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默化”大展

2019-10-28梵凡

中国收藏 2019年8期
关键词:古籍四川省文献

梵凡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展览?

古籍展览,当代艺术展览,传统医学文化展览?

日前,当一个名为“默化一一古籍里的传统医学文化与当代生活、艺术的潜移”展览在位于成都的四川省图书馆举行时,不少观众生出了这样的疑惑。

其实,所有疑惑的答案都在这一个展览中。百余件珍贵古籍文献和文物、多位当代艺术家的特别创作,以及特制展品融于一体。这样的互动,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一次立体呈现,也是“古籍文献活化”的一次大胆创新尝试。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主办,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四川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以及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共同承办,并得到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青海藏文化博物馆的大力支持。

打造“医艺同境”的世界

展览为什么叫“默化”?

担任本次展览策展人的旅法研究员、策展人宁琤解释道:“默化就是默默地变化。”在她看来,从先秦两汉时期到今天,中医一直在默默地变化,包括西医对中医的挑战、中西医怎么结合、是否能够更好地创新……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所以这一次,宁琤打造了一个“医艺同境”的世界,从传统医学浩瀚的古籍文献与文物出发,聚焦中医思想,联手艺术家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和开放式的对话。

1《太平圣惠方一百卷》

(宋)王怀隐等撰 清抄本 杨守敬跋 51册

《太平圣惠方》成书于北宋年间,是宋太宗赵光义出其所藏名方千首并敕令王怀隐、王祐等广征药方编纂的一部大型医学方书,共历时14年编成。该书共分1670门,载方16834首,集诊治、疗方于一书,是宋以前对医方文献的一次系统整理和总结。宋以后明清未见重刊,亦少见流传,有抄本见存于日本。杨守敬于光绪年间将该书抄回,系国内较为珍贵之版本。

2《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

(唐)王冰注 (宋)林亿等校正 (宋)孙兆改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顾从德影宋刻本 10册《黄帝内经》是古代医学家依托黄帝之名所作,是一部综合阐释中医理论的医学经典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与《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本草经》并称为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3《古今医统大全一百卷》

(明)徐春甫辑 明刻本 40册

此书系医学全书,涉及《内经》旨义、历代名医传略、名家医论、脉学、运气、针灸、经络、养生、本草、各科临床、医案验方选集等,概括了明代以前我国重要医学典籍和医学成就,被列为我国医学史上十大医学全书之一。

4《山海经广注十八卷读山海经语一卷杂述一卷图五卷》

(晋)郭璞注 (清)吴任臣释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刻本 6册

《山海经》成书约在先秦至汉代时期,书中记载了上古先民的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经验,包括巫彭、巫咸等巫医在巴蜀境域的行医。同时,还记载了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等50余种疾病的症状,部分被后世中医典籍所采纳,例如痔、癣、痈、疟等,已成为中医学中的专业术语。

展览由古医起源、古医哲学、传统藏医、生命与神秘的大自然、理法方药·医艺同境、医书浩瀚、蜀地医风医德以及生命诗学等八个错落的时空构成。柴一茗、陈弘礼、郭鸿蔚、梁绍基、米兰达·莫斯(Miranda Moss)等多位国内外当代艺术家参展。宁表示,希望观众“进入的是一个医学的世界,走出的是一个艺术的世界”。

“其实,许多艺术家对中医很感兴趣,正好四川省图书馆也想把古籍文化展示给更多观众,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就有了这次‘跨界展览。”在宁琤看来,如果观众能够体会到一点中医,体会到一点当代艺术,就达到了展览的目的。

中医药古籍文献聚首

倘徉于展览现场,观众仿佛在不同的时空中来回穿梭,一会儿到了明代,一会儿又回到当代,这种奇特的感受让很多对古籍不感兴趣的人,—下子被吸引进来。

四川省图书馆珍藏的国内珍稀版本《太平圣惠方》《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等22种珍贵古籍文献,青海藏文化博物馆珍藏的《四部医典-后续部》(16世纪)《药物图释·白银镜》(15世纪)等四种重要藏医文献,13件来自青海藏文化博物馆以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珍贵文物及录像等,都是首次在四川省图书馆向公众展出。

据四川省图书馆副馆长、文献学专家王嘉陵介绍,中医药古籍是四川省图书馆的一个特色,目前收藏有2000多种。此番展览展出的古籍中,明代版本是一大看点。比如李时珍编辑《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历时二十七载著成。该书系统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考订了药物品种真伪并纠正了过去文献记载的错误,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除了明代版本外,还有一些清抄本也值得一看。比如《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成书于北宋年间,载方16834首,集诊治、疗方于一书。宋以后明清未见重刊,也少见流传,有抄本见存于日本。杨守敬于光绪年间将该书抄回,是国内较为珍贵的版本。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近代蜀地医学历史珍贵文献图片,如蜀地著名藏书家严谷声辑刻的医学书籍6种以及享有“西南第一藏书阁”责园的老照片;四川中医教育的奠基人、四川国医学院创建人李斯炽先生的珍贵手稿、上世纪50年代北调入京著名蜀医蒲辅周的手稿,当代蜀地名医王静安位于成都鹤鸣山道观的独特墓园碑方等。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与以往展览不同的是,在古籍文献展示的传统时空中,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互动装置、录像作品则穿行在展览的多维时空中。

宁琤认为,现代化让中医面临困境和问题,同时也使其在困境中散发出诗性与艺术性。文献中的中医思想有着强烈的美学意味,比如它推崇的完美性、阴与阳、表与里、见微知著、生生不息、平衡、恬淡等等。在当代生活中,很多当代艺术家都对中医文化感兴趣。这次参展的艺术家们从自己不同研究领域、兴趣角度与古文献中的中医文化进行对话。

比如,艺术家梁绍基自1989年开始在天台山养蚕,形而上哲思与诗性冥想贯穿在其30余年的实验中,亦将以蚕丝构筑的艺术时空在此次展览中呈現。当代海派水墨代表艺术家柴一茗结合《山海经》的文献与典故,将沉寂在古籍文献中的医药之物与神话形象进行视觉复活。

南非艺术家米兰达·莫斯特别创作的互动装置作品《含羞的植物》,生动再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神秘感应,对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以及敏感、脆弱与共生的关系进行了探索。青年艺术家郭鸿蔚探访蜀地,围绕四个“情志病”案例创作了纸上水彩作品,对古老医学的认知系统尝试性地进行了视觉解构及转换。研究中医多年的声音艺术家陈弘礼,则以古医哲学为灵感制作的空间声音作品等。多件艺术作品为此次展览特别委约创作,首次与观众见面。

在这些艺术家看来,艺术创作也可以从中医古籍典藏中汲取传统文化根脉的经验与灵感。

猜你喜欢

古籍四川省文献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