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常见寄生原虫病的诊治

2019-10-28王加芹

家禽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球虫雏鸭球虫病

王加芹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09-0046-02

鸭球虫病和鸭隐孢子虫病是常见的危害鸭的寄生原虫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对雏鸭危害严重,常引起急性死亡,饲养过程中要注重防治。

1  鸭球虫病

鸭球虫病是鸭球虫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的一种严重危害鸭的重要寄生虫病,也是最常见的鸭原虫病之一。

1.1  病原特征与生活史  鸭球虫的种类较多,以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氏温扬球虫最常见,致病力也最强。毁灭泰泽球虫卵囊呈短椭圆形,浅绿色,卵囊外层薄而透明,内层较厚,无微孔。菲莱氏温扬球虫的卵囊呈卵圆形,壁光滑,无色,无孢子囊残体。

鸭球虫的生活史包括孢子生殖(体外阶段)、裂殖生殖(在鸭小肠内)和配子生殖(也在鸭小肠内)3个阶段。在裂殖生殖阶段,可产生许多裂殖体和第1期、第2期、第3期裂殖子。

1.2  流行病学  鸭球虫只感染鸭,各种年龄的鸭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1月龄左右的雏鸭易感性最强,死亡率高,但成年鸭是球虫的携带者,感染多呈良性经过,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鸭球虫通过病鸭或带虫鸭的粪便以及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或用具等传播。发病季节性比较明显,以7~10月份阴雨潮湿季节多发。

1.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鸭球虫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中,侵害鸭时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病鸭排出橘红色或血样粪便。剖检,小肠膨大增粗,内部充满血样内容物或鲜血,肠粘膜弥漫性出血。

急性病例多发生于雏鸭,特别是2~3周龄由网上育雏后又转到地面平养的雏鸭。病雏鸭主要表现精神委顿,畏寒扎堆,缩脖嗜睡,呆立一隅;不思饮食,耗料少。随病情发展,病鸭多卧少立,明显渴欲增加,排出暗红色或深紫色血便(图1),粪便中夹杂有灰黄色粘液或未消化的饲料残渣,腥臭,发病当天或发病后三两天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达80%以上,一般为30%~60%。一般从发病第6天以后,病鸭开始逐渐恢复食欲,停止死亡。耐过的病鸭,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慢性病鸭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偶见有拉稀,逐渐消瘦贫血。

毁灭泰泽球虫危害严重,最显著的肉眼可见病理变化在消化道,以小肠段尤以卵黄蒂前后范围病变最明显也最严重,常呈泛发性出血性肠炎病变。肠壁肿胀、出血,肠道内充满红色内容物(图2);粘膜上有出血斑或密布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有的见有红白相间的小点,有的粘膜上覆盖一层糠麸状或奶酪状粘液,或有淡红色至深红色胶冻样出血性粘液,但不形成肠心。

菲莱氏温扬球虫的致病性相对不强,肉眼病变不是很明显,仅可见回肠后部和直肠轻度充血,偶尔在回肠后部粘膜上可见到散在出血点,直肠粘膜弥漫性充血。

1.4  防治  自繁自养的鸭场,早期淘汰隐性感染球虫病的种鸭和商品鸭,可降低全场鸭球虫病的发病率。有本病发病史的鸭场,务必重视全面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彻底清除场内被污染的粪便、垫料及污物,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严格冲洗鸭场(舍)、场内环境及用具等,待干燥后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全场休养3个月以上,彻底消毒后再重新上鸭。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行鸭的网上饲养、笼养,尤其对30日龄以内的雏鸭,减少与地面的直接接触,可有效降低球虫病的发病率。

发生本病的鸭场,可用磺胺-6-甲氧嘧啶(SMM)按0.1%比例混于饲料中,或复方磺胺-6-甲氧嘧啶(SMM+TMP,以5﹕1比例)按0.02%~0.04%混在饲料中,连喂5d,停3d,再喂5d。

2  鸭隐孢子虫病

2.1  病原特征与生活史  鸭隐孢子虫病是由贝氏隐孢子虫寄生在鴨的呼吸道、法氏囊、泄殖腔等上皮细胞表面而引起的一种寄生原虫病。

贝氏隐孢子虫病的成虫大小一般为6.3mm×5.1mm。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卵囊壁光滑,囊壁上有裂缝,无微孔、极粒和孢子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能存活数月。其生活史与鸭球虫类似,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均在鸭体内完成,成虫主要寄生于鸭的呼吸道、法氏囊、泄殖腔等处并致病。

2.2  流行病学  鸭隐孢子虫病流行广泛,世界各地均有发生。饲养管理差、环境卫生不良的鸭场,本病的感染率明显增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但以温暖、潮湿的多雨季节感染率最高。通过病鸭和带虫鸭排出的卵囊传播,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发病。

2.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鸭群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3~5d。患病鸭首先表现精神委顿,迷眼不睁,厌食,被毛粗乱,缩颈离群;咳嗽、喷嚏,张口呼吸,发出“嘎嘎”的呼吸音;口鼻、眼睛有炎性、浆液性分泌物,不时甩头;有时腹泻,便血。病情严重的鸭场,可出现批量死亡。

剖检病死鸭,见鼻窦肿胀,喉头、气管粘膜水肿、充血、出血,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气囊浑浊,肺充血、发炎,气囊浑浊。腔上囊和泄殖腔粘膜肿胀,呈灰白色。

2.4  防治  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是完善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改善饲养条件,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目前,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使用磺胺类药物可有效控制死亡。

猜你喜欢

球虫雏鸭球虫病
鸡球虫病的防治研究
关于鸡球虫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治疗球虫能不能用多维,这个问题困惑了你多久?
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浅谈牛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
自主苗更合国情
鹅球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樱桃谷鸭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鸡的球虫病及球虫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