互动留言。我则在每个孩子的日记后面与他们说说心里话。

记得刚写日记时,泽洋同学只写了一句话:“老师,实在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写什么。”我在孩子的日记后面回应:“宝贝儿,你写的是心里话,这就是最好的日记呀!因为‘真实的就是最美的!”我充满爱意的鼓励点燃了孩子写作的热情,他们在日记本上无拘无束地表达。为了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我陪他们走进田问地头,寻觅春的身影;陪他们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快乐驱走孤单;陪他们走上街道,勤工俭学,为灾区的小朋友奉献爱心……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眼里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笔下有了妙笔生花的文章,心里有了“我手写我心”的激情。写日记对他们来说已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们成长的脚步就掩藏在日记的字里行间。

“滚动日记”不仅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作文、学做真人,而且让我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智慧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2014年3月8日那天,我班的涛涛写了一篇日记,说她精心为妈妈做的节日礼物被妹妹弄坏了,她与妹妹理論,妹妹一哭,竟招来了妈妈的一记耳光。孩子在日记中说:“只要妹妹一哭,我做什么都是错的,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意思……”我看完日记后,觉得事态严重,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做了一次家访。涛涛妈妈看了孩子写的日记,泪流满面,在孩子的日记后面写道:“女儿,妈妈对你的爱从来没有变,只是方式不对,没顾及你的感受,让你受委屈了。对不起!”我也在日记后面写下回应:“涛涛宝贝儿,你用真心、用文字让蒙尘的亲情焕发耀眼的光彩。你可真棒!”

“滚动日记”成了心灵碰撞的交响乐,搭建亲情的彩虹桥,让我欣喜,而另一件事让我感受到了它的神奇。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班长小艺(化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从她写的“滚动日记”中,发现她最近一直担心整日以泪洗面的妈妈。通过多方了解我得知,原来她爸爸这几年开矿挣了钱,常常不回家,家庭出现了裂痕。我和孩子一起,给她的爸爸写了一封信,孩子在信中写道:“爸爸,每次听到您回家的脚步,我心中的快乐就像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幅拼图。爸爸,我们这个家的拼图是一块儿也不能少的呀。”在家长会上,我把这封信交给了她的父亲。第二天,孩子在《滚动日记》本上留言:“老张,谢谢您,帮我找回了原来的爸爸!”“滚动日记”的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这样的日记,仅2013年和2014年两年中,我和学生共写了26本。我给孩子写的回应,也有近百万字。这些回应挤占了我的课余休息时间,但我无悔无怨,因为我在乎孩子对习作的喜欢,在乎孩子用笔诉求的真情,在乎孩子用语言的魅力构建真善美的快乐人生和美满幸福的和谐家园。

“滚动日记”让我走进了学生、家长的心里。学生耿洁说:“老张,您的评语,字字是对我们的提醒,句句是对我们的鼓励,篇篇是对我们爱的表达。”刘吴东的爸爸刘会军说:“‘滚动日记作为咱六六班一个特殊的教学载体,搭建起老师、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其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了教学本身。学生们在收获学业成果的同时,更多地收获了学业之外的东西。”学生杨子萌的妈妈任永梅说:“从您给孩子们写的留言中,我觉得每个学生在您的眼中都是平等的,好像您更偏向那些比较特殊的孩子。您给他们同样的爱,让他们不受歧视,让他们像别的孩子一样快乐,这应该只有母亲能做到吧。”

教育不仅为了儿童的学习,还为了儿童能主动学习;教育不仅为了儿童学习知识,还为了丰富儿童的精神;教育不仅为了儿童明天的发展,还要为他们当下的童年获得最初的人生幸福。学写作,更学做人——这是我与孩子们在写作“滚动日记”中最大的收获。

(作者系河北省阜平县阜平镇大园小学校长,2018年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李帆

猜你喜欢

日记孩子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成长日记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