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锐眼·阅悟

2019-10-28

人民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真善美乡土美育

学校美育要体现“三性”

安徽省明光市实验小学 毕咏梅

研读了《人民教育》2019年第10期社评《用大美升华人生境界》—文后,结合自己的教学,我认为美育要体现“三性”。

美育要体现民族性。美育要体现对民族文化内涵的追寻,要透过作品理解其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点,进而体会民族文化的精神实质,使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美育要体现时代性。美育的时代性常常是通过美育进程中对现实生活、对社会发展、对人类存在状态的关注程度,以及主动地以美的(艺术的)教育手段契合现实的意识和形式来显现的。因此,美育内容要选择不同时代的代表作品,并对其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与时代的关系,用不同的方式感受、表达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美育要体现传承性。传承是为了创造,创造基于传承。人类的文化成果是可以并存的,只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对它们进行不同的诠释。美育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传承作用,广泛吸纳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创新与发展奠定基础。

也谈思政课的真善美

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新林路校区 刘祥

《人民教育》2019年第10期《思想政治课要讲真善美》—文中的实践和思考,值得我们阅读并践行。真善美是思想言行基本判断标准,应列为《品德与社会》和班会(班队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进行有机渗透。

求真,要还原客观事实。不被形式束缚,不受权威禁锢,引导学生学会调查,丰富社会实践经历,对社会、对自然、对生活多一些真正的了解。

求善,要增强责任担当。让学生从“中国好人”“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等鲜活教材中汲取营养,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懂得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家庭,养成尊老爱幼、乐于奉献、关心集体等好品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化为行动。

求美,要珍惜美好生活。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和课外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劳动最美”“自然最美”等价值信念,为美丽人生打下真善美的底色。

振兴乡村教育要“守”“破”“立”

陕西省西安中学 邓先武

品读《人民教育》2019年第10期《乡村教育的育人期待》—文后,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乡村教育现状和早期的乡村教育调查与实践,我认为振兴乡村教育应该做到有所守、有所破、有所立。

乡村教育要有所“守”。学校是乡村的精神寄托,每一个乡镇要着力打造一两所“中心校”,守住这些学校。要让乡村学生可以就近享受有特色且较有优势的教育,以减少乡村学生流失导致的乡村学校生源不足以及学生外地就学引发的心理和经济问题。要把乡镇中心校建设成文化高地,并坚守好这块高地,进而促进农民群体的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教育要有所“破”。鄉村学校的管理取向、评价体系、实践教育、专业发展等方面要有所突破。乡村教育要注重质朴、实践、乡土等特点;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促进乡村教师发展,让乡村教师教得舒心;可以实行乡村与城市教育评价双轨制……引导乡村教育特色发展、突破发展。

乡村教育要有所“立”。要充分发挥乡村教育与大自然、农村亲近这一优势特色,大力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开设与乡土有关的实践课程,让乡村学生富有“农”味,充满“乡”气,能够传承和创新乡土文化,进而创立和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育人体系、文化体系。

猜你喜欢

真善美乡土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乡土分外妖娆
美育教师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