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小学生质疑教材有误vs屠呦呦被写进教材
2019-10-28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出版社微博回应小学生质疑,将修改教材
2019年6月,福州市8岁的小学生小冯因质疑语文课文《羿射九日》出错上了热搜。他提出,在这篇课文中上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既然晒干了,那后羿是怎么蹚的?是不是课文出错了”?随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微博回应称,《羿射九日》是我国经典的神话故事,这篇课文是参考《神话故事新编》等书籍改写的。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会有很多夸张的描述,但是联系上下文看,“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该学生质疑有理,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将对教材适当修改,在下个版本的教材中解决这一问题。
据《山海经》《淮南子》等相关文献记载,“羿射九日”这个神话故事中并没有“蹚过九十九条大河”一说。教材中关于后羿“蹚河”的描写,是编者“用夸张的手法展示他的神力”。没想到这样的描写“用力过猛”,导致了自相矛盾的情节出现。
它也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B屠呦呦及其團队事迹被录入教材
屠呦呦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科学家,她和她的科研团队的事迹已被选入中小学教材,从此正式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
据悉,2019年9月开始推广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已将屠呦呦2011年的获奖感言及同年发表的论文改编成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初中历史教材也在《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中,对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介绍。此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骄人祖先灿烂文化”单元中,也对屠呦呦的事迹进行了简述。
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负责人介绍,屠呦呦在青年时期培养了对传统医药学的热爱,历经多年终于从古代药典中获得灵感,发现了青蒿素,并且至今仍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将她的事迹收进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鼓励他们继承敢于创新、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努力学习、拼搏奋进。
素材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及时回应小学生质疑并积极解决问题是对孩子质疑精神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有错必纠的品格(当然,如果无错更好)。而将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事迹写进中小学教材是对科学家精神的充分肯定和宣扬。这两件事表现了教育从业者的严谨态度与时代精神。
适用话题
质疑精神、独立思考、时代榜样、科学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